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经济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其对策

2018-07-04 09:12罗同同
财税月刊 2018年3期
关键词:支柱产业

罗同同

摘 要 伴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发展,我国经济实力显著提高,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但是,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和差距越来越突出,已经严重影响我国经济的健康发展。近10年来,西藏经济发展取得了卓越成就,但是与东部和中部的大部分省份相比较而言,不管是地区生产总值还是消费水平,依然处于绝对的劣势地位。西藏经济的发展仍然面临着很多的问题:1)特殊的高原地理环境带来的交通不便利及相对较小的市场容量。2)相对稀缺的人力资源、有限的资本积累能力以及屈指可数的有核心竞争力的企业。3)政府投资效率低和自身造血不足。在种种不利因素的制约下如何有效的利用本地资源、政府投资、民间招商引资以及外资使西藏经济的发展走上正轨成为了我国经济发展的一个大问题。本文将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一些具有参考价值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西藏经济;自然因素;人才竞争;支柱产业

引言:

近年来,在中央政府的大力支援下,西藏经济发展有了巨大的飞跃。但由于历史等方面的原因,西藏社会发育程度低,经济发展仍然存在着很大的障碍。西藏经济究竟应该选择怎样的发展道路,才有可能追上东部相对发达地区的发展?这不仅是西藏地方政府和当地人民都极为关心的一个重要问题,而且也是中央政府必须面对的一个重大决策。因此,如何促进西藏经济的合理布局和协调发展成为我国经济发展所面临的一个重大而迫切的问题。

一、西藏发展所面临的主要问题

1.特殊的地理位置带来的不利影响

西藏自治区位于青藏高原西南部,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地理位置相对偏僻,地形地貌复杂,高原气候独特,气温较低而且温差很大,空气稀薄,素有“世界屋脊”之称。

和平解放前的西藏,交通运输极端落后闭塞。过去由内地运往西藏的茶叶、瓷器、丝绸和日用工业品等物资,都是从四川雅安、青海西宁和云南大理,通过崎岖的山路,依靠耗牛驮运。从雅安或西宁到拉萨往返一次需一年之久,严重地阻碍了西藏同祖国内地和西藏各地之间的交流。因地理位置所决定的西藏的封闭和交通闭塞,是造成西藏长期落后的重要原因。近年来,西藏的交通基础设施大为改善。截至2013年,西藏全区公路通车总里程已达到70591公里,219国道新藏公路全线黑色化。2006年7月1日青藏铁路正式通车运营,根据“十二五”规划,西藏将形成“两纵两横”铁路网,分别是新藏线、青藏线、川藏线、滇藏线、昌都至玉树铁路通青海。这些铁路建成后将大大减轻青藏公路的运输压力。但是,西藏的交通运输业与国内其他地区相比较,还存在着运输网络总量不足、公路技术水平较低等问题。

市场容量小、内需不足也是限制西藏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由于青藏高原相对封闭的地理位置,使得西藏与外界的接触不便利,从而加大了地区基础设施建设的难度与费用,同样也加大了招商引资的难度,西藏与外部地区的经济交流收到了严重的限制。另外,西藏是一个地广人稀的地区,常住人口总量较少,且农牧民所占比例较大。尽管近年来西藏农牧民家庭可支配收入有不断上升的趋势,但是由于出行不便利、商品种类的不足,都造成了内需不足。

由于地理环境的特殊,受制于交通基础设施的不发达,西藏诸多的资源难以实现有效配置。农畜产品的交易不够方便,大量的剩余农副产品滞留在农牧区,生产要素无法自由的流动,所以更谈不上有效配置。

2.相对稀缺的人力资源及有限的有核心竞争力的企业

西藏在人才培养方面存在着下列不利因素:一是西藏地广人稀,学校的规模普遍较小,教育的投资效益不高;二是由于社会历史的原因,西藏的各级学校普遍存在着生源的文化基础知识相对较差、师资力量相对薄弱、教学基础设施相对落后、教育技术现代化程度较低。

在人才引进方面,西藏同样面临着许多的困难。一是自然条件差,由于西藏特殊的高原气候对人体有一定的伤害,且生活习惯与内地有着很大的差异,大部分人难以适应。二是竞争力不强,在待遇、事业、感情留人上不占优势。在人才争夺战中,各方都可以在感情留人方面做的很好,但是关键在于事业留人、待遇留人。在待遇留人方面,区内许多单位目前还缺乏一套规范的、具体的、系统的有关人才引进的优惠政策,且工资与内地相比并没有任何优势而言,与内地的人才引进力度相比,还缺乏吸引力;在事业留人方面,需具备相应的开展科学研究工作的软环境和硬环境,如缺少相应的学术氛围、学术梯队支撑、实验硬件设施的不足等。三是有些特殊的工作,如关于西藏本民族独特的社会、文化、历史的研究以及需要面向基层的技术推广等工作,从内地引进的人才并没有什么用武之地,这些特殊的工作只能靠当地人才来解决。

其次,西藏缺少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企业。纵观西藏全区的大型企业,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企业屈指可数。截至2015年底,西藏上市公司还是仅仅从2011年的9家增加至12家,在全国排名仅高于青海的10家。尽管从理论上来说,企业上市并不能代表其核心竞争力强,但在中国目前的现实经济中,普遍是只有综合实力较强的公司才能上市,而且通过上市,企业的品牌会进一步得到推广,创新能力会进一步增强。另外,目前西藏上市公司的生产领域集中在旅游、制药、矿产开发和藏医药等行业,缺少高科技产业。

3.政府投资带来的低效率和自身造血能力不足

西藏经济增长主要是靠各省援建和中央政府投资,西藏区位优势发挥不明显。旅游业是西藏经济的龙头,而旅游业也是西藏经济结构中民营经济占比最高的领域。民营经济作为经济领域中最有活力的一部分,如果得不到更大的发展,未来将出现“全国养西藏”的状况。实际上建国以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西藏经济中很大一部分比例是靠的政府机关、事业单位、企业、人民解放军发的工资。如果下一步西藏经济发展继续依靠政府投资和内地援建,很可能会形成长期排斥、挤压本地民营经济发展的格局,消除本地群众参与经济建设的机会。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在于政府投资与民间投资的结合,要形成政府投資与民营经济的相互扶持,立足于西藏的特有区位优势,扶持起适合全国乃至全球的西藏本地特色经济。

要做到这一点目前的做法还不是很完善,在思想上局限性非常明显。

首先,局限于固有的经济思维模式。“三驾马车”的想法很突出,先是大搞基础建设,然后把资源、劳动密集型产品运出去,最后搞消费。这种模式在内地可以,在西藏不行。近乎天价的运输成本以及产品并不具有不可替代性,限制了西藏的出口量。在西藏大张旗鼓的开展采矿业和资源精加工并不现实,本地不具有可以支撑的生态系统。

其次,西藏的区位优势发挥不明显。长期以来,西藏具有特色的产品无非就是土特产。问题是土特产能够在居民消费中占多大的比例呢?以冬虫夏草为例,虽然有一定的保健功效,但却并不是什么生活必需品,而且这些东西还存在一个新鲜感问题,消费者的购买能力也是必须考虑的一个因素。综合考虑社会、经济、人文效益来看,把眼光盯在奢侈品消费上是不现实的。

二、解决西藏经济发展问题的一些对策

1.利用特殊的地理位置,真正发展区位优势

首先,西藏面向南亚次大陆。随着西藏经济的发展,面向南亚次大陆的陆地运输,将成为西藏经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随着青藏铁路的通车,川藏铁路的开工建设,拉萨到日喀则铁路的竣工通车,西藏与印度、尼泊尔和孟加拉等国家的陆地通道即将打通。面对南亚次大陆国家的出口,目前看来并没有多大的意义,但是要有长远的发展眼光。印度、尼泊尔等国家虽然经济发展落后,但是并不会一直落后下去。对于进出口贸易而言,特别是知识产权和工业产品的出口,别国的落后与贫困,对于我们而言就是机会。

其次,西藏地处高原地区。这既是造成西藏经济落后的原因之一,也是西藏发展经济的一个机会。并不是西藏才有高原,但是只有西藏才有最广阔的高原。高原地形本身就是一项宝贵的财富,开发这个财富将给西藏带来极大的机遇和发展。西藏的海拔从几百米的墨脱县到8844米的珠穆朗玛峰,毫无疑问是世界上海拔跨度最大、高原气候环境最全的地区。西藏能源蕴藏量十分巨大,水电蕴藏量全国排第二,仅次于四川,风能、太阳能和地热等可再生能源也非常丰富。相比从内地运输煤炭到西藏发展火电,使用这些清洁能源发电会节省大量的成本。而这些电力不仅能满足藏区自身的需要,还可以向外输出。不过向东南沿海等地输出电力,对西藏来说成本太高,一是距离遥远损耗太大,二是输电线路的维护难度巨大。然而向南亚次大陆出口电力,相对来说成本要小很多,还可以换取资源和市场。

最后,青藏铁路建设完成后,在高原铁路建设这方面,中国毫无疑问走在了世界的前列。累积的工程技术对于高原地区具有很好的推广出口价值,尤其是在桥涵隧道施工、高原冻土路基维护方面,几乎成了独有技术。而世界其他高原地区目前看来发展状况不容乐观,随着经济的发展,对于基础设施的需求必定会成井喷之势。

2.发展教育事业,引进和培养适用于本地区发展的特殊人才

任何一个国家或地区,如果教育落后,整体的人口素质偏低,那么想要迅速发展生产力,振兴经济,无异于天方夜谭。西藏的发展,必须是西藏人民的发展。由于西藏本地人民的整体受教育程度不高和顶尖人才的缺少,引进人才和培养本地人才都是必不可少的。西藏应该制定一些完善和具体的适当福利制度以留住引进的外来人才,特别是一些高水平的科研人员、技术性人才以及教师。虽然高水平的老师培养的不全是高水平的学生,但是师资力量的增强必将会提高学生的整体水平。

对于高校学科专业的设置,政府应加强宏观管理。教育主管部门应组织人员根据西藏经济的长期规划和产业结构的调整,对未来西藏经济发展所需人才在规模、层次、专业上的具体需求做出精准预测。然后在此基础上,对西藏高校专业设置的数量和种类进行整体布局和规划。为防止专业设置的盲目性和随意性,要对将要设置这些专业的高校进行实地考察,看其是否具有开办该学科专业的师资力量和教学所需的仪器设备。要设置专业的办学质量评估机构,对于已有这些学科专业的高校进行办学质量的评估。对于办学条件不足、效益低下、难以保证所培养人才质量的专业,要坚决给予撤销或改造。对于一些目前急需但高校还没设置专业培养的人才,教育部门应积极创造条件,让有能力、基础设施相对较好的高校尽快设置此类专业以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

3.形成合理的产业结构

西藏的产业结构调整要考虑当地的资源条件、科技发展水平以及需求结构等因素,遵循产业结构变迁的客观规律,使西藏的产业结构与市场需求相适应,产业之内和产业间的资源配置得到优化,产业结构达到了最优的状态,这样的产业结构必定会推进西藏经济的发展。

因此,西藏经济的发展关键在于要在区域的内部形成相互支持的产业体系,形成合理的产业结构。只有加强西藏地区各个掌握不同资源的产业之间的合作,优化产业之间的联系方式,各个产业之间才有可能合理展开关联效应,优先发展重点产业部门,使他们成为龙头企业才有可能带动其他产业部门的发展,从而带动整个经济的发展。反之,如果各个企业之间没有相互服务和促进的关系,那么个别产业的优先发展只能导致各个产业之间的增长不协调,难以实现经济的协调增长、达到国民经济均衡增长的目的。

所以,应当促进西藏形成相互支持的区域产业体系。从我国区域经济协作与分工关系来看,西藏的工业比重未必非要在产业结构之中占支配地位,对于那些本地需求不是很高、对于生产地域沒有特殊要求以及运输不便利的工业产品,西藏完全可以从外界直接购买。而西藏基于本地区的资源禀赋和比较优势,加强发展服务业和本地区特色产业经济,以服务产品和特色产品和外界进行直接交换。这既是西藏产业结构优化的路径,也是其特色经济之路。只有立足于内生经济的发展,西藏经济才有可能实现可持续发展,走出一条具有西藏特色的产业发展之路。同时,只有在西藏地区之内形成相互支持的产业体系,使得地区经济区域化与规模化,形成区域的整体竞争力和优势,才能在经济发展的浪潮之中占据一席之地。

参考文献:

[1]沈开艳,陈建华.《西藏经济跨越式发展实现路径研究》,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12年第5期

[2]宗刚,孙东涛.《西藏经济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其对策研究》,深圳市新闻出版局,2010年5月

[3]龚丽霞.《西藏产业结构优化问题刍议》,中共黑龙江省委党校,2006年3月

[4]李宏.《试论促进西藏经济发展方式根本转变问题》,西藏发展论坛,2010年6月

[5]王树华,张平.《西藏产业结构优化与主导产业选择》,西藏社会科学院,2008年8月

[6]曾健.《西藏产业结构优化与升级》,西藏发展论坛,2014年4月

[7]唐剑.郑洲.《西藏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问题及对策研究》,贵州民族研究,2014年3月

猜你喜欢
支柱产业
太和县县域经济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研究
关于房地产是支柱产业的辨析
四川支柱产业与重庆的对比分析
四川支柱产业培育与发展研究
泰国旅游业发达的原因研究
沈阳市战略性支柱产业确立及培育路径研究
关于汾阳工业经济的调查与思考
广垦畜牧转型升级中的障碍与化解
新常态背景下发展山西建筑业的对策探研
我国旅游信息化与旅游业增长关系的动态计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