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准“双一流”建设的关键着力点

2018-07-05 09:15长江学者特聘教授浙江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教育家 2018年24期
关键词:浙大浙江大学双一流

/ 长江学者特聘教授,浙江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2015年10月,国务院印发《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开启了我国高校世界一流大学和世界一流学科建设的征程。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是党中央做出的重大战略部署,通过世界一流大学建设使我国成为国际学术中心,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从大国迈向强国提供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撑。

一流大学建设要见真章、见实效,必须抓住关键着力点,全面落实内涵式发展的各项举措。要大力构建“开环整合”的人才培养体系、综合交叉的一流学科体系、人尽其才的一流人才队伍体系、开放协同的一流创新生态系统、开源创新的一流思想文化高地,将提升水平、彰显特色、做出贡献作为实现内涵式发展的关键着力点。

多管齐下提升水平

提升办学水平务求在人才培养、学科建设、人才队伍、科研水平和创新平台建设上力争一流。

培养一流人才。培养一流人才是世界一流大学的立校之本,是质量和声誉所在。浙江大学历来是国家一流人才的培养重镇,素有“东方剑桥”的美誉,培育了一大批诸如李政道、王淦昌、钱三强、马叙伦、史玉柱等引领前沿的学术大师、治国兴邦的政治精英、驰骋商海的商界巨子,在革命战争,社会主义建设、改革和发展过程中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在新时代下,浙江大学要主动服务教育强国建设,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以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全球竞争力的高素质创新人才和领导者为指针,充分发挥创新型大学优势,强化人才培养的品牌意识,在国际交流、科教融合、交叉培养上进一步形成浙大特色,强化对学生全球视野、卓越能力素质的培养,锤炼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四有”人才,造就一批能够担当起伟大时代使命,承担社会主义建设任务的一流接班人,让“东方剑桥”的老字号焕发新光彩。

建设世界一流学科。一流学科是一流大学建设的“牛鼻子”,建成世界一流大学必须以数量众多的一流学科为支撑。浙江大学始终将学科建设作为“一号工程”,着力促进学科、人才、科研一体化发展,推动学科整体实力显著提升。过去六年中,浙江大学有18个学科入选国家“双一流”建设认定学科,进入ESI世界前1‰、世界前50位的学科数居全国高校第一。在不久前结束的第四轮学科评估中,浙江大学以11个A+学科,39个A类学科数名列榜单前茅。成绩固然喜人,但距离世界一流的标准还有一定距离。应当正视差距,深省不足,继续瞄准一流方向,高标定位,精准扶持,按照“分类统筹、一流牵引、主干强身、交叉驱动、生态优化”的战略思路,系统实施“高峰学科建设支持计划”“一流骨干基础学科建设支持计划”“优势特色学科发展计划”“会聚型学科领域发展计划”,继续强化前沿基础引领,提升原始创新能力;强化学科会聚引领,提升跨领域融合创新能力;强化特色发展引领,打造学科特色亮点和新增长点;紧密结合自身学科优势和学科特色,调动优势资源进行攻坚,通过催生重点方向、重点人物、重点成果、重大项目,实现学术研究从跟踪追赶向跨越引领转变,推动一批重点培育学科进入世界一流学科的行列,真正形成高峰凸显、群峰竞秀的学科发展格局。

组建一流的人才队伍。人才是学校事业发展的第一资源,是加快建成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的关键支撑。要充分激活人才这个“双一流”建设中最为活跃的因素,通过营造包容发展环境,搭建一流引才聚才育才平台,促进各类人才队伍协调发展,努力打造“人才生态最优大学”。要进一步强化顶层设计,围绕学科发展和学校建设大力实施引智工程,加大高端人才引进、培养力度,构建具有国际人才竞争优势的人力资源体系;要坚持内培外引、引培并重原则,以求贤若渴的态度、海纳江河的精神、天下英才为我所用的气魄,聚集主流骨干,推动人才工作向高端提升,引进和培育满足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的一流人才和创新团队,夯实世界一流大学建设的人才基础,源源不断地将人才汇聚到“双一流”建设的伟大事业上来;持续深化机制体制改革,打破人才引聘壁垒,建立健全灵活多变的人才聘用与职务晋升政策,为优秀人才上升开辟快速通道,真正构建起人尽其才的一流人才队伍体系。

保持一流的科研水平。科研水平是一流大学的核心竞争力,一流的科研成果是大学科研水平的重要体现。在双一流建设中,浙江大学要继续以产出一流成果作为提升科研水平的重要目标,通过实施面向2030科研战略计划,进一步强化学科交叉,开展前沿研究,突出重大成果培育导向,对标志性成果培育对象在政策和经费上给予倾斜支持。通过构建“质量优先导向、分类分层分段、合作成果共享”的新型科研评估体系,完善自然科学、人文社科重大标志性成果认定和奖励办法,优化教师校内跨学科的学术评价、成果互认与共享机制等一系列措施,力争在学术论文与著作、国际高精尖技术研究和应用等方面取得重大突破,培育更多原创性、标志性、引领性、颠覆性创新成果,全面提升学校自主创新和承担重大任务的能力。

搭建一流的创新平台。围绕国家战略和创新链布局需求,加快推动战略性、全局性、前瞻性问题研究和关键技术预研,推进“超重力离心模拟与试验装置”等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强化协同创新,搭建高质量学科发展平台。充分整合已有的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中心、协同创新中心等平台资源,搭建跨学科科研平台、交叉学科孵化平台,完善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中心、协同创新中心等建设机制,促进学科间资源共享、互融互促,为带动科研水平全面提升提供有力保障。

传承文化彰显特色

文化是一所大学的血脉和灵魂,是大学的精气神之所系,是一所大学区别于其他大学的重要标识。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办好中国的世界一流大学,必须有中国特色。没有特色,跟在他人后面亦步亦趋,依样画葫芦,是不可能办成功的。”浙江大学的文化特色在于:将自己与祖国的前途和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只问是非、不计利害”的“求是”精神,与“开物前民、树我邦国”的“家国情怀”在浙江大学的文化中交融汇聚,已成为浙大文化的一体两面,生成了浙大独有的文化基因;脚踏实地、仰望星空是浙大人的优良传统,立足科研,以胸怀天下、心系苍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与国家民族共同进退是浙大人不变的精神烙印。无论是抗日战争时共赴国难,毅然西迁,革命建设时期培桃育李,作育英才,还是进入新时代,坚定不移地把握改革发展方向,传承改革创新的优势和传统,开辟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建设的新境界,一百多年的栉风沐雨、风雨兼程,一代代浙大人薪火相传的是求是精神,秉承的是植根于中国大地办教育的“家国情怀”。在新时代建设“双一流”,如果抛弃了求是精神,失去了家国情怀,绝不可能将浙江大学建成特色鲜明的世界一流大学。

彰显浙江大学的发展特色,必须深入到学校的历史和文化中进行精神寻根。在“十三五”文化传承与创新规划中,“弘扬大学精神,彰显大学文化特质”是浙江大学下一个五年的主要目标。要“涵育独具特色的大学文化,组织力量加强校史、院史研究,总结教育思想和办学经验,加强校史校训校歌和大学精神的宣传,巩固拓展西迁文化等优秀文化成果,不断丰富新时代大学精神的内涵”。今后,浙江大学还应继续秉承求是精神和家国情怀,牢记历史,不忘初心,以“积累文化高度”的理念,稳步推进文化传承与创新工作,努力传承与创新优秀文化,积极打造文化高地,创建文化品牌,营造文化校园;在文化强国的建设中辛勤耕耘,全方位、多角度彰显和弘扬求是文化,将浙大的历史文脉和精神内核发扬光大,不断提升浙江大学在国内和国际舞台上的影响力与话语权。

融入发展做出贡献

将浙大秉承的“家国情怀”落实到具体实践中,就是要主动适应新时代的发展要求,把“双一流”建设与增强社会服务功能有机统一起来,在服务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中解决现实问题,做出一流贡献,发挥科研和智力支撑作用。

打造思想高地,助力文化建设。主动响应国家号召,以“为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服务”为己任,把先进优秀文化作为精神基因,全面提升文化传承创新能力。大力繁荣振兴浙大哲学社会科学,开创哲学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齐头并进、共同发展的生动局面,努力构建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话语体系,为树立社会主义文化自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做出新贡献。

建设高端智库,支撑重大政治决策。围绕区域和国家发展重大战略需求,组织开展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研究,构建具有重要影响的理论体系、话语体系。推进智库建设和学科建设联动互促,建立智库研究专业化支持力量,做好区域协调发展研究中心国家高端智库培育工作。对接国家和地方发展需求,促进智库成果转化应用,在区域经济、农业农村改革发展、民营经济、土地政策、民生保障、司法文明、非传统安全、电子商务和互联网金融等方面逐步形成浙大特色与优势,逐步提升决策咨询研究与服务能力。

推动科技成果转化,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始终坚持底蕴、品质、特色、声誉优先的内涵发展道路,促进交叉融合创新,加大标志性成果引导与培育,持续增强成果转化能力。以科研支撑成果转化,以成果转化反哺科研,形成科研与成果转化相互支撑、相互促进的良好态势。不断完善支持师生创业和成果转化的政策,打造具有浙江大学特色的知识产权管理体系,构建全链条的科技支撑和技术转移网络,完善技术推广和成果转化平台建设机制,提高成果转化的层次和效益,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一体化发展。

构建面向全国的服务格局。始终坚定核心使命,以服务为宗旨,在贡献中发展,立足自身学科优势,全方位、多领域连接国家战略和区域需求,着力破解创新发展技术难题,在能源环保、智能制造、信息技术、农业与生态、生命健康、军民融合等领域形成一大批科学成果。坚定不移地立足浙江、面向全国、走向世界,在与民族复兴同频共振中把握发展机遇,加快形成与办学实力相符的发展格局和声誉。

“双一流”建设的关键着力点指向了评价一流大学的三大标准:提升水平指向大学的核心竞争力,彰显特色指向大学的社会辨识度,做出贡献指向大学的社会影响力。世界一流大学应当是在竞争力、辨识度和影响力这三方面都能够出类拔萃、卓尔不群的大学。“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浙江大学将抓住有利时机,克服千难万阻,努力实现竞争力、辨识度和影响力的跨越式发展,达成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的宏伟目标。

猜你喜欢
浙大浙江大学双一流
有趣!浙大的实践课让网友羡慕不已
浙江大学农业试验站简介
浙江大学作物科学研究所简介
Jin Yong’s ZJU Years: “Wisdom is the Goal”
浙大全球农商研究院
欢迎订阅《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La jeunesse chinoise d'aujourd'hui
高校“双一流”能否打破身份制
“双一流”需 从去行政化做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