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语的偏误分析
——HSK动态作文语料库中趋向补语“上来”的偏误分析

2018-07-05 07:23张瑞铮河南理工大学河南焦作454000
名作欣赏 2018年11期
关键词:补语趋向偏误

⊙张瑞铮[河南理工大学, 河南 焦作 454000]

一、HSK动态作文语料库中的例句

1.所有的病的根本原因是心理上,精神上来的,所以我们鼓励病人。

2.在庙里原来有一个和尚,他从来把水自己从山底下挑上来了。

3.他希望跟别的和尚一块儿去把水挑上来。

4.后来到高山上来的和尚越来越多,和尚们的心里开始产生“下山挑水不应该是我,让别的和尚挑水吧”这样怠慢的心理。

5.一直到有一天,有另一个和尚到高山上来。

6.我想中国也可以用这样的政策来解决汽车喇叭声刺耳的情况,如果换成大海波涛声也没有根本上来改的话,引起一样的效果。

7.他个人用的水必须亲自下山小溪里挑上来,这是他每天需做的工作。

8.一上来问一大堆问题。

9.比如说,上公共汽车时,如果老人上来了,那么就应该让座。

10.山下的人们听说后,都拿一杯水上来,参观他们的大仙,浇水了。

11.他们以为饭是自动上来,衣服是自动洗干净,也不用自己叠被,也不用洗碗、扫地。

12.而且今天上来的时候一个巫女叫我,我这几天不要去山下,不吉利。

13.一个小女孩掉进山谷,我们怕得很,不知道怎么去救她上来。

14.如果法院的家里的人遇到“安乐死”的局面的话也,按照法律上来行动吗?

15.虽然,我才十五岁左右,但是,那个时候我是一直在生与死的分界线上来跟死神斗争。

16.好好站在对方的立场上来考虑对方怎么会这么想那么看的。

17.当父母的也能站在孩子的立场上来思考、体谅。

18.那些往事浮沉上来,会令人的精神崩溃。

19.最大一点就是从习惯上来改。

20.这一小小的问题也不是要从人的小小的习惯上来改正。

21.多参加有益的课外活动,把知识运用到实践上来。

22.做家长的应该站在儿女的角度上来看待事情。

23.我个人觉得这都是从习惯上来的,吸烟绝对不能消失不安和紧张感。

24.我并不是吸烟者,可是我能感觉到烟瘾上来时的痛苦。

25.老人上来了,妈妈马上给老人让座。

26.一位老太太上来了,看起来她站着很难过,那时候妈妈跟女儿说:“你来坐在我腿上,为老太太让个座,好吗?”

27.在我家旁边的运动场上来了几位明星唱歌,记得那是周二,仍然在场上有学生过来看明星、听流行歌。

28.我很年轻,很想对男朋友说甜蜜的话,听到流行歌曲以后,能听出来怎样的话,也用上来。

二、偏误分类

(一)杂糅偏误

例4和5中,把“到……上”和“上来”拼接在一起了。

例 16、17、22和 27中,都是把“在……上”和“上来”拼接在一起了。

例 6、19和 20中,都是把“从……上”和“上来”拼接在一起了。

(二)遗漏偏误

例 9、11、12、24、25 和 26 中,趋向补语“上来”前面缺少位移动词,把趋向补语“上来”中的“上”当成动词用了。

(三)误加偏误

例1、15和23中,误加了“来”,在表达某人在某一方面或者某一领域的行为习惯的时候,只需要说“……上”“在……上”或者“……方面”。如例1中,正确的说法是“精神上的”;例15中,正确的说法是“在生与死的分界线上”;例23中,正确的说法是“这都是习惯方面的”。

例8和14中,误加了“上”。例8中应该是“一……就”的句型,表示时间上的“开始”,根据上下文,句子所表达的含义是“某人一来就问了一大堆问题”。例14中,正确的句型是“按照……来+V”,不应该再加“上”,所以,正确的说法是“按照法律来行动”。

例18误加了“沉”,“沉”在空间上表示物体“下去”,而“浮”在空间上表示物体“上来”,所以,根据上下文所要表达的含义,应该是往事回想起来,形象的表达应该是“浮上来”,而不是“浮沉上来”。

(四)错用偏误

例3、7和13中,把趋向补语“上来”误用作动词“回来”。

例21和28中,把趋向补语“上来”误用作动词“上去”。

(五)错序偏误

例2中,“他从来把水自己从山地下挑上来了”这句话的语序错误,“自己”应该放在“把”的前边,“从来应该换成“一直是”,不符合“把”字句的结构形式,生活中发生的规律性和反复性的事件之后不用“了”。

三、偏误情况小结

偏误类型的比例

如上表所示,杂糅、遗漏、误加、误用和错序这五种偏误依次递减,杂糅这种偏误最多。

第一,遗漏偏误中,所有的例句都是趋向补语“上来”前面缺少位移动词,把趋向补语“上来”中的“上”当成动词用了,说明学生对“上”这个字的概念混淆不清,他们不知道什么时候该使用“上”的动词意义,什么时候“上”要放在位移动词后边做趋向补语,表示动作发展和位移的方向。

第二,错序偏误中,只有一个例子,从该例子看出,这名学生没有明白“把”字句的句式和人称代词的位置,从而导致趋向补语“上来”位置的错误。

第三,杂糅偏误,它是所有偏误中比例最高的偏误,说明学生对趋向补语和其他汉语语法点的概念混淆不清,本文中所出现的是介词短语和趋向补语的混淆,尤其是“在……上”和“上来”中都有“上”,而且都没有使用“上”的动词含义,这是对汉字在介词短语和趋向补语的不理解造成的。

第四,误加偏误中,学生没有明白动词“上”“来”“上来”和趋向补语“上来”的含义,由此造成的误加偏误,尤其是在使用“来”的时候。

第五,错用偏误,这是笔者提出的一个概念,这是把趋向补语“上来”用作动词的现象,这种现象还是学生没有明白“上来”什么时候用作动词,什么时候用作趋向补语造成的。

四、偏误成因分析

(一)母语负迁移

在韩语中,“回来”和“上来”都是“”,所以,韩国学生在表达“回来”的时候,容易受到母语的影响,把“回来”和“上来”当作一个词来替换使用。

(二)目的语泛化

像遗漏偏误、杂糅偏误和误加偏误都是把“上”“来”和“上来”在汉语中的动词意义泛化之后造成的偏误。

对“饭”发出的动作应该是“端”,“端”的方向是“上来”,“饭”所承受的动作不是“上”,说成“饭是自动上来。”例14是把汉语中“按照……上的说法/规定/条文+来+V”泛化,但是句子还没有说完整而造成的偏误。

(三)发展偏误

发展偏误是由于对目的语的知识有限而产生的,像错序偏误和错用偏误都是这个情况。

写出例2这个句子的学生不明白把字句、趋向补语和人称代词一起使用的时候,它的规则和形式是什么。写出例18的学生不明白“沉”和“浮”的含义,“沉”在空间上表示物体“下去”,而“浮”在空间上表示物体“上来”,所以,根据上下文所要表达的含义,应该是往事回想起来,形象的表达应该是“浮上来”,而不是“浮沉上来”,产生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还是对汉语知识的了解不够。

五、教学建议

(一)分级教学

教材的编写可以按照“上来”的本义——趋向义——结果义——状态义的顺序来进行。在此之前,把“上”和“来”的本义——趋向义——结果义——状态义解释清楚,在这个基础上再学习“上来”就容易得多了。

(二)循环递进

教师教学可以按照上面一条的顺序来进行教学,但是,在教学中也要注意使用“螺旋式”的教学方法,学习新的语法点的同时,巩固旧的语法点,并且把二者的联系和区别放在一起给学生讲清楚。

(三)完善翻译方式

有些语言没有汉语丰富,他们的预言中的某个词用汉语来表达就有多种词语,教师在教学中和翻译中一定要指明这一点。

(四)增加具有针对性的练习

学生容易混淆、不易掌握的知识点应该反复且具有针对性地练习,这样才能让学生在练习中不断地巩固和加强对这个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

对外汉语复合趋向补语在教与学中存在的种种问题,这也是外国学生在学习汉语的过程中感到最头疼和困难的重点之一,本文在吸收了前人研究的成果之上,把HSK动态作文语料库中的案例做了一个全面的偏误统计,并且就每一种偏误给出了详细的案例式分析,最后给出了几点浅显的教学建议,偏误加上教学反思等于成长,希望能够在以后的对外汉语的复合趋向补语教学中提供参考。

猜你喜欢
补语趋向偏误
韩国留学生舌尖后音习得偏误分析
实用趋向
全球治理趋向扁平
汉语、达翰尔语补语句之比较分析
现代汉语补语的翻译
对外汉语教学中状态补语与程度补语的对比研究
网络文学趋向“一本正经”
偏误分析的文献综述
偏误分析的意义与局限
现在进行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