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维思考 宏观设计 微观实施
——北京市密云区第二小学“多维幸福课程”实践与探索

2018-07-05 09:15北京市密云区第二小学
教育家 2018年24期
关键词:校本学科素养

/ 北京市密云区第二小学

质量是学校之“本”,课程是学校之“魂”。学校课程建设是“造魂”的工作。近几年来,北京市密云区第二小学(以下简称“密云二小”)综合学生、学校、家长、社会等各个要素,多维思考,宏观设计,微观实施,构建“多维幸福课程”体系,做出了有益的尝试和探索。

多维思考,宏观设计

“多维幸福课程”是以“幸福”文化为精神内核,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育人目标,多维思考,宏观设计,努力为学生的幸福人生奠基。

思考历史维度,挖掘传统基因。密云二小的前身是白檀书院,距今已有180多年的历史。2012年被北京市教委授予 “百年学校”称号。古老校训“恕、慎、诚、敬、俭、让、勤、恒”历经180多年的风雨,传承至今。这厚重的文化是我们课程建设中难能可贵的资源。我们将传统与现代相结合,让传统的文化基因植入现代学子的内心,以传统奠基幸福。

思考理念维度,提炼行动纲领。师者之念,薪火相承。我们一直认为学校整体课程建设是实施“幸福教育”的重要途径和举措,是学校“幸福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幸福教育既要为学生未来的幸福奠基,也要让学生感受当下学习的幸福,所以,我们的课程设计、育人目标、实施环节等都紧紧围绕这一中心,切实打造洋溢幸福的课程。

思考现实维度,打牢课程基础。学生的核心素养、创新能力的培养必须以扎实训练和打牢基础为前提,才能成为有源之水、有本之木。所以,我们想方设法在知识的广度和深度上下功夫,让课程的落脚点放在使学生掌握扎实的基础知识上,不好高骛远,不忽视打基础和基本技能的教学。

思考未来维度,清晰课程方向。教育为当下服务,也为未来服务。未来不可预见,但可以提前准备,因此,我们提出了面向未来培养学生的四种意识:终身学习、自主发展的意识;创新意识;沟通协作意识和对新技术、新科学的接纳、学习和敏锐捕捉的意识,以此作为课程建设的方向。

清晰目标,整体构建

学校课程是为不同学生设计的多元成长与发展的轨道,那么,学生发展的终点在哪里?我们究竟要培养什么样的学生?求解这些问题,我们提出了学校育人目标:培养身心健康,人格丰满,具有家国情怀、国际化视野、扎实学习能力,可持续发展的人。

为达到这一目标,我们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立足于培养“中华素养,国际视野”,着力提升学生“人文、科技、艺术、健康”四大素养,围绕“语言与人文、数学与科技、道德与健康、艺术与审美、中华素养与国际视野、网络+时代开发”六大门类开发课程,强化学生的“公民与国际意识、自主合作意识、批判创新意识、信息沟通意识”。

在开发过程中我们坚持“整体构建”原则,首先,根据《义务教育课程实施方案》落实国家课程,通过整合课程内容,提高课堂效率实现开齐开足国家课程的目标,用85%的课时完成国家及地方课程,满足学生学习的基本需求,守住课程建设的底线;用10%的课时用于学科实践活动和学科联动实践活动,实现对学科教学的补充和学科间的整合融通;用5%的校本课程时间和寒暑假的时间用于校本课程实践,丰富学生学习内容。其次,以“一心三通五还给”的教学理念打造自主开放的课堂教学文化。“一心”即一个核心:培养学生健康主动发展的意识和创新精神。“三通”即三个沟通:书本知识与人类生活世界的沟通;书本知识与学生经验世界、成长需要的沟通;书本知识与发现、发展知识的人和历史的沟通。“五还给”即还学生主动学习的时间;还学生主动学习的空间;还学生主动学习的工具;还学生的提问权;还学生学习的评议权。我们将这一课堂文化引入我们的课程文化,在课程建设和课堂教学中将自主开放作为行动的指南,切实在自主开放的文化引领下,使学生的思维更宽、更广、更深刻。

整合课程,全面实施

全面整合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现整体育人。根据学科特点,我们将学科课程分类整合,形成六大门类综合活动课程,即“语言与人文、数学与科技、道德与健康、艺术与审美、中华素养与国际视野、网络+时代”。所谓整合不是简单叠加学科内或学科间的内容,而是在充分尊重学科特点和规律的基础上进行有机“嫁接”,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建立系统的思维,体验知识间的联系。如“语言与人文”,关注阅读与表达,强调以阅读带动言语的习得,从生命的角度确定学习主题,在大量阅读的基础上,结合多种实践活动,全面提升学生人文素养;“数学与科技”,从好玩的数学、数学与人类文明、数学与科技三个主题,体现相关学科优势;“中华素养与国际视野”,将中国传统节日、习俗、革命传统、纪念日、外国文化、国际主题日整合在一起,使学生立足中华,放眼世界;“网络+时代”,形成互联网与移动泛在学习空间,整合信息技术与3D打印、激光雕刻,让学生感受网络与科技融合的魅力。

“六个结合”,夯实必修课程基础。一是校本课程立足点与《课程标准》相结合。我们以“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为目标,结合学校多年积淀的书院文化,开设了三门中华经典诵读课程,在反复诵读中、在母语文化的浸染中增强学生传统文化素养。二是校本课程整合点与学科教材相结合。采用学科整合的方式,以教材为蓝本,融学科知识技能的学习、体育锻炼、阅读、心理健康、家校互动于一体,开设了“寒(暑)假实践”课程。三是校本课程切入点与课堂教学相结合。“数学思维训练”课程就是致力于拓宽学生知识视野,提高数学思维能力,强化数学思想方法,积累数学活动经验的课程。四是校本课程生长点与学生可持续发展相结合。如“‘唤醒阅读’课程”,更多的是着眼于学生的未来。五是校本课程着眼点与学生学习习惯培养相结合。结合区教委阅读表达工程,我们把“备要有序、听有回应、说含智慧、读能感人、写求规范、自信表达”的学习习惯培养纳入了教师和学生的教学评价量规。六是校本课程拓展点与学生阅读表达相结合。学校每年为学生出版作文集《花开的声音》,每次收集学生的200余篇习作,并作为“六一”礼物送给学生。

张扬个性,校本选修课程百花齐放。我们将学生社团升级为校本选修课程,利用课外活动时间、周末、寒暑假等时间,采取“走班选课”的方式,开展艺术、科技、思维、健康等活动。让学生在小学阶段获得未来人生必备的素养和能力,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建立体系,多元评价

评价是课程建设的重要环节。“多维幸福课程”评价包括三方面的内容——教师课程方案评价、教师课堂教学评价、学生学习情况,力求体现科学性、可操作性、发展性、全面性。学生学习评价采用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方式,分别用优、良、一般三个等级进行综合评定,具体为:基础知识占30%,在课上进行;方法和能力占20%,根据学生平时学习表现评定;学习态度和习惯、成果展示占50%,按照学校规定的“备听说读写表达”五个评价量规评定。

对教师课程方案的评价内容包括:校本课程教学计划、教材、教案。每个学期评价两次。教师课堂教学评价依据北京市学科课程评价量规进行。

课程建设就是在建造一个学校的教育世界,这是一个融合教育理想的世界,一个融合传统与未来的世界,一个渗透艺术与文化的审美世界。“多维幸福课程”作用于学生,也让学生得到了最适合的发展。今后,我们将致力于将所有教育要素集结、梳理、统筹、归一,整合而为、全面而为、自主而为、创新而为,让学生在课程的浸润中茁壮成长、美丽绽放。

猜你喜欢
校本学科素养
【学科新书导览】
土木工程学科简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
高中地理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以闽江环境保护校本开发为例
《红楼梦》(新校本)
《红楼梦》(新校本)
点校本《史记》中的“曆”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