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公司会计信息失真成因及建议

2018-07-04 09:32姜吕琴
现代企业 2018年4期
关键词:经营者会计信息投资者

姜吕琴

会计信息是会计单位按照规定的法律、法规 ,通过财务报表、财务报告、附注等形式,揭示企业一定时期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现金流量等情况。企业内部管理者、外部投资者及债权人等主要依据会计信息作出经济决策,因而会计信息使用者对于会计信息质量有着较高的要求。但是,随着竞争的日益加剧、企业内外部监督不到位等原因,某些上市公司通过关联方交易等手段虚构营业收入,以达到粉饰财务报表、夸大企业盈利能力等目的。会计信息披露失真对于国家宏观经济决策及会计报告使用者的决策有重大影响,不仅会扰乱市场的公平竞争还会损害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因此,如何制约企业的会计信息披露失真行为就成为了十分重要的问题。

一、 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质量存在的主要问题

1.会计信息披露不真实。①上市公司利用关联方交易操纵利润。合理的关联交易可以优化企业资本结构,提高企业盈利能力,促进经营的快速发展。但是不合理的关联交易则会虚增企业利润、夸大企业收益能力,使得投资者对上市公司不能准确地进行评价,进而影响投资决策,损害了投资者利益。目前,我国上市公司通过关联交易虚构利润的现象普遍存在,这是由于我国对于关联方的界定尚不明确,上市公司与改组前的母公司、母公司控制的其他子公司是否属于关联方没有明确的界定。关联方交易的价格可操纵性强,企业可以通过相互间的交易活动影响会计信息结果。关联方交易是一种比较隐蔽的舞弊手段,上市公司可以通过与关联方在银行间相互轉账来虚构收入、虚列支出,以实现虚增利润的目的。②通过钻法律法规空缺虚增利润。由于会计准则的制定总是滞后于会计实务,某些上市公司便利用法律法规的漏洞来虚增利润。在现行会计政策下,对于某些会计事项会计准则有多种会计处理方法供企业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选择,这种看似完善的处理方法实则为上市公司进行会计操作提供了“便利”。上市公司可以通过延长固定资产摊销期、延长无形资产摊销期、有选择性的发出存货计价方法等手段来达到操纵利润的目的,造成会计信息不符合企业的实际情况。

2.会计信息披露不充分。会计信息披露是指企业通过会计报告等形式向报告使用者提供关于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情况、现金流量等信息,以供投资者决策使用。会计信息披露不仅包括财务信息,还应包括非财务信息。由于我国针对会计信息披露的相关法律法规不完善,使得上市公司避重就轻,对于一些可能对上市公司产生不利影响的非财务信息不予披露。

3.会计信息披露不及时。及时的会计信息是信息使用者作出有效决策的基础,不及时的会计信息则可能导致相关人员利用时间差内幕交易,损害投资者的利益。相关条例规定:上市公司在发生有可能影响上市公司股票价格、而投资人尚未得知的重大事件时,应通过临时报告的形式及时向社会公众说明事件原由,并将有关重大事件的报告提交证券交易所和证监会。目前,我国上市公司对于会计信息披露的着眼点仍在定期的财务报告,使用网络披露及时信息的比例偏低,很多上市公司只是做到了形式上的“及时性”,而未抓住实质,信息披露不及时的现象屡有发生。

4.会计信息不具有可比性。在现行会计政策下,会计准则对于某些会计事项提供了多种会计处理方法供企业选择。由于对同一会计事项不同上市公司的处理方法可能不同,即使同一家上市公司在不同年度对于同一会计事项的处理也可能存在差异,这使得会计信息缺乏可比性。外部的一般投资者只能利用上市公司公开披露的会计信息进行投资决策,而掌握了具有可比性的真实信息的内部人员则会通过内幕交易获取不正当利益。会计信息披露缺乏可比性不仅会损害投资者的利益,同时也加大了监管的难度。

二、 会计信息质量问题的原因分析

引起会计信息披露失真的原因可以从上市公司内外部两个角度分析:一是由于会计信息披露制度不完善、外部监管力度不够以及投资者对会计信息的鉴别能力不足等外部原因;二是由于上市公司内部治理结构不合理、经理人员激励制度不完善等内部原因。

1.会计法律法规不健全。会计法律法规是会计人员处理会计事项的根本依据,但是我国某些会计法律法规不够详细,可操作性不强。譬如,会计准则规定,公司利用借款构建固定资产,符合资本化条件的利息费用应该计入固定资产成本。但是并为对资本化的起止时间及中止做出详细的说明。这为会计人员的会计处理提供了一定的随意性,影响会计信息的质量。又如,会计准则要求会计信息应当具有完整性,但是怎样的会计信息才算是完整的呢?不同的人员有不同的看法。不健全的会计法律法规成为了不法分子违法行为的借口。

2.监管机构监管不力。上市公司外部监督机构主要包括财政局、证监会、会计师事务所等。虽然,随着时代的发展,上市公司外部监督机构体系得到了一定的完善,但是还是存在着或大或小的问题。外部监管力度不够,使得上市公司违法披露会计信息不被发现的可能性增大,一定程度上促使会计信息披露失真现象愈发猖狂。

3.内部治理结构不合理。内部治理结构是指由上市公司的所有者、董事会、经营者组成的一种组织结构,用以实现所有者对经营者的监督与制衡。有效的内部治理结构能够保证不同层次控制目标的一致性,有利于维护各方利益相关者的利益。目前,我国上市公司的内部治理结构还不健全,存在着诸多问题。例如:股权结构不合理,国有企业国有股一股独大;董事会选举制度不完善,内部董事占比大,独立董事不独立等问题。不合理的内部治理结构容易导致经理人权利过大,所有者不能对经营者进行有效监督,为经营者的违法行为提供机会。

4.对经理人员的激励制度不完善。目前,上市公司存在对经营者激励不足的现象。经营者的报酬一般事先就在合同中规定,这样不能及时的就经营者所做贡献对其进行激励。同时,经营者持股比例低,甚至出现零持股的现象。由于经营者不是企业的剩余索取者和风险承担者,这就使得经理人对于追求公司价值最大化缺乏内在能动性,权利与责任的不对等容易导致经营者从自身价值最大化披露会计信息,而不是从股东价值最大化的角度考虑披露会计信息,从而损害广大股东利益。

5.投资者鉴别能力不强。投资者对会计信息的鉴别能力,能够对上市公司会计信息质量产生巨大影响。目前,我国投资者主要以广大散户为主,他们大部分缺乏系统的财会知识,对于会计信息的鉴别能力不强,投资时往往不看上市公司的会计报表等信息,而是跟风投资。散户投资者对于会计信息的低需求,降低了外界对上市公司会计信息质量的约束力,使得上市公司在进行违规披露会计信息时,更不容易被发现,进而导致会计信息质量低下的局面。

三、 改善会计信息失真现象的对策

1.建立和完善会计信息披露相关制度。为了降低会计信息披露失真现象,保护广大投资者的利益,建立一套完善的会计信息披露制度已成当务之急。首先,对于会计准则规定不清的地方需要加以完善,缩小企业会计处理的操作空间。其次,目前我国上市公司披露的会计信息基本中都是法律法规强制要求披露的,自愿披露的信息很少,使得会计信息不够完整系统,影响信息使用者的决策。因此,我国政府应该加强对会计信息中自愿披露部分的监管,完善相关法规,提高会计信息披露的完整性。再其次,我国应该及时地根据市场情况对会计准则进行修订,缩短新会计事项无法可依的真空期。

2.加强企业外部监管力度。制定完善的外部监管体系,是降低上市公司违法披露行为的重要措施。一方面:政府监管部门应该加大监管力度,完善监督程序,降低上市公司违规披露会计信息的可能性。同时,要加强对注册会计师的教育,提高注册会计师队伍的執业能力,保证注册会计师的独立性,提高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监管的效果。最后,还应合理利用新闻媒体及社会公众的舆论作用,增加对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监管力度。

3.加大会计信息违规披露的处罚力度。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失真的重要原因,是因为我国对于违法披露会计信息的行为惩戒力度太低。上市公司违法披露会计信息即使被发现,处罚的力度也往往小于企业获得的利益。企业被查处后,不久便可恢复,导致其他企业争相效仿,扰乱市场氛围,劣币驱逐良币。因此,完善监管力度,加大惩处力度,提高违法披露的成本是解决会计信息披露失真的必要选择。

4.改善股权结构,加强内部监督。我国大部分上市公司股权结构中的主要份额都是流通股及国有股,导致经理层的权限过大,董事会、监事会、股东大会的权利受限,甚至形同虚设。因此,解决股权分置问题、改善公司治理结构,从而强化内外部监督制度,是避免会计信息披露失真的前提。在现行公司制度下,由于股东权利的高度分散,股东难以通过股权大会行使权利。一般,股东都是通过董事会对经理层进行有效监督,因而,有必要立法建立以董事会为中心的公司治理结构。

5.倡导理性投资,不断提高投资者信息鉴别水平。在完善制度,加强内外部监督的同时,我国还应该加强投资者的信息鉴别水平,倡导理性投资。当前,我国证券市场主要以公众投资者为主,但是公众投资者大多数人都缺乏系统的财会知识,整体素质较低,对会计信息辨别不清,投资缺乏理性,更多的是从事投机活动。在这种环境下,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缺乏外部的约束,信息质量偏低。只有投资者信息分辨能力的增强,才能提高高会计信息质量的需求,进而影响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因此,我国应该重视对中小投资者的教育,通过书刊、报纸、网络等手段,提高投资者财务报告阅读及分析等能力。

(作者单位:江西财经大学)

猜你喜欢
经营者会计信息投资者
明清珠江三角洲基塘区的田场与经营者
聊聊“普通投资者”与“专业投资者”
《经营者》征稿启事
新兴市场对投资者的吸引力不断增强
探讨企业会计信息披露问题
会计信息失真问题探讨
事业单位如何提高会计信息的质量
做一名聪明的集团医院经营者
国有上市公司经营者薪酬激励模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