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市大学生法律素养调查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2018-07-04 11:02周妍欣周燊萍杨海涛
法制与社会 2018年16期
关键词:法律素养影响因素大学生

周妍欣 周燊萍 杨海涛

摘 要 目的:了解徐州市大学生法律素养的现状,分析其影响因素,为提高大学生法律素养,促进校园普法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整群抽样方法选取徐州市4所高校作为研究地区,对在校大学生进行随机抽样问卷调查及网上问卷调查,采用描述性分析和相关性分析。结果:大学生法律知识欠缺,法律意识有待提高,法律信仰没有完全形成。结论:徐州市大学生法律素养不是很高,需要通过学习法律知识、培养法律意识、建立法律信仰及提高校园普法水平等方法提升。

关键词 大学生 法律素养 校园普法 影响因素

作者简介:周妍欣、周燊萍,徐州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杨海涛,徐州医科大学社会科学部。

中图分类号:D668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18.06.091

法律素养是一个人对法及法律的理解程度和实际实践的反映。法律素养是对一个人的理性评价中的一个比较广泛的范畴,它不仅包括法律道德、法律知识、法律观念、法律意识等,还包括对哲学问题的理解、领悟及理性思维、逻辑思维的能力。 随着依法治国方略的不断深入人心,大学生法律意识、法律信仰也在不断提升。为开展切实有效的校园普法方式,提高大学生法律素养,本研究在徐州市选取4所高校,对大学生法律素养现状进行调查,并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报告如下:

一、对象与方法

(一)对象

采用整群抽样方法,选取徐州市4所高校进行现场问卷调查和网上问卷调查。抽取在校大学生为调查对象,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表进行调查,共发放608份问卷,回收网上问卷294份,纸质问卷314份,有效问卷共有587份,回收率为96.5%。

(二)调查内容

包括(1)一般情况:性别、年级、专业、来自地区等。(2)大学生法律素养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现状包含法律知识、法律意识、法律信仰等。(3)校园普法现状:高校开设课程、开展提高大学生法律素养活动等。

(三)统计分析

采用 EpiData3.0软件两次独立录入,应用SPSS18.0软件进行分析,计数资料的比较描述性分析,相关性分析, 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二、结果

1.一般情况587人中,男性286人(48.7%),女性301人(51.3%)。大一学生23.0%,大二学生21.1%,大三学生49.4%,大四学生0.9%,研究生5.6%。法学专业学生1%,非法学专业学生99%。来自农村学生55%,来自城镇学生45%。

2.法律知识分析:与大学生法律知识有关的因素有是否为法学专业(P<0.05),与大学生法律知识无关的因素有性别、年级、来自地区(P>0.05)。大学生认为自身对法律知识非常了解的比例为3.1%,认为对法律知识了解一点的比例为82.1%,认为不了解法律知识的比例为14.8%。

3.法律意识分析:当自身权益受到侵害时,首先想到通过法律途径解决的学生有80.1%,想到武力解决的学生有4.3%,想到通过关系解决的学生占8.3%,忍受的学生有6.1%,不在意的学生有1.2%。大部分的学生有一定的法律意识,但还有提高法律意识的空间。

4.法律信仰分析:43.5%学生对法律有信心,认为法律能够维护自己切身的利益。47.3%的学生对法律有一些担忧,认为法律基本可以维护切身利益,8.1%学生认为现在法律不能维护自己切身利益,但随着社会发展会逐渐完善。大部分的大学生对我国法律抱有积极的态度,对我国法律的发展充满希望。

5.校园普法现状分析:在本次调查中83.6%的大学生接受的法律课程的学习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但仅有23.6%的学生希望学校开设这门课程,42.6%的学生认为这门课程对自己学习法律知识帮助不大或没有帮助。在校期间大学生获取法律知识的途径很有限,其中最主要的途径是对大学一年级学生开设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的学习。 通过学习这门课程,学生了解一些比较贴近生活的法律规范,在一定的程度上增强法律知识,但从调查结果看,该课程对增加大学生法律知识的效果不明显。42.7%的学生希望学校开设与自身专业有关的法律课程。51.4%的学生认为法律基础与思想道德基础需要分开开课。

三、讨论

大学生是国家未来的中流砥柱,是国家的中坚力量。大学生的法律素养具备情况一定程度上决定国家推进依法治国的进程。

(一)提升大学生法律素养的必要性

中国犯罪学研究会会长、北京大学法学教授康树华进行的一份调查显示:1965年,在青少年犯罪事件中,大学生犯罪占1%;“文革”期间,大学生犯罪占2.5%,到2008年,大学生犯罪占17% ,大学生犯罪比例逐年上升。在本次调查中,当面临较大困境时,会校园贷款违约的学生有6.8%,考试作弊的学生有9.5%,伪造证件的学生有7.7%,武力报复的学生有7.7%,学术不端的学生有5.3%,小偷小摸的同学有3.6%,不采取违法手段的学生有77.9%,见表1。22.1%的大学生在面临较大困境会采取不法手段,其中会考试作弊的学生比重最大,提高大学生的法律素养对促进依法治国的进程,维护社会和平发展有重大意义。

(二)影响大学生法律素养的因素及对策

我国学者李丽娟指出,大学生法律素养的缺失有三方面原因,第一,我国对大学生法律素养的培育缺乏足够重视;第二,大学生对法律知识掌握不全;第三,大学生对法律事件的关注度与其自身实践能力发展不协调。 调查结果显示,72.6%学生认为大学生认为法律素养欠缺的原因是学校教育不完善。49.7%学生认为原因是家庭没有尽到责任。42.7%学生认为原因是社会环境问题。58.3%学生认为原因是自己不努力。31.5%的学生认为是其他因素。從社会方面,国家要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树立法律的最高权威,电视、广播、报纸等大众媒体要遵守法律原则的道德底线,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和法治导向,传播正能量。 从学校方面,丰富提高法律素养活动,开设法律基础课程等。从家庭方面,提高家长的法律素养,注重孩子精神方面培养,遵纪守法、以身作则,为孩子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从自身方面,大学生要有意识地提高自己法律素养,不断汲取法律知识,每个人都应当了解自己相关专业的法律知识,热爱国家,建立良好的法律信仰。

(三)促进校园普法问题及对策

大学生认为需要具备所学专业法律知识的学生有90.8%,但 仅有41.4%的学生认为目前学校的相关教育可以满足自身对法律知识的需求,见表2。在本次调查中,获取法律知识主要在小学时期的学生有2.9%,初中时期的有12.3%,高中时期的有42.8%,大学时期的有41.2%,研究生时期的有0.9% 。由此看来,大学生的法律知识主要来自高中与大学阶段,而大学作为一名学生向社会人过渡的平台,目前高校对学生的法律教育培养还远远不够。第一,学校应根据学生的真实需要开设课程,如开设基本法课程(57.1%学生希望),开设所学专业相关法律课程(42.7%学生希望开设)等,其开课形式为必修课(55.3%学生希望),课时为24课时(34.1%学生希望),教学形式为面授(83.8%学生希望),上课内容为案例教学、模拟法庭。第二,丰富学校有关 提高法律素养活动,法治演讲(24.0%学生希望)、辩论赛(37%学生希望)、讨论会(30.7%学生希望)、专题讲座(32.8%学生希望)、公检法普法讲座(37%学生希望)、知识竞赛(32.1%学生希望)、模拟法庭(37%学生希望)、庭审旁听(47.7%学生希望)、开设法律咨询室(39.4%学生希望)等。

注释:

黄炜、孔德民、董刚.宁波市大学生法律素养状况调查及对策研究.浙江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3).83-86.

张跃铭.大学生法律意识的现状分析及对策探讨.江汉大学学报.2013,30(5).126- 129.

张小燕.大学生法律意识的现状及其培养研究.山东:山东财经大学.2007.

王宁、张董董、张钧.浅谈大学生犯罪心理.法制与社会.2008,1(中).

李丽娟.大学生法治观念和法律素养培养研究.法制与社会.2015,7(下).

参考文献:

[1]闫春娥.浅谈依法治国视域下大学生法律素养的提升.法制与经济.2016(10).

猜你喜欢
法律素养影响因素大学生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大学生法律素养现状及改善策略初探
高职院校学生法律素养养成探析
农业生产性服务业需求影响因素分析
村级发展互助资金组织的运行效率研究
基于系统论的煤层瓦斯压力测定影响因素分析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他把孤儿院办成大学生摇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