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针刀联合抗骨质疏松药物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PVP术后残留痛

2018-07-04 09:34王华磊汤立新赵玉果叶向阳程省
颈腰痛杂志 2018年3期
关键词:小针刀压痛针刀

王华磊,汤立新,赵玉果,叶向阳,程省

(南阳市中心医院骨科,473000)

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s,OVCF)是中老年骨质疏松人群的常见终末期事件,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是最早应用于OVCF的骨水泥强化技术,其创伤小、镇痛效果好,但在实际应用中,有部分患者术后缓解欠佳、残留较明显的腰骶部疼痛,据报道其发生率约占1.8%-15.6%之间[1]。我们在常规抗骨质疏松药物基础上,加以小针刀技术用于改善PVP术后残留痛,经1年以上的随访观察,取得较好疗效。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科自2011-09-2016-07共开展PVP手术735例,术后出现较明显残留痛67例,其中男24例,女43例;年龄为 59-86岁之间,平均(68.3±5.7)岁。疼痛部位:均以原疼痛部位与周围软组织疼痛为主,其中19例伴臀部牵扯痛,18例伴大腿后外侧牵扯痛,16例伴大腿前侧牵扯痛。

1.2 分组方法

本研究纳入的67例患者收治时间跨度较大,为回顾性分析性质。依据其收治时间、治疗方案的不同,将67例分为两组:A组32例(2011-09-2013-11收治),均常规予以术后抗骨质疏松药物治疗;B组35例(2013-12-2016-07收治),均在常规抗骨质疏松治疗基础上,加以小针刀治疗。

1.3 治疗方法

1.3.1 抗骨质疏松治疗 口服碳酸钙D3咀嚼片和阿法骨化醇片进行治疗。其中,碳酸钙D3咀嚼片:1片/d口服,规格为:碳酸钙1.25 g(相当于钙0.5 g)、维生素 D3 200 U;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000670。阿法骨化醇片:0.5 μg/次,1 次/d;规格:0.5 μg ;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10950134。

1.3.2 小针刀治疗 患者俯卧,暴露拟施针部位皮肤,并选取2-4个阳性压痛点,以2%利多卡因行局麻后,采用汉章针刀快速刺入皮肤、逐层刺入,以针刀下有清脆响声或沉紧感判定其刺入深度,并询问患者是否有酸、胀、痛感,若已出现则提示针刀抵达病理反应点。纵向疏通2-3次,并横向铲剥2-3次,待针刀下阻力感消失后出针。术中注意保持针刀方向与骨面垂直,并注意刺入深度,避免伤及神经、血管结构。术后休息20 min观察有无不适。若首次针刀未愈,5 d后再次行针刀治疗,若3次治疗无效则立即放弃。

1.4 疗效观察

分别于B组患者行针刀治疗前、治疗后,以及1、6、12个月时进行两组间的疼痛VAS评分和生活质量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并进行组间对比;另外,分别于B组患者第一次、第二次和第三次针刀前,进行两组间的压痛点数量比较。

1.5 统计学处理

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 21.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其中计数资料的组间对比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的手术前后对比采用配对t检验,组间对比采用独立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

本研究过程中,A组32例有2例出院后未坚持严格的抗骨质疏松药物治疗;B组中有1例小针刀治疗后随访不足1年,上述3例均予以剔除。最终,A组30例、B组34例纳入组间对比。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PVP手术节段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见表1。

表1 两组PVP术后残留痛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

表2 两组PVP术后残留痛患者的压痛点数目对比

表3 两组PVP术后残留痛患者的VAS评分、ODI指数对比

2.2 压痛点数量对比

以B组针刀施治时间为两组的统一观察点,对其压痛点数目进行对比:(1)两组压痛点数目均随着B组针刀实施时间的推移而逐渐减少,但A组不明显,而B组的减少趋势显著。(2)首次针刀前,两组患者的平均压痛点数目相近(P>0.05),但 B 组行 2次、3次针刀前,其压痛点数目均显著少于A组(均为 P<0.05)。

2.3 VAS评分和ODI指数对比

以B组针刀施治时间为两组的统一观察点,对其治疗前后的VAS评分和ODI指数进行对比:(1)B组于针刀治疗后,两项指标即有显著降低;而A组则于1个月后始有明显下降趋势。截止治疗后12个月,A组的两项指标虽有所下降,但下降幅度均明显低于B组。(2)组间对比,B组于针刀治疗后,其VAS评分与ODI指数均已显著低于A组(P<0.05);且其后1个月、6个月和12个月,两项指标亦均显著低于A组(P<0.05),见表3内容。

3 讨论

关于PVP术后残留痛的临床治疗,目前普遍以抗骨质疏松药物为主。因单纯PVP手术仅可缓解骨折所致疼痛,完成椎体强化效果,并不能达到抗骨质疏松效果,因此术后的抗骨质疏松治疗应贯穿OVCF的始终,甚至有学者认为应以抗骨质疏松药物为主、椎体强化为辅[2]。朱军等[3]采用阿法骨化醇+碳酸钙D3治疗32例PKP术后残留痛患者,6个月后明显改善了残留痛;颜超等[4]采用唑来膦酸治疗34例PVP术后残留痛患者,12个月后,其VAS评分与骨密度均显著改善(P<0.05)。虽然单纯应用抗骨质疏松药物可取得较好效果,但不可否认的是,其起效时间久,且改善幅度受限,不利于尽早解除疼痛、提高生活质量。

为此,本研究在抗骨质疏松药物口服的基础上辅以小针刀进行软组织松解,经1-3次施针后即可显著缓解残留痛,取得较好疗效。在分组对比中,采用小针刀联合抗骨质疏松治疗的B组34例患者于首次针刀后,压痛点数目显著减少(P<0.05);而与之相较,同时期的A组30例患者(单纯抗骨质疏松治疗)则无明显改变。另外,在随后长达12个月的随访观察中,两组VAS评分和ODI指数变化趋势亦不一致:A组坚持服药1个月后,两项指标始有明显下降趋势,6-12个月时改善趋缓,总体改善幅度并不显著,12个月时的平均VAS评分仅降至(3.1±0.4)分,ODI指数仅降至(27.8±5.4)%;而与之相比,B 组针刀治疗后的两项指标均显著下降至VAS(2.3±0.9) 分和 ODI指数(28.3±6.7)%,12个月后进一步改善至(0.9±0.2)分和(9.3±4.1)%。两组对比,B 组的两项指标在针刀后各时间点均显著优于A组(P<0.05)。

分析其原因,我们认为在口服抗骨质疏松药物的同时,辅以小针刀可达到“双管齐下”的治疗目的:首先,口服药物提高了椎体骨密度,在降低术后再骨折风险的同时,解除了骨质疏松本身所致的残留疼痛,再结合小针刀进行压痛点剥离、松解,可疏通软组织粘连、消除异常应力,恢复脊柱骨关节的力学平衡,同时缓解局部皮神经卡压、切断敏感神经末梢对疼痛信号的传导;另外,小针刀同时兼具针灸与手术刀的特点,可发挥针灸行气活血、疏通经络的作用,有利于加速压痛点局部病理产物的清除,改善局部组织营养,共同达到止痛效果。

[1]Kobayashi K,Shimoyama K,Nakamura K,et al.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 immediately relieves pain of 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s and prevents prolonged immobilization of patients[J].Eur Radiol,2005,15(2):360-367.

[2]刘金龙,李洋,李德亨,等.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治疗及进展[J].颈腰痛杂志,2013,(5):425-428.

[3]朱军,徐列兵,张天一,等.阿法骨化醇治疗皮穿刺椎体后凸成形术术后残余痛的效果[J].中国医药导报,2017,14(9):94-97.

[4]颜超,韩玮,李煜明.唑来膦酸缓解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经皮椎体成形术后疼痛的临床研究[J].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16,31(1):75-76

猜你喜欢
小针刀压痛针刀
厉害了,我的小针刀
重庆市中医药学会举办首届“忠州纯针刀”杯青年针刀人才论坛演讲比赛
重庆市中医药学会针刀医学专委会举行成立大会并举办全国针刀治疗冻结肩专题培训班
小针刀疗法在病理性疼痛中的研究进展
小针刀联合注射曲安奈德治疗老年膝骨性关节炎患者的疗效评价
来氟米特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效果探究
内热针治疗第三腰椎横突综合症近期及远期临床疗效观察
针刀治疗不同分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研究进展
压痛点推拿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35例疗效观察
针刀针刺治疗合并颈部症状的周围性面神经麻痹23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