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5月28日召开的两院院士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全球科技创新进入空前密集活跃的时期,新一轮科技革命和產业变革正在重构全球创新版图、重塑全球经济结构。以人工智能、量子信息、移动通信、物联网、区块链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加速突破应用,以合成生物学、基因编辑、脑科学、再生医学等为代表的生命科学领域孕育新的变革,融合机器人、数字化、新材料的先进制造技术正在加速推进制造业向智能化、服务化、绿色化转型,以清洁高效可持续为目标的能源技术加速发展将引发全球能源变革,空间和海洋技术正在拓展人类生存发展新疆域。科学技术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深刻影响着国家前途命运,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深刻影响着人民生活福祉。“中国要强盛、要复兴,就一定要大力发展科学技术,努力成为世界主要科学中心和创新高地。”与此同时,他还语重心长地指出,当前我国的科技创新,必须在关键领域、卡脖子的地方下大功夫,力争实现我国整体科技水平从跟跑向并行、领跑的战略性转变,在重要科技领域成为领跑者,在新兴前沿交叉领域成为开拓者。
学习习近平总书记讲话,领会其深刻内涵,我们应该看到,当今世界,谁牵住了科技创新这个牛鼻子,谁走好了科技创新这步先手棋,谁就能占领先机、赢得优势。这些年来,我国重大科技创新成果竞相涌现,一些前沿方向开始进入并行、领跑阶段:化学、材料、物理等学科跻身世界前列,悟空、墨子、慧眼、碳卫星等系列科学实验卫星成功发射,贵州“天眼”、上海光源、全超导托卡马克核聚变装置等重大科研基础设施为我国开展世界级科学研究奠定了重要物质技术基础;超级计算机连续10次蝉联世界之冠,载人航天和探月工程取得重要成果,北斗导航进入组网新时代,复兴号高速列车迈出从追赶到领跑的关键一步,自主研发的人工智能深度学习芯片实现商业化应用,超导磁共振等医疗器械实现国产化替代,重大传染病防控和疫苗研制、重大新药创制等有力改善民生福祉……
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我国科技领域仍然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我国基础科学研究短板依然突出,企业对基础研究重视不够,重大原创性成果缺乏,底层基础技术、基础工艺能力不足,工业母机、高端芯片、基础软硬件、开发平台、基本算法、基础元器件、基础材料等瓶颈仍然突出,关键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的局面没有得到根本性改变。实践反复告诉我们,关键核心技术是要不来、买不来、讨不来的。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多个重要场合讲过,核心技术是我们最大的命门,核心技术受制于人是我们最大的隐患。只有把关键核心技术掌握在自己手中,才能从根本上保障国家经济安全、国防安全和其他安全。只有以关键共性技术、前沿引领技术、现代工程技术、颠覆性技术创新为突破口,努力实现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可控,才能把创新主动权、发展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由此,在关键领域下功夫,在核心技术上求得突破,这是我国科技界同人肩负的光荣使命和应该做出的必然选择。
联系到电子信息产业,业界普遍的共识是当前信息技术产业日益成为各国和地区构筑竞争新优势、抢占竞争新制高点的必争之地。业界同仁应当凝心聚力,重点做好三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关注构建信息技术领域核心技术体系的思路和路径,重点围绕补齐产业核心基础环节短板,研究集成电路、智能传感器等具有全局影响力、带动性强的核心关键环节实现创新突破发展的方向和推进路径;二是关注信息技术产业发展的新业态新模式新热点,提前研究,提前部署,力争掌握新领域发展主动权和主导权;三是关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与制造业深度融合的推进路径,将电子信息技术和产业发展与经济社会各领域结合,积极培育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更好地推动制造强国建设,支撑经济社会各领域创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