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体能训练联合常规康复干预对青年轻度脊柱侧弯伴腰背痛患者脊柱功能、临床症状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2018-07-04 09:35周子朋
颈腰痛杂志 2018年3期
关键词:腰背痛腰背肌力

周子朋

(河南省中医院,450002)

脊柱侧弯系常见脊柱三维畸形症状,为探讨运动体能训练联合常规康复干预在青年轻度脊柱侧弯伴腰背痛患者中的应用价值,现将我院近年来收治的80例患者展开了随机对照研究,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2-02-2016-03我院收治的80例轻度脊柱侧弯伴腰腿痛青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中男17例,女23例;年龄 14~38岁,平均(24.6±4.6)岁;身高(173.6±7.6)cm;体重(68.5±10.3)kg;病程(2.4±0.7)年;Cobb 角(15.6±1.3)°;脊柱侧弯类型:胸腰双弯型12例,胸弯型16例,腰弯型4例,腰胸单弯型8例。观察组中男16例,女24例;年龄15~37岁,平均(24.7±4.8)岁;身高(173.7±7.8)cm;体重(68.9±10.2)kg;病程(2.5±0.8)年;Cobb 角(15.7±1.2)°;脊柱侧弯类型:胸腰双弯型11例,胸弯型17例,腰弯型5例,腰胸单弯型7例。两组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均予常规物理疗法,采用电磁波谱、短波治疗,30 min/次,1次/d,每周5次,共干预5周。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训练干预。予健康宣教,保持正确体位、生理姿势,站立、行走时抬头、挺胸、收腹,每日背靠墙站立0.5h,维持良好的体态;坐位时上身挺直收腹,向后紧靠椅背,膝、髋屈曲90°,卧位低枕或勿用枕,睡硬板床,保持腰背自然伸展,维持脊柱正常屈曲度。做深呼吸、胸廓运动训练,站立、挺胸收腹,鼻腔深呼吸,双臂外展与肩同宽,经口腔慢慢呼气,双臂自然下垂,5 min/次,3次/d。并行脊柱灵活度、髋关节活动训练,前后、伸仰、旋转、侧弯颈部、腰部、胸部,做髋关节屈曲、外展、内收训练,循序渐进,3次/d,持续12周。观察组加用运动体能训练。根据每位患者脊柱侧弯情况治疗运动体能训练计划,视其疲劳状况制定运动强度,以次日患者无疲劳感为宜。运动体能训练包括脊柱侧弯特定运动疗法(脊柱牵伸、康复体操、呼吸训练、平衡功能训练)及核心稳定功能训练。康复体操主要进行骨盆位置矫正,俯卧、侧卧及仰卧矫正;脊柱牵伸训练则包括颈肌阻抗、腰背肌训练、悬吊减重步行训练及坐位、立位正常姿势训练;呼吸训练指导患者深呼吸,呼气末引导患者凹侧用力吸气,凸侧用力呼气;平衡训练则主要借助静态平衡仪进行平衡功能锻炼。核心稳定训练开展前均先激活核心肌群,4点支撑腹桥姿势联系,随后转移至站立位或坐立位,并进行腹横肌激活练习,腹横肌激活后,叮嘱患者脐部内收向脊柱方向靠近,保持腹式呼吸,吸气时脐部向脊柱侧收缩3cm。其次,激活多裂肌,取俯卧或侧卧体位,训练师将食指、拇指放于患者脊椎棘突侧,触诊确定多裂肌激活情况,并指导患者收缩目标肌肉。核心稳定训练分为初阶(1~4周)、进阶(5~8周)、高阶(9~12周)3个阶段,初阶(4点支撑训练、膝肘2点支撑侧桥训练、4点支撑背桥训练、俯卧伸体训练、侧卧支腿抬臀肌静力训练、3点支撑背桥训练等)均在稳定平台上进行缓慢练习;进阶(3点支撑背桥训练及双脚变换抬起训练、平衡垫支撑4点腹桥、支撑背桥、支撑侧桥、3点支撑背桥及桥式抬腿、双膝弯曲、脊柱旋转、直腿夹球写字训练等)在不稳定状态下进行核心练习(静力),待患者基本熟练后减少接触面积,随后调整为慢速运动;高阶(平衡球跪姿联合接传球训练、卧撑提臀、俯身跳撑、仰卧位平衡球负重旋转等)则均在不稳定状态下进行快速运动与阻抗运动,每次训练 1h,1次/d,5次/周,持续12周。

1.3 观察指标 ①脊柱功能评定。干预前、干预12周后均由康复医师对患者脊柱功能恢复情况进行评定,采用Scoliomter法测定躯干旋转角度,应用Nash-Moe法测定椎体旋转角度,并记录最大Cobb角。②腰背痛症状改善评定。采用McGill疼痛问卷(SF-MPQ)[1]调查患者干预前、干预12周后腰背疼痛及症状改善情况。③腰背肌力测定。干预前、干预12周后均采用美国Hoggan公司micro FET2测试仪测定患者腰背肌力,俯卧,感应器中心对准第5胸椎棘突,抬高脐部以上躯干维持15 s,记录患者峰力矩(n·m)作为腰背肌力的反映,均测定3次,取均值。④生活质量评定。采用脊柱侧凸22项问卷(SRS-22)[2]对患者干预前、干预 12周后生活质量改善情况进行评定。

1.4 统计学处理 所有数据均录入SPSS20.0统计学软件,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重复测量数据均采用方差分析,组内予LSD-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干预前后脊柱功能比较 两组干预前、后躯干旋转角、椎体旋转角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12周后,观察组最大Cobb角缩小,低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1。

2.2 两组干预前后腰背痛症状问卷评分比较 干预前,两组各维度问卷评分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12周后,两组各维度评分均降低(P<0.05),且观察组各维度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 2。

2.3 两组干预前后腰背肌力比较 干预前,两组腰背肌力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 4、8、12 周后,两组腰背肌力均上升,观察组上升幅度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 3。

2.4 两组干预前后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干预前,两组生活质量各维度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12周后,两组各维度评分均上升(P<0.05),观察组干预12周后各维度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 4。

2.5 病例分析 张某,男,年龄22岁,2013年6月因腰背痛就诊,伴骨盆不水平(红线),Cobb 角 19°(图 1),确诊为轻度脊柱侧弯,采用运动体能训练联合康复训练控制侧弯,12周后复查,Cobb角改善至14°,骨盆恢复水平(红线),侧弯控制(图 2)。

3 讨论

脊柱区核心肌群稳定训练是近年来兴起的康复及运动训练的有效治疗手段,其可通过在运动控制躯干、骨盆等部位肌肉的稳定性,促进力量产生、传递及达到最优控制,提高脊柱、腰椎稳定性。同时有研究发现,核心肌群稳定训练可提升患者脊柱肌群的稳定性,提升本体柔韧度、平衡能力及核心力量,提高患者机体协调性,减轻下腰痛患者疼痛程度[3]。且目前对腰背痛患者应用运动疗法干预已成为临床共识,欧洲腰痛疼痛管理指南均推荐首选运动训练干预[4]。Jiang等[5]对非特异性腰背痛患者分别予以常规物理疗法及物理联合运动疗法干预,结果发现,后者临床症状明显优于前者,且患者腰椎功能评分显著改善。但目前尚无报道对运动体能训练联合康复训练在青年脊柱侧弯伴腰背痛患者中的应用价值展开研究。本研究中,对照组予常规康复训练干预,观察组加用运动体能训练,围绕核心肌群稳定训练展开,结果发现,观察组干预12周后,最大Cobb角较对照组小,提示配合运动体能训练可阻滞患者脊柱侧弯进展,稳定其脊柱功能。

表1 两组干预前后脊柱功能比较(±s,°)

表1 两组干预前后脊柱功能比较(±s,°)

注:与干预前比较,aP<0.05;与对照组比较,bP<0.05.

组别 时间 躯干旋转角 椎体旋转角 最大Cobb角观察组 干预前 5.31±1.61 1.51±0.73 15.61±1.33干预12周后 5.24±1.54 1.44±0.46 12.91±3.41ab对照组 干预前 5.29±1.65 1.49±0.74 15.72±1.29干预12周后 5.43±1.41 1.56±0.47 16.44±2.26

表2 两组干预前后腰背痛症状问卷评分比较(±s,分)

表2 两组干预前后腰背痛症状问卷评分比较(±s,分)

注:与干预前比较,aP<0.05;与干预12周后比较,bP<0.05.

组别 时间 感觉 情感 VAS PPI观察组 干预前 15.21±3.47 15.32±2.96 6.32±1.64 13.21±2.48干预 12 周后 7.21±2.72ab 8.22±2.41ab 3.21±1.22ab 5.32±1.78ab对照组 干预前 15.23±3.48 15.34±2.98 6.34±1.67 13.25±2.45干预 12 周后 10.12±1.97a 12.14±1.76a 5.31±1.45a 8.12±2.13a

表3 两组干预前后腰背肌力比较(±s,n·m)

表3 两组干预前后腰背肌力比较(±s,n·m)

注:与干预前比较,aP<0.05;与干预12周后比较,bP<0.05.

组别 干预前 干预4周后 干预8周后 干预12周后观察组 299.27±18.64 345.37±19.26ab 403.041±15.06ab 441.14±10.84ab对照组 299.31±18.71 316.21±13.41a 345.15±10.46a 398.41±9.79a

表4 两组干预前后生活质量评分比较(±s,分)

表4 两组干预前后生活质量评分比较(±s,分)

组别 时间 疼痛 自我形象 功能活动 心理健康观察组 干预前 4.26±0.34 3.78±0.66 4.31±0.38 4.41±0.43干预 12 周后 9.41±0.45ab 10.26±2.16ab 11.31±3.41ab 10.27±2.13ab对照组 干预前 4.28±0.35 3.81±0.68 4.32±0.41 4.42±0.45干预 12 周后 7.46±0.38a 7.78±3.14a 8.23±2.97a 7.43±1.16a

图1 干预前

图2 干预12周后

同时本研究还发现,干预12周后,观察组腰背痛症状问卷各维度评分均较对照组改善更为明显,同时其干预后腰背肌力上升幅度高于对照组,则主要与运动训练在稳定脊柱功能的基础加上可改善腰部灵活性,强化腰背肌力,提升腰部活动耐受性有关;且其可显著缓解疼痛症状。此外。本研究发现,干预12周后观察组患者各维度生活质量评分均优于对照组,一般脊柱侧弯青年群体其躯干结构及外观伴不同程度的异常表现,导致患者产生一定的心理负担,尤其以女性为主,对其社交及生活质量均有其影响,而在辅以运动训练后,患者疼痛、自我形象、心理健康、功能活动等方面评分均明显改善,主要可能与运动体能训练可提高患者脊柱活动功能,从而改善其健康状态,纠正其心理负担有关。

[1]李君,冯艺,韩济生,等.中文版简版McGill疼痛问卷-2的制定与多中心验证[J].中国疼痛医学杂志,2013,19(1):42-46.

[2]李明,王传锋,贺石生,等.简体中文版脊柱侧凸研究学会22项问卷表(SRS-22)的信度和效度评价[J].第二军医大学学报,2008,29(2):203-205.

[3]耿笑微,孙垂国.腰椎固定融合术后患者居家康复运动与术后症状改善的相关性研究[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4,29(1):42-46.

[4]汪四花,王华芬,马姚静,等.运动疗法在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脊柱融合术后康复中的作用[J].中华护理杂志,2012,47(11):984-986.

[5]Jiang J,Mao S,Zhao Q,et al.Different proximal thoracic curve patterns have different relative positions of esophagus to spine in adolescent idiopathic scoliosis:A computed tomography study[J].Spine,2012,37(3):193-199.

猜你喜欢
腰背痛腰背肌力
等速肌力测试技术在踝关节中的应用进展
中医疗法治疗腰背肌损伤研究
老年人腰背痛的防治
腰背酸痛抖小腹
痛痹定痛胶囊联合腰背肌功能锻炼治疗腰椎骨质增生的临床疗效观察
28天肌力恢复,告别夏日肌肤后遗症
实习前护生腰背痛认知现状及知识需求调查
散打训练对大学生肌力与肌耐力的影响
造就美肌力 一日之际在于晨
“龙卷风”缓解腰背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