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本刊记者 刘丁睿 图/本刊记者 唐安冰
2018“青年汉学家研修”(重庆)圆满结业。
在发言台上,一张张自信的外国面孔,说着一句句流利的中文。他们激动地脱稿讲述自己在中国的“奇遇记”,来自越南的阮氏芳感叹:“在中国留学的3年,是我一生最美好、最难忘的一段时间……”
这是5月10日,在渝举行的2018“青年汉学家研修计划”(重庆)开班仪式上学员代表们发言的一幕,他们是来自20个国家的26名青年汉学家。此次来渝研修学习中国文化,分享和续写他们的中国故事。
“青年汉学家研修计划”是中国文化部和中国社科院举办的国际学术文化交流项目,旨在搭建支持海外青年汉学家开展中国研究的全球性平台,为各国“中国学”领域的青年人才创造交流、合作机会,推动各国学术机构与相应的中国研究机构和智库建立长期稳定的联系,实现双方交流互鉴,共同推进“中国学”研究的发展。
该计划自2014年实施以来,已邀请百余名青年学者来华研修。2018年青年汉学家研修计划将在北京、重庆、广东、上海、浙江、陕西等地举办。
本次重庆研修以“山清水秀之地识美丽中国 开放重庆之旅看中国发展”为主题。在为期21天的时间里,汉学家们通过“一带一路”识当代经济;通过武隆、大足之行,领略世界自然、文化遗产风采,感受中国传统文化;通过对口研修,与导师“结对”探讨“中国学”;通过三峡之旅合唱《三峡情》、吟诵《早发白帝城》,体验新时代“长江之歌”,探索长江流域文明;通过中欧班列(重庆)、洪崖洞、磁器口,体验重庆速度,触摸重庆轮廓,感受重庆呼吸。
活动现场。
古诗词吟唱。
青年汉学家们拥抱在一起,感谢在重庆的美好时光。
5月28日,在重庆文化艺术职业学院(巴南校区)举行的结业典礼上,青年汉学家们与学院师生联袂上演了一台精彩的文艺节目。亚美尼亚的龙伊莎带来了亚美尼亚舞蹈和歌曲《小鸟飞》,女青年汉学家集体朗诵《沁园春·雪》、吟唱古诗词《早发白帝城》,男青年汉学家合唱巴渝民族民间音乐《川江号子+三峡情》。重艺师生则献上了国家艺术基金资助项目《巴渝乐舞图》、重庆市舞蹈比赛获奖作品《巴渝武舞》,以及获得中国少儿戏曲“小梅花奖”的全国首批“非遗”保护项目—川剧《滚灯》。
此次研修结束后,26位青年汉学家将继续与导师进行深入的沟通与合作,他们将根据自身的研究主题撰写论文。届时,论文将汇编成书发表,让更多人了解汉学家眼中的中国。本刊也将选登他们的“中国故事”。
声音》》》
格鲁吉亚/娜拉:
“我喜欢研究中国文化,喜欢背包行走在中国的感觉,希望更多的格鲁吉亚人能够更好地接触到中国文化。”
澳大利亚/范宝文:
“我收获了一个再次深入学习中国传统文化宝贵的机会,现在我更了解中华文化具有强大的感召力量。”
乌克兰/优丽雅:
“每次到中国都会感到那种夏天的微风吹动、想象到更加美好的明天。我觉得应该把自己定位为汉语研究者和传播者,让更多人喜欢汉语,喜欢上美丽的中国。”
泰国/冯志伟:
“本次研修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各位专家、教授及对口研修导师的启发性教学方式,回国后我将利用研修计划搭建的平台,争取与中国开展更多领域的交流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