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准随文练笔点来提高练笔有效性

2018-07-03 23:16张玉钗
文学教育下半月 2018年4期
关键词:随文练笔有效性

张玉钗

内容摘要:“随文练笔”是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依托文本进行写作训练的一种方法,具有“篇幅小、形式活、效率高”的特点,它融读写为一体,是提高学生写作兴趣和写作能力的有效途径。随文练笔的关键是找准练笔点。本文结合教学实例,从“捕捉文本情感点,挖掘文本空白点,找准文本仿写点,关注文本拓展点”四方面谈小学中年级随文练笔的有效落点。以期能以随文练笔夯实学生的写作训练之路。

关键词:随文练笔 练笔点 有效性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在语文教学中,一方面要加强阅读教学,另一方面要加强读写联系,做到读写渗透,读写结合。”随文练笔就是阅读教学落实语言文字训练,促进读写结合的一项有效措施。是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依托文本进行写作训练的方法,具有“篇幅小、形式活、效率高”的特点。它融读写为一体,是提高学生写作兴趣和写作能力的有效途径。近年来,随文练笔深受语文老师的青睐。但在具体实施中,有的老师由于对文本中可用作训练的“点”找不准,造成随文练笔的随意性大,致使练笔低效或无效。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找准练笔点,是随文练笔有效性训练的重要前提和保证。那么,在阅读教学中怎样找准随文练笔“点”,提高练笔的有效性呢?

一.捕捉文本情感点,练在情感喷发处

“文章不是无情物”。语文教材中每一篇文章蕴含着作者丰富、真挚的情感,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情感资源。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及时捕捉文本情感点。“情动辞发”,当学生的情感与文本字里行间流露出的情交融时,引导学生通过语言文字内化情感,让学生在练笔中加深对文本的感悟,升华情感,又达到了有效提升表达能力的目标。

如教学四年级上册《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我在引导学生理解感悟“台湾同胞冒着生命危险,为大陆青年小钱捐献骨髓,挽救了小钱的生命”时,顺情而导,安排练笔:“小钱得救了。两岸骨肉同胞用爱心架起了一座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此时此刻,如果你是小钱或是小钱的亲人,一定有许多话想对台湾同胞说吧,你最想对谁说,最想说什么?请写一写。”

学生在情感的激发下悄然进入了角色,与文本产生了情感共鸣,有效地落实了读写结合。

二.挖掘文本空白点,练在内容补充处

刘勰说“深文隐蔚,余味曲包”。在教材中,有的文章由于作者表达的需要常在某处留下“空白”,给读者无穷遐想和无尽感悟的空间,也为学生进行读写训练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兴趣点、契合点。因此教师要以独特的视觉,敏锐的悟性,挖掘文本空白点,让学生植根于课文,想象于书外。这样不仅学生有练笔的机会,还能加深对文本的理解。

如四年级下册《中彩那天》,讲述了二战前一个穷苦汽车修理工面对道德难题选择诚实守信的故事。故事内容感人、情节跌宕起伏,但作者在结尾处留下了情节空白,即父亲把汽车还给朋友之后,全家人聚在一起会说些什么?会是一幅什么样的场景?我在教学中抓住这一空白点,引导学生展开想象进行补写 。

其中一学生练笔写道:“第二天, 库伯先生派人来把崭新的汽车开走了,我看见爸爸脸上出现了淡淡的微笑。······爸爸笑了,笑得那么灿烂,那么坦然。”

抓住了这个练笔点,孩子们不仅深入体会了文本,还学习了语言的表达,达到了读写一起提高的互利效果。

文章中的空白点有很多,但并不是所有的空白都要进行补写,得依托文本内容,找准读写结合点。切不可多而滥,增加学生负担,降低练笔时效性。

三.找准文本仿写点,练在写法独特处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着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习阅读和写作的熟练技巧。”教材中的文章,大都是经典名作,文质兼美,是学生仿写的好素材。不管是文章中的句式,还是文章的结构方式,精彩语段,都是练点。教学中,教师要深入解读文本,找准文本仿写点,引导学生仿写文本的写法独特处,充分发挥文本的典范作用。

(一)句式段落仿写

对于文本中出现的经典、精彩的语段,教师除了引领学生反复诵读感悟,还要巧妙地抓住语言学习的“点”进行练笔。“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积累语言、积淀语感,掌握写法。

如四年级上册《桂林山水》,一篇写景的经典之作。作者以生动形象的笔触描绘了桂林山水的秀丽风光,让人爱不释手,特别是课文第二、三自然段的独特写法,更是学生学习仿写句段的典范。教师若能抓住这个仿写点,在引导学生反复品读的基础上感悟写法,以此为练笔点,设置写法迁移练笔,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我在执教这课时,引领学生反复诵读第二自然段的基础上,让学生品析句子感悟写法:这是一个排比句式,每一个分句都先抓住漓江水的特点,再围绕这一特点,展开丰富的想象,进而将景物写具体。在学生感悟这一写法时,稍加启发激起学生表达欲望适时练笔,仿照这一句式写一处景物或自己熟悉的事物。于是充满生命灵动的句段出现了:

“水。锦江河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让你看见水底游动的小鱼;锦江河的水真静啊,静得宛如一面未打磨的镜子;锦江河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暇的翡翠。”

这样的仿写,学生写得得心应手,愿写、乐写,表达了他们的真情实感。

(二)结构仿写

教材中有很多文章篇章结构精彩,极具仿写价值,教师要不失时机引导学生仿写,提高学生布局谋篇的能力。如人教版四年级上册《颐和园》一文,不失为教师引导学生结构仿写的范本。本文作者按游览的顺序,描绘了北京颐和园的美丽风光。脉络清晰,按总分总的结构布局,开头先总述颐和园的美丽,再移步换景,分述颐和园的美景,内容具体,语言生动流畅,同时,段与段之间衔接自然,内容连贯,结尾处与开头遥相呼应,结构十分严谨。在教学中指导学生学习作者这种独具匠心的写法,布置练笔,仿照课文总分总的结构和首尾呼应的写法,按移步换景的顺序,写自己游览过的一处风景。

课文中有着许许多多的知识点,小到词句、修辞手法、说明方法的仿写,大到段落、篇章的结构顺序及表达方式的仿写,这些都是让技能迁移落到实处的练笔训练。教师找准文本仿写点,让学生在迁移性练笔中,习得方法,融会贯通,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四.关注文本拓展点,练在内容延伸处

“言有尽而意无穷”,教材中好多文章在结尾处留下了悬念,给人以无限的想象余地。教学中,教师要关注文本这一拓展点,让学生在文章结尾处展开合理的想象,以此为起点进行练笔续写。如学习《小木偶的故事》后,在课文结尾处,启发学生想象,续写故事:“当小女巫把人类所有的表情都给了小木偶后……”学习《巨人的花园》,让学生想象续写后来巨人和孩子们在花园里幸福生活的情景。

课文续写式的小练笔,既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感悟,又让学生在创编中体会习作的乐趣,提高学生写作能力。

以教材内容为依托的随文练笔点和方法还有很多,如,插图解说、故事缩写等。只要我们老师悉心研究,就不难发现。但是,并非文章里所有的练点都要学生随文练笔,毕竟“浓绿万枝红一点,动人春色不须多”。要善于取舍,重点选择能够提高对学生习作能力的因素。

总之,在语文教学中,随文练笔是架起阅读和写作的有效桥梁。我们语文教师要把握教材,依托文本,找准随文练笔的有效落点,适时适度地引导学生进行隨文练笔。让学生写作训练与阅读教学有机结合,实现读写双赢。同时,采用灵活多样的评价方法,及时反馈练笔情况,促进随文练笔更实效,课堂教学更高效!

参考文献

[1]随机成文·妙笔生花-小学语文随文练笔的有效落点之我见[J]尹洪锦.吉林教育·综合.2013(34)

[2]论小学语文高年级阅读教学中随文练笔设计策略[J]余银娜.课外语文.2014(08)

[3]随文练笔的落点选择[J]王仕兰.方法交流.2013(04)

(作者单位:贵州省铜仁市第六小学)

猜你喜欢
随文练笔有效性
班级家长会有效性的探究
思辨性阅读不能忽视“小心求证”——关于论据的有效性探讨
提高幼儿美术活动有效性的支持策略
我国股票市场的有效性研究
我国股票市场的有效性研究
高三数学复习课堂有效性初探
随文练笔,随意不得
浅谈随文练笔的几种形式
靠近“最近发展区”,增强教学有效性
小学高年级阅读教学中随文练笔的策略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