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巧玲
【摘 要】正确、有效地解读教材是教师设计教学、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的前提。解读教材不仅要解读文本的表面信息,还要关注单元话题、图片信息、文化背景等内容之间的联系。要多维度地解读教材,可以从以下五个方面入手:解读单元话题,突出语言功能;分析文本体裁,领会编者意图;联系上下文分析,理解文字寓意;挖掘图片信息,拓宽教材内容;了解文化背景,延伸教材深度。以此真正用活教材,用好教材,为英语课堂的有效开展奠定基础。
【关键词】教材解读;单元话题;体裁;文化
教材是课程教学资源的核心内容,是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的重要内容和手段,也是将课程理念转换为课堂学习活动的重要媒介。因此,教师必须要有课程意识,跳出教材的局限,做到“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同时还要基于课程标准,结合教学实际,充分考虑学生的现实水平和实际需要,为他们挑选最合适的教材,并在充分分析和研读的基础上对教材进行加工处理,使教材内容和教学活动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然而,在解读教材的工作中,许多教师往往只关注文本的主题内容,而忽视了重要的细节内容。鉴于此,笔者将结合译林版小学《英语》教材中的部分实例来谈一谈如何对教材作更深入、更细致的解读。
一、解读单元话题,突出语言功能
语言的功能有许多种,笔者认为,在小学英语教与学的过程中,必须突出语言的人际互动功能和信息传递功能。然而,要让学生用所学英语来进行交际,首先教师必须把教材中的语言知识转换为学生的语言能力,以此来提升其英语语言水平。要实现这一目标,教师不仅要基于教材编者的意图,还要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生活经验和接受能力等诸多因素进行文本解读。
译林版小学《英语》教材将语言结构和语言功能结合在一起,以一个话题为核心进行编排,总体呈现出一种模块式的编写体系。这种系统化的编写使得教学内容相对集中,语言知识循环累加,有利于实现学生对语言的习得和发展。如教学五年级上册的Unit 4 Hobbies,这一单元的话题是兴趣爱好,这一话题和学生的生活密切相关,也是学生自我介绍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然而,教材中的每一个文本都只提供了一个范例,内容相对单薄。对于教师来说,不能用一个范例的简单重现或讲解来进行课堂教学。教学中,教师可以请学生用I like...分享自己的兴趣爱好,也可以用He/ She likes...来介绍他人的兴趣爱好。同时,还可以结合学生喜爱的颜色、科目、动物、季节、食物等内容设计综合活动,丰富课堂操练的内容。
二、分析文本体裁,领会编者意图
在译林版《英语》教材中,每个单元的第一板块都是语篇,即Story time,这也是单元第一课时的教学内容。在教学每个单元的Story time前,教师先注意到的往往是语言知识点、话题内容及故事中表现出的情感和文化等因素,而忽视了对文本体裁的解读。事实上,译林版小学《英语》中的Story time有着多种丰富的体裁,对话、故事、小诗、书信、日记等均有涉及。那么,为什么要这样编写?通过分析编者的意图可以发现,这是为了使呈现的内容更真实,语境更自然,同时也更符合常态的逻辑关系。因此,当教师翻开一篇新的文本时,首先应分析它的体裁,以便更好地理解文本内容,从而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
(一)关注不同体裁的表达内容
不同体裁的文本在内容表达上也有不同的侧重点,如教学六年级下册Unit 7 Summer holiday plans中的Story time,它以对话的形式讨论暑假出游的计划,其中涉及的语法项目是一般将来时中助词will的用法。笔者曾听过一节公开课,课上教师为了重点强化will的用法,不论是课前导入环节还是课后拓展环节都让学生用I will...句型来向他人介绍自己的计划。然而,该教师忽视了文本中的一个重要部分——问句:Where will.../How long will.../Will you...这些句子表明这节课最主要的内容是让学生以对话的形式共同谈论计划,而不是仅仅用I will...来做机械的自我介绍。再如教学六年级下册Unit 1 The lion and the mouse,这是一篇寓言故事,教师在教学中既不能忽视故事的趣味性,也不能忽视寓言带来的教育意义,而应该通过教学让学生明白:弱者看似微不足道,但有时也能给强者提供帮助;强者虽然强大,但有时也需要弱者的帮助。最后启发学生思考:Why the lion and the mouse become friends at last?
(二)学习不同体裁的表现形式
不同体裁的文本在其表现形式上也有所不同,小学英语中最常见的文本体裁是短文和对话,但也有一些例外。如六年级上册Unit 2 What a day!这一單元的Story time是一篇日记,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带领学生学习文本内容,还需要引导学生关注撰写日记的格式要求:开头要有time,date,weather等要素;写日记一般用过去时态,并按时间顺序写……学习完课文之后可以进行读写结合训练,让学生写一篇简单的英文日记,作为课后练笔。除此之外,还有四年级下册Unit 5 Seasons中的诗歌,六年级上册Unit 8 Chinese New Year中的电子邮件等不同体裁的文本。教师不仅要关注这些不同文本的表达形式,还要及时了解学生对这些内容的掌握程度,布置相关作业,帮助他们学以致用。
三、联系上下文分析,理解文字寓意
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引领学生了解文本表面的内容,还要启发他们思考文字背后隐含的寓意或因果关系。这就需要教师先全面把握教材内容,从教材的编写思路、组织结构等方面进行系统分析,再采用从整体到局部逐步深入的方法,分析文本之间的联系与文本所要表达的特定寓意。如教学五年级下册Unit 1 Cinderella 这一课,在读完第一段后,教师要启发学生思考:为什么sisters对待Cinderella的态度都不好?为什么Cinderella没有new clothes and shoes?为什么文章最后一段Cinderella突然说I have to go now?通过这些启发式的问题,学生可以充分理解故事内容,明白人物关系和故事发展的逻辑性。
四、挖掘图片信息,拓宽教材内容
插图具有直观性的特征,符合小学生的年龄认知特点,能帮助他们理解难以用语言解释清楚的内容。在英语教材中,插图往往与课文的重难点密切相关,因此,理解文本内容时不能忽视图中隐藏的信息。如Unit 3 A healthy diet一课中的健康食物金字塔,如果用语言讲解,会涉及许多生僻词汇,不符合学段要求;如果避而不谈,又会让学生产生困惑。针对这个问题,编者巧妙地呈现了健康食物金字塔的图片,学生一目了然。在学习这篇课文时,教师引导学生将Mike和Yang Ling的饮食内容与插图(健康食物金字塔)进行对比,学生能够非常清晰地看出Mike和Yang Ling的饮食情况是否健康。这样的插图设计既便于教师讲解,又便于学生理解,值得教师充分运用。
五、了解文化背景,延伸教材深度
语言作为文化的载体,深受民族文化的影响,因此学习英语必须要对英语文化背景有一定的了解。《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在外语教学中,文化是指所学语言国家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行为规范、文学艺术、价值观念等。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接触和了解外国文化有益于提高对英语的理解和使用水平。译林版小学《英语》教材的内容涉及西方文化的方方面面,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加以引导,必要时要对背景知识作适当补充,以便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文本内容,开阔学生的视野。
如教学六年级下册Unit 6 An interesting country,这个单元的话题是关于一个位于南半球的主要英语国家——澳大利亚。在进行这个单元的教学时,教师可以准备一些关于澳大利亚风土人情的图片和视频,作为拓展内容介绍给学生,让他们更全面地了解这个国家,也可以要求学生在课前查阅相关资料,在课堂上进行分享,实现对教材的延伸和拓展。
解读教材不能仅仅关注文本内容,还要多维度、多角度地探讨教材背后的故事。教师要对教材有深度的理解和认识,而后根据学情和课标要求,领会编者的意图,从而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真正做到“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
参考文献:
[1]程晓堂.英语教材分析与设计[M].北京:外语教学與研究出版社,2002.
[2]葛炳芳.英语阅读教学的综合视野:内容、思维和英语(第二版)[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4.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4]林倩.创造性使用教材的研究[J].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沪),2015(9).
[5]吴红梅.让教材焕发生机与活力——创造性使用小学英语教材的实践与思考[J].小学教学设计(英语),2016(9).
(江苏省南京市栖霞区实验小学尧化街校区2100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