蔡 科,王志斌,巫文辉,孙 焱,朱志强
移动微学习的理论与实践探索作为教育领域现阶段发展的一部分,国内外许多专家学者已经进行了很多的项目尝试,并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1,2]。国外关于“微学习”的研究,有不同的表述形式,如 Micro-lecture、Mini-course等[3]。在国外学者关于“微学习”的相关研究中,其核心观点、教学组织形式、组成资源等并不统一。我国对移动学习和微型学习的研究相对于国外起步较晚。谢伟等研究指出,高校运用移动技术满足学生需求,提供量身定制的教育内容和工具是传统课堂的有效补充[2]。由此提示,移动技术已成为教育领域具有发展潜力和应用空间的重要技术之一,将对教与学产生积极的影响。
现如今,以讲授为基础的传统教学模式显然无法满足体育行业人才培养的要求。以问题解决为中心的教学方法及学习模式(Problem-based Learning,PBL)的引入为体育教学提供了崭新的思路。但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体育基础课程PBL教学效果仍不甚满意。通过智能移动设备与无线网络获取教育信息的学习,实现了4A(Anyone,Anytime,Anywhere,Any style)学习模式。因此,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的移动微学习活动设计,并结合PBL教学方法是一种值得探究的新型教学模式。
2014级体育教育、运动训练本科班80人为对照组,在《体育保健学》授课过程中采用单纯PBL教学模式;2015级体育教育、运动训练本科班80人为实验组,在《体育保健学》授课过程中采用移动微学习与PBL教学模式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对照组与实验组学生在性别构成、生源地、年龄方面无统计学差异,对移动微学习与PBL教学模式了解较少(表1、2)。
表2 学生对移动微学习与PBL教学模式的了解程度一览表
在教学过程中,由同一名授课教师完成全部实验任务和内容,且教学进度、课时、授课计划均相同。对照组和实验组学生所使用的教材均为赵斌、姚鸿恩主编,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体育保健学》。两组选用的教学内容都为体育运动医务监督(2学时)、运动与合理膳食(4学时)、运动性病症(4学时)、运动伤害的现场急救(4学时)。对照组采用多媒体工具对学生进行课堂知识讲解和进行相关教学活动。在授课中通过“教师课前提出问题——学生查找资料——分组讨论——教师总结”等四个教学思路完成每次教学计划和工作。实验组采用手机微信公众平台、碎片化移动微学习模式与多媒体教具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对学生进行授课。
1.3.1 单纯PBL教学过程
从《体育保健学》中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开始学习,要求学生在一个真实的情境中对驱动问题展开探究和解决问题。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学习及应用学科思想。教师、学生成员参加协作性的活动,一同寻找问题解决的方法,学习技术给学生提供了脚手架,帮助学生在活动的参与过程中提升能力。课程结束后公开分享课堂学习的成果。
1.3.2 移动微学习与PBL整合教学过程
以问题为基础,学生为主体,教师为导向的启发式教育。利用微信公众平台开展移动微学习,在教学设计中将移动微学习作为课堂教学的补充,在课前通过文字、图片、微视频了解本次课的学习内容。通过微信公众平台统计功能中的图文分析功能,模仿网络游戏的激励机制,把听课、做题、提问、回答等学习活动积分化,同传统PBL教学模式和激励手段相结合,提升学生在移动微学习中的学习积极性[2]。
1.4.1 教学考试反馈
完成实验教学任务后,依据考试大纲和教学内容分别出A、B试卷两套,且难易度相同,考试时间120分钟,满分100分。选取同一套试卷对对照组和实验组学生进行闭卷理论考试。对比两组成绩的差异性,分析两种教学模式对学生学习成绩的影响。
1.4.2 教学效果调查
在教学内容完成后,分别给对照组和实验组发放教学效果评价问卷。分别从课堂教学效果(课堂气氛、教学探讨、集中注意、师生互动、时间合理性、参与积极性)、促进学习积极性(课前预习、学科联系、知识延展、查阅资料、总结复习、知识理解)、学习能力(主动学习、协作能力、独立思考、解决问题、沟通能力、创新能力)和对教师评价(突出重点、知识深度、指导效果、启发学生思考能力)等五个方面做效果评价调查。对照组发放问卷80份,回收问卷80份,回收率100%,有效问卷80份,有效率100%。实验组发放调查问卷80份,回收问卷80份,回收率100%,有效问卷份80份,有效率100%。
对照组和实验组理论考试成绩结果显示,实验组总分成绩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87.8±9.4 vs.77±12.3,P<0.05),其中单选题、问答题和分析题实验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4.6±2.2 vs.10.1±1.2,20.6±1.2 vs.18.3±2.9,17.4±1.8 vs.13.9±3.4,P<0.05)其他题目成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128~0.152,P>0.05,表3)。
表3 两组学生理论考试成绩一览表
注:*P<0.05
两组课堂教学效果变化情况、促进学习积极性方面、学习能力和对教师评价方面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移动微学习与PBL相结合教学法评分明显增加,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表4、表5、表6、表7);
表4 两种教学模式学生对课堂教学效果评价一览表
注:*P<0.05
表5 两种教学模式学生对学习促进评价一览表
注:*P<0.05
表6 两种教学模式学生对学习能力提高评价比较一览表
注:*P<0.05
表7 两种教学模式学生对教师评价一览表
《体育保健学》是体育教育和运动训练专业学生必修的专业主干课程之一。该课程的主要教学任务和目的是运用医学保健的知识和方法,对体育运动参加者进行医务监督和指导,使体育锻炼能更好地达到增强体质、增进健康和提高运动技术水平和效果[5]。最终教学目标是希望学生在毕业后在从事体育工作中促进体育运动参加者的身体发育、增进其健康,提高身体训练水平,从而为不断改进体育教学与训练工作。本研究
发现,采用移动微学习与PBL教学法的实验组理论考试总分成绩优于对照组,尤其在问答题、分析题等主观性题目差异较明显。这提示学生在移动微学习环境中,通过自我完善和自我提升,利用碎片化时间在轻松自由和活跃的学习环境中学习专业课知识已经成为学生学习效果提升的重要因素。秦贵芳等研究认为移动微学习是移动学习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微学习的主要形式[1]。通过设计“教学问卷情景”,启发学生的学习能力,利用手机微信公众平台寻找和查阅资料,努力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利用微信朋友圈等公众资源寻找问题的最佳答案。通过公众互动和信息传递使学生的知识面和视野得到了延伸。本次研究发现,实验组教学效果、学习促进和学习能力评价分明显升高,提示课下学生在没有老师的帮助,利用移动学习管理工具和其它一些非移动通信技术环境中的微学习形式,通过及时互动和在线指导的方式极大的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理论考试成绩和教学效果的评价说明了这一原因。说明移动微学习与PBL教学方法能更好的提高学生的求知欲和对课堂知识理解,在专业知识的分析能力方面得到了一个很好的提升。
教和学两方面互相影响和促进,都得到提高。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彼此间进行情感交流,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与共同发展。本研究结果表明,移动微学习与PBL教学模式对教师评价在突出重点,知识深度,指导效果,启发学生思考能力发挥着主导作用。研究表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语言和行为会对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效果和积极性产生重要的影响[4,7]。教学模式的改变和选择需要授课教师必须具备优秀的业务素养和对本专业、学生以及所讲授的知识点熟练掌握程度。在移动微学习中包含学习者、学习内容、学习媒介和学习环境四个构成要素[2],随着微信客户端的发展和手机后台技术的发展,授课教师需要通过数字媒体改变了学习者、学习媒介、信息之间的关系。本次研究发现,单纯的PBL教学模式在提升学生学习能力方面效果在不是很理想。在每次教学过程中,由于课堂时间的限定和教学任务的要求,在短时间内完成和消化课堂教学内容还是有一定的难度。通过移动微学习和碎片化时间学习相结合可以有效的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所以,将移动微学习与PBL教学相结合应用于《体育保健学》中可以发挥扬长避短的作用。
《体育保健学》是一门应用性和综合性较强的学科。现如今“健康中国2030”和“体医结合”理念的提出,这要求从事体育专业的学生应该具备较强的学习能力和通过科技手段丰富自身的科学实践知识。同时,在课堂教学和指导过程中教师选取一项合理的教学方法至关重要。本次研究发现,移动微学习和PBL教学模式提高了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但实际教学和实验过程中,由于学生在适应这种教学模式稍显有些吃力,开始实施时兴趣度很高,但在实际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和创新能力方面还需要进一步加强。这提示《体育保健学》教育改革存在必要性。
移动微学习与PBL教学模式可提高学生理论考试成绩,对提高学生知识面和知识点延展性作用明显。运用移动微学习与PBL教学模式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促进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的上升。发挥了教师和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起到了教学相长的作用。
[1] 秦贵芳.移动学习、微学习与移动微学习研究[J].软件导刊(教育技术),2015(6):38-39.
[2] 谢伟.移动微学习:传统课堂的有效补充——以微信公众平台为例[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6(2):25-26.
[3] 潘前颖.基于慕课、翻转课堂、移动微学习的Mobi MOOC推进汉语国际化研究[J].安徽工程大学学报,2015:30(6):42-45.
[4] 要文静,范京晶.大学英语“4A+4S”移动微学习新模式研究[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7:37(30):56-58.
[5] 赵斌,姚鸿恩 主编.体育保健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
[6] 卢诗婷,朱洪竹,朱梅菊等.PBL教学在体育专业体育保健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考试周刊,2016(42):101-102.
[7] 王丽. PBL模式与LBL模式相结合在内科护理学教学中的应用[D]. 山东大学, 2013.
[8] 吴军其,王勋倩.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的移动微学习活动设计[J].现代教育技术,2016:1(26):53-59.
[9] 周伟.基于碎片化的移动微学习模式在高职英语学习和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校园英语,2016(1):85-86.
[10] 祁颖.基于MALL的移动微学习模式探究[J].黑龙江社会科学,2017(4):141-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