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边塞诗歌的艺术特征研究

2018-07-04 11:39安益美
西部论丛 2018年3期
关键词:战事边塞边塞诗

安益美

摘要:唐朝是我国诗歌史上最为辉煌、丰富的时代,边塞诗歌作为唐朝诗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爱国性、韵律美、思乡性的特点,通过对唐朝边塞诗歌的特点意义研究,了解边塞诗歌的文学艺术和写作手法,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意义。

一、前言

唐朝诗歌在我国古代的诗坛上,具有着非常重要的价值意义,两千多人唐朝诗人共创作了近五万首诗歌,数量之大、规模之巨实属罕见。边塞诗歌是反应边塞风光和边界战争生活为主要内容的诗歌流派,边塞诗是时代的产物,其中具有代表性的如高适、岑参、王昌龄、王维、李益等。边塞诗歌以其气势恢宏、忠君报国的爱国精神和杀敌报国、建功立业的个人情怀相结合,彰显了唐朝诗歌独特魅力,表现了唐朝军人的爱国情怀和热血精神,在唐诗中占有着非常重要的部分。唐朝的诗歌分为初唐、盛唐、中唐、晚唐,每一时期都有具有代表性的作者和诗歌,而边塞诗歌则一贯的保持着其慷慨激昂的基调和保家卫国的爱情情怀。

二、唐朝边塞诗派产生的原因

(一)交流融合

李氏家族经营的唐朝,由于统治者的励精图治、开疆拓土,使得唐朝国势强大,疆域非常辽阔,同周边的少数民族政权在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方面俄交往密切,由于政治、军事服务的需要,大量的军人文客被征派到边疆要塞,这位边塞诗歌的创作提供了較强的写作背景。

(二)边塞战事增多

唐朝时期,周边外族政权经常入侵唐朝,严重干扰破坏唐王朝的统治安全,而唐朝统治者及民间多有“尚武”精神,造成唐朝战事加剧。边塞诗人抱着忠君爱国的爱国精神和实现个人理想价值的情怀地区边塞地区,卷入战争,实现保家卫国的机会,而其中一部分仕途失意的诗人则更是把到边塞立功作为求取功名的出路。

三、唐朝诗歌的写作手法

(一)唐朝边塞诗的题材选择

唐朝边塞诗歌的写作题材丰富广阔,既有将士建功立业的壮志情怀,边塞地区生活的艰辛和战争的残酷场面,也有将士的思家思国抒发,更有边塞风光、边疆地理、民族风情、民族交往等各个方面,在写作方面,大处落笔,景象奇丽、气势恢宏,慷慨雄壮,如杜甫的《春望》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王昌龄的《从军行七首·其四》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等。

(二)唐朝边塞诗歌常用的景象

在诗歌创作中,经常运用景、事物来抒发或寄托作者的情感,通过意象的手法以此增加诗歌的渲染力和感染力。在唐朝的边塞诗歌中,边塞诗人们主要通过运用边塞风光和军营生活两个方面作为写作的意象,边塞风光如:大漠、长城、长河、黄沙、楼兰、玉门关等,代表作如王维的《使至塞上》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又如唐彦谦的《咏马二首 》百战沙场汗流血,梦魂犹在玉门关等。军营生活如:旌旗、烽火、家书、羌笛、琵琶等,如王之涣的《凉州词》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等。

(三)唐朝诗歌的写作角度

唐朝诗歌的作角度,又从戍边战士的角度,来写报国的豪情,战士十四报国的豪情壮士,以及对战事胜利的必胜信心;或者是写战争的惨烈残酷、战事的频繁不断。也有从思国思家的角度来写,描写边塞军人对国家对家人的亲切思念,以及希望战事结束,与家人团聚的美好愿望。

四、结论

唐朝的边塞诗歌以其大量、集中、夸张的写作手法描写了边塞征战的艰苦苦楚,以及将士们苦中作乐的情怀,使得唐朝边塞诗在我国诗歌历史上留下厚重的一笔,通过对唐朝表赛诗歌的分析研究,了解其创作背景和写作手法,以及抒发的情感和文学艺术,以及对当下国人爱国精神的培养都有着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董晓慧.唐朝边塞诗的文化意义研究[J].剑南文学(经典教苑),2013(10):85.

[2]宁志新.岑参的边塞诗与唐朝在西域的战争[J].敦煌学辑刊,1993(02):90-101.

[3]任文京. 唐代边塞诗的文化阐释[D].河北大学,2004.

[4]李海莉.战士·文士·思妇——试论唐朝边塞诗的文人风骨[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06):123-124.

[5]杨继权.论高适、岑参边塞诗的风格特点[J].教师,2010(07):123-124.

[6]侯光耀. 盛唐未入幕诗人的边塞诗创作研究[D].西南大学,2017.

[7]刘梅兰.唐代河西边塞诗歌历史地理背景论[J].忻州师范学院学报,2017,33(04):28-35+39.

[8]张庆.隋代边塞诗歌的风格及其成因初探[J].内江师范学院学报,2013,28(05):42-44.

猜你喜欢
战事边塞边塞诗
“文章四友”边塞诗浅析
“新边塞诗派”的崛起
相见欢·读《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有感
群文阅读在小学古诗教学中的应用策略——以“边塞诗的魅力”教学为例
木兰从军
河西走廊断想
边塞饮酒记
棋盘掀战事,高手齐过招
兵器汉字大揭秘
试论唐代士人的边塞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