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一萍, 赖力斌, 姚丽华
(贵州大学 实验室与设备管理处,贵州 贵阳 550025)
近年来,随着“中西部高校综合实力提升工程”项目和 “一省一校”项目建设投入经费的不断增加,贵州大学大型仪器设备的数量和质量都得到较大幅度的提升。2012—2017年,学校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年均增加19.85%,单价20万元以上贵重仪器设备占设备总资产的比重由2012年的10.8%提升到2017年的37.26%,但是设备重复购置、使用效率低、闲置等问题突出。如何提高大型仪器设备使用效益,使之更好地服务教学科研、服务“双一流”大学建设、服务贵州经济发展,成为学校必须面对和解决的重要问题。学校结合自身建设与发展实际,积极探索,通过建立大型仪器设备共享平台(下称平台),大力推进大型仪器设备共享服务工作,并取得明显成效。
1.1.1 国家及省、市相关政策的要求,大势所趋
近年来,我国实施创新驱动战略,从国家层面到地方政府层面都非常重视大型仪器设备共享开放工作,相继出台了规范性文件。2014年12月,国务院颁布《关于国家重大科研基础设施和大型科研仪器向社会开放的意见》(国发【2014】70号)(简称《意见》),明确规定:“推动非涉密和无特殊规定限制的科研设施与仪器一律向社会开放”[1]。2015年,为落实国务院《意见》精神,教育部印发《关于加强高等学校科研基础设施和科研仪器开放共享的指导意见》;同年,贵州省科技厅印发《重大科研基础设施和大型科研仪器向社会开放实施方案》。2017年,科技部、发展改革委和财政部联合印发《国家重大科研基础设施和大型科研仪器开放共享管理办法》。上述文件均明确规定,大型仪器设备必须向社会开放。因此,推进大型仪器设备开放共享也是学校主动适应国家和地方战略发展需要,落实国家和地方政府政策的必然选择[2-3]。
1.1.2 教育部高校仪器设备和优质资源共享系统建设项目(CERS)的促进
高等学校仪器设备和优质资源共享系统建设的主要目的是促进我国高等教育优质资源共享,初衷主要是针对“211工程”高校之间资源共享进行开发设计的,并分阶段、分步骤、分层次进行了共享探索[4]。我校于2013年获批教育部“高等学校仪器设备和优质资源共享系统仪器设备校际互通子项目”,通过参与项目的建设,促进了自身共享平台的建设和发展。
1.1.3 国内外高校共享开放成功经验的示范和引领
一方面,国外发达国家高度重视高校大型仪器设备共享开放,在共享内容、共享深度、共享广度、共享的模式等方面形成了比较成功的范例,其先进理念和成功模式为我校开放共享工作提供良好的借鉴[5-6]。另一方面,在国内大环境的激励下,国内许多高校也纷纷起步建设大型仪器设备共享平台,特别是进入2010年后,大部分“985工程”高校都相继建立起大型仪器设备共享平台,经过几年的摸索和运行,平台得到快速发展,积累了成功的经验和范例,为我校结合实际情况建立具有自身特色的大型仪器共享服务平台提供很好的引领和示范[7]。
1.2.1 资源紧缺与利用低效矛盾突出,开放共享刻不容缓
近几年来,一方面随着投入的加大,学校的仪器设备规模和质量得到明显提升,但是相比“985工程”高校,我校的大型教学科研设备无论是规模还是质量都还存在较大差距。2017年,我校设备总值为10.47亿元,仅为“985工程”高校平均设备总值(26亿元)的40.3%,而学校500万元以上的设备在设备中总值的占比则仅为1.36%,我校设备的总量和高精尖设备总体是缺乏的,不能适应当前学校建设“双一流”大学发展的需要。而另一方面,由于我校校区较为分散,管理中的条块分割、设备重复购置和闲置、设备使用效率低等问题突出,资源紧缺与利用低效问题矛盾突出,开放共享刻不容缓。
1.2.2 人员思想守旧,共享意识薄弱
学校内部部分单位和个人本位主义严重,认为设备是用本单位争取的经费或是个人申请的科研课题经费购买的,存在“谁购买谁占有”的思想,不愿意对外开放,严重限制了大型仪器设备资源使用范围,导致仪器设备使用效益低下[8]。
1.2.3 制度不健全,资源配置不合理
首先是对拟购设备缺乏有效的前置论证审批。部分单位和个人仅从自身需要出发选购设备,未充分考虑其必要性、合理性和共享性,加之申购论证制度不健全,造成部分设备选型不合理、配置不完善和重复购置、闲置等问题不同程度存在。其次是设备购入以后缺乏效益评价和资源调配机制。因为没有规范的管理制度和效益考核激励机制,设备一旦购入,就是归单位和个人的“专有”,用和不用一个样,用好用坏一个样,直接影响了仪器设备的使用和管理效率,难以形成高效、科学、可持续的发展[9]。
我校大型仪器设备开放共享平台建设历程见图1。
图1 大型仪器设备开放共享平台建设历程
学校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和共享管理需要,相继制定了“贵州大学关于申购大型仪器设备可行性论证工作实施细则”“贵州大学仪器设备共享平台管理办法(试行)”“贵州大学大型仪器设备使用效益与管理考核办法”等一系列管理制度,对开放共享的管理模式与机构、共享原则、共享基金、收费管理及分配、绩效考核等方面进行了明确规定,理顺了管理体制机制,为规范化和制度化管理提供了基本的制度保障。
学校高度重视大型仪器设备的开放共享建设和管理,成立了由分管校领导任组长、各相关职能部门主要负责人任组员的大型仪器设备共享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学校大型仪器设备共享平台建设方面重大事宜的研究及决策,为推进开放共享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领导保障。
(1) 学校设立了“贵州大学大型仪器设备开放共享基金”,基金由学校年度预算专项和大型仪器设备服务收入两部分组成,专门用于资助共享仪器设备的功能开发、对内服务、人员培训、奖励以及平台建设、维护与管理。目前,学校每年投入100万元专项经费。
(2) 制定合理的收入分配办法。我校共享平台实行有偿服务,其服务收入的25%直接进入共享基金,其余75%则划归仪器设备所属单位,用于设备的运行维护、维修、耗材支出和人员绩效,平台运行资金有保障,人员服务有收益,推动以机养机的机制逐步形成。
(3) 设立实验室开放项目专项,每年投入80万元经费,用以资助实验室开放共享。
总之,专项经费的持续投入和合理的收入分配机制保障了大型仪器设备开放共享的可持续发展。
(1) 搭建网络共享平台。学校于2014年建成集信息发布、在线预约、实时扣费、绩效统计、管理等功能为一体的网络大型仪器设备共享平台,利用信息化手段将校内各单位的大型仪器设备统一集中在平台上进行管理,通过该平台整合资源,促进跨专业、跨学科、跨学院的交流与合作,推进大型仪器设备开放共享发展。
(2) 成立校院两级实体平台。我校鼓励各相关学院协作开展计量认证,提升对外服务的水平和能力,实体平台和网络平台互补互促,共同推进平台开放共享。
2017年,我校完成首次大型仪器设备效益考核,全校共312台件20万元以上的大型仪器设备参加考核,并通过对考核相关数据的汇总、分析,形成了“贵州大学大型仪器设备效益考核报告”,为学校领导科学决策提供重要依据。通过考核,学校对考核获得优秀、良好的机组和共享服务好的机组给予了表彰和奖励;对考核不及格的机组、未按要求参加考核的机组等进行了全校通报;同时,学校还将大型仪器设备使用效益考核结果纳入实验系列绩效考核指标体系,将考核结果与各学院实验系列年度绩效直接挂钩。通过考核激励、奖优罚劣,在全校树立了大型仪器设备开放共享、提升效率的正确导向,形成了全校重视开放共享的良好氛围,有力促进了平台的发展[10-12]。
大型仪器设备能不能充分发挥效益,为学校教学科研提供有力支撑,设备管理人员高水平的技术支撑至关重要。近几年,学校强化实验专职人员队伍的建设,从2014年开始,将实验专职人员培训纳入学校教师培训总盘子,实行统一规划,做到经费有保障、内容有拓展、质量有提升。
(1) 每年选派一定数量的专职实验人员到国内外高水平大学进修,提升学历。
(2) 选派优秀机组人员到省外“985工程”“211工程”重点高校或专业公司进行设备运用与开发专题学习,提高大型仪器设备机组专业服务水平。
(3) 聘请大型仪器设备公司应用工程师到校内对机组人员进行设备使用和开发培训。
重视共享理论研究,以贵州大学大型仪器设备共享服务平台建设实践为基础,充分调研、分析省内各高校在共享开放机制、意识、队伍建设、考核与激励等方面的现状,学习借鉴有关高校的成功经验,研究和探索出一套既符合我校自身发展需要,又能辐射、引领省内高校的共享管理模式和运行机制。
(1) 2014年5月,贵州大学建成大型仪器设备网络共享平台。截至2017年末,平台共有10万元以上大型仪器设备665台套(价值2.45亿元)入网并对外开放共享。
(2) 2015年,平台与教育部“高等学校仪器设备和优质资源共享系统”实现成功对接,成为全国66所首批实现大型仪器设备资源共享复盖全国的高校之一,贵州大学总计向CERS中心推送了152台、价值10 974.24万元的设备。
(3) 2015年底,平台通过教育部“高等学校仪器设备和优质资源共享系统仪器设备校际互通子项目”验收,获得教育部高教司和中国高等教育学会领导的高度评价,被称赞为全国省属重点高校大型仪器设备共享平台建设的典范。
(4) 2016年,我校与贵州省科技厅签订“贵州省大型科学仪器共享服务平台建设——贵州大学大型仪器设备共享服务平台”子项目建设合同,标志着我校正式成为全省大型科研仪器管理单位在线服务平台建设首批合作平台之一(我校是唯一一所加入该平台的省内高校)。至今,我校共计259台、价值1.8亿元的大型仪器设备通过省平台面向全省开放共享,通过提供社会化的服务,我校为贵州省创新驱动发展贡献力量。
(5) 辐射带动省内高校大仪器设备开放共享。学校以承担教育部“十二五”重点课题“2016高校实验室建设发展报告”子项目和教育部中国高等教育学会2017年度实验室管理专项重点课题“贵州省高校大型仪器设备开放共享模式与实践研究”项目研究为契机,深入开展贵州省高校大型仪器设备开放共享模式研究,通过对省内各高校的广泛深入走访、调研,形成调研报告,对贵州省高校大型仪器设备开放共享状况“问诊把脉”并开出“药方”,为上级部门科学决策提供参考。同时我校还以课题研究为纽带,加强与省内各高校间的交流、合作,不断宣传介绍我校大型仪器设备开放共享平台建设的经验和成效,带动其他高校开展共享平台建设。
近年来,我校后发赶超,在大型仪器设备共享平台建设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仍然存在共享发展不平衡、共享率有待提高、专职队伍短缺及结构不合理等方面的不足,今后,需进一步挖掘开放共享的潜力,增加入网大型设备台套数,不断完善平台软硬件及共享管理服务体系建设,实现开放互通、全过程规范化管理,并通过提高待遇、完善考评奖励机制、加强培训等方式不断提高专职队伍素质,在为师生提供优质、高效服务的同时,积极服务于贵州省经济社会发展,助推全省高校大型仪器设备资源的共享平台建设。
[1]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国家重大科研基础设施和大型科研仪器向社会开放的意见:国办发[2014]70号[A].2014.
[2] 闻星火,武晓峰,杨树国.创新机制建设公共科研条件平台[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5,32(10):1-4.
[3] 高禄梅,贾申利,杨帅,等.推进大型设备开放共享的研究与实践[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1,28(11):217-220.
[4] 邓敏,刘昕,陈彦.高校仪器设备开放共享受到的制约[J].实验科学与技术.2016,14(2):210-213.
[5] 程敬丽,楼建晴.美国大学大型仪器设备共享的管理与启示[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3,32(2):168-170.
[6] 胡亚云.有效提高大型仪器设备利用率的探讨[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3,32(1):180-183.
[7] 周海涛,程蕾,陈敬德,等.贵重仪器共享服务平台的体系化建设与思考[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1,28(11):202-204.
[8] 邓敏,雷敬炎.高校大型仪器设备绩效考核的实践与思考[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4,31(10):228-230.
[9] 梁军,董振兴,高惠玲,等.基于相关分析的高校大型精密仪器购置论证方法[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4,31(11):246-247.
[10] 桑惠兰,唐俊峰,韩阜益.高校大型仪器设备使用效益评价体系的现状分析[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7,36(5):281-285.
[11] 雷建兰,阮慧,项晓慧.大型仪器有偿服务的实践与探索[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1,30(11):379-381.
[12] 魏清.高校大精设备使用效益评价研究[D].北京:华北电力大学,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