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背景下经济责任审计发展趋势探讨

2018-07-03 06:44周易思弘
财政监督 2018年13期
关键词:责任时代人员

●周易思弘

大数据是近年来兴起的热点话题。2008年,我国首次提出了大数据的概念;2012年3月,美国奥巴马政府发布了《大数据研究和发展倡议》,推动了全球对大数据研究的不断深化。大数据的含义之丰富,各行各业都有不同的阐释,暂无统一定论。对于大数据的特点,全球普遍认可的观点是“4Vs”,即数据大、种类多、产生速度极快,具有价值稀疏性的特点。随着经济形势的日益复杂,我国对经济责任审计的重视程度逐年提高,继中办2010年发布《党政主要领导干部和国有企业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审计规定》(中办发〔2010〕32 号),中央纪委机关、审计署、国资委等七部委于2014年联合印发了《党政主要领导干部和国有企业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审计规定实施细则》,具体对审计对象、审计内容、审计评价和审计报告等多项内容作了明确要求。而随着大数据时代的来临,经济责任审计也受到了极大的挑战。

一、大数据与经济责任审计的发展现状与时代背景

大数据产业飞速发展,给经济责任审计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催生出了经济责任审计的新模式、新方法,其中,重点把握大数据时代现状是做好经济责任审计顶层设计的关键。

(一)大数据产业飞速发展,大数据时代来临

大数据是新时代的世界焦点,大数据产业在全球的市场规模不断扩大,发展势头迅猛。美国Gartner公司统计的技术成熟度曲线表明早在2016年大数据产业就已经进入发展阶段,市场规模平稳持续增长,全球大数据市场规模连续三年增长率均达到15%以上,2016年增长率达到16.5%,并呈持续高速增长态势。《2016—2017年中国大数据产业发展蓝皮书》的相关数据显示,2016年全球大数据市场规模为663.11亿美元,同比增长57.5%;2017年市场规模达到1135.79亿美元,同比增长71.3%。根据美国Forrester公司的调研结果,接近40%的企业正在应用大数据技术或者正在试图不断增加大数据技术在业务应用上的投入。

我国政府同样高度重视大数据产业的发展情况,连续多年出台多项政策促进我国大数据产业健康快速发展。2015年8月,我国国务院印发《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2017年1月,工信部印发《大数据产业发展规划》;现今我国大数据产业已进入高速发展阶段,国内市场规模不断扩大,2016年达3100亿元人民币,预计2020年规模将达到10000亿元人民币。飞速发展的大数据产业覆盖面也越来越广,几乎涵盖整个社会,包括政务、公共管理、金融、医疗、环保等各行各业,正逐步实现跨层级、跨地域、跨系统、跨部门、跨业务的全方位管理与服务体系,大数据时代已然来临。

(二)新时代经济责任审计任务艰巨

2018年5月,习近平主持召开中央审计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会议审议通过了包含了《2018年省部级党政主要领导干部和中央企业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审计及自然资源资产离任(任中)审计计划》在内的若干文件,提出了要坚持科技审计,并对电子数据的提供和审计提出了相关要求。新时代经济责任审计任务艰巨,审计难度大,存在诸多问题。一是机制不健全,对环保、自然资源等方面的经济责任审计没有完善的整体规划和详细细则,存在“新官不管旧账”问题,追责难度大;二是审计工具不完善,信息化时代和大数据时代的到来,滋生了新的贪腐形式与方法,经济责任存在的问题也呈现多样化,单凭传统的审计工具无法满足现阶段审计需要;三是审计全覆盖问题尚未解决,经济责任审计的涉及面广、涵盖量大,纵向包含被审计人从上岗到离任的全过程,横向包含被审计人的工作、生活、出行等,全面覆盖工作量大,数据证据杂乱繁多。

(三)大数据时代催生出新时代经济责任审计

大数据产业的不断扩大,让政务信息、经济责任审计的重要证据载体发生了变化和转移。国务院2016年印发 《政务信息资源共享管理暂行办法》;同年9月,国家发改委、中共中央网信办等多部门共同出台《政务信息资源目录编制指南》,重点强调了构建国家政务信息和数据共享平台,进一步加强了大数据在政务方面的应用。据2016年工信部《大数据优秀产品服务和应用解决方案调研》的数据显示,2016年我国行业大数据软件中,政务信息是应用最广的领域,占比达到23.7%,远远高于并列排名第二、三位,占比均为10.2%的交通运输业和金融行业。但由于大数据的信息安全问题,根据思科中国公司统计,当前99.4%的对象尚未连接至互联网。

大数据所带来的新的政务处理平台与途径催生了新的经济责任审计模式,能高效准确地完成审计任务。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16年底,英国政府通过大数据技术检索稽查发现逃税漏税等相关税收事项高达200亿英镑,虽然此类大数据检索技术尚未达到全覆盖的程度,仍然存在错漏的可能,但为新时代审计方法提供了良好借鉴和新的思路。

二、大数据时代对经济责任审计的影响

大数据产业的不断扩大,大数据时代的来临,冲击了传统的经济责任审计思维导向,影响了审计的整个流程。在审计之初,大数据从数据搜集、管理和处理等三个方面全面提高了审计要求;在审计过程中,大数据凭借其特性影响了审计准备、实施和结束等三个阶段,从而使审计结果更加全面完善。

(一)大数据促成经济责任审计新思维

2017年12月,习近平在实施国家大数据战略进行第二次集体学习中提出,大数据是信息化发展的新阶段,要形成覆盖全国、统筹利用、统一接入的数据共享大平台,并要求领导干部要善于获取数据、分析数据和运用数据。2015年,国家网信办提出了总体思维、容错思维、相关思维和智能思维四项大数据思维。大数据能摆脱数据样本束缚,全样本研究问题;同时提高了数据处理能力,可以进行媒体或网络数据分析(蔡庆丰等,2015)。大数据思维给经济责任审计提供了新的思路:一是从整体考虑审计的诸多对象,而并非仅关注抽样样本;二是教会审计师更多地从宏观角度洞察和认知,同时利用占比近95%的非结构化数据,而非仅利用5%的结构化数据;三是在审计过程中摒弃偏见,通过数据观测与分析,挖掘出事件之间隐蔽的相关关系;四是让审计工作者不断开发和利用新型智能工具,而非局限于传统的手工审计模式,以此提高整体经济责任审计的智能化水平。

(二)大数据时代对审计要求提高

大数据主要提供数据的采集、挖掘和分析(秦荣生,2014),这对经济责任审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是要求审计数据搜集覆盖面更广。现阶段的审计数据主要包括实物数据、书面数据、口头数据和环境数据。针对不同的数据类型,审计单位采取不同抽样方法,选取被审计单位的部分数据,通过样本估计整体;而对于没有被选入样本的敏感证据,不易被审计人员察觉,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审计数据更多来自于大数据和数据云,通过跨单位和跨部门获得更加全面审计数据,属于既包括结构性数据也包括非结构性数据的全样本数据。二是对单位数据的管理与保密提出了更高要求。经济责任审计中,在提供单位内各项数据给审计人员的同时,如何做好相关数据管理从而保证数据不泄密是在审计过程中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三是对大数据采集处理的要求提高,大数据分析模式替代了传统的审计抽样模式(周莹,2017),进行全数据分析处理,在海量的数据中如何剔除相关性较低的杂乱数据信息,获得与领导干部经济责任相关度较高的审计证据,需要涉及大数据的处理、采集问题,需要更高要求的算法和智能程序,这些都对审计提出了更高的技术要求。

(三)大数据时代使审计过程简明,更具有针对性

审计过程指的是从审计准备、审计实施至审计结束三个阶段,大数据时代通过影响审计过程中的各个阶段直接影响经济责任审计全程。一是影响审计准备阶段。传统的审计准备阶段需要了解被审计单位基本情况、评价被审计单位内控建设程度等。大数据时代下,该类工作均可以通过大数据直接选取、筛选获得,并且所获得的数据将比传统方式获取的更加详尽,从而影响审计重要性水平的确定。二是通过审计证据影响审计实施阶段。大数据使审计证据的获得更加可靠。传统审计中,通常需要翻查、复印留存大量文档材料作为书面证据,审计师通过发送函证等方式获取更为可靠的外部审计证据,以此佐证最终审计结论,这样的审计过程会消耗大量的人力物力。在项目预算不足的情况下,许多环节更是可以被省略,而运用大数据进行审计,能够使各方信息更直观地呈现、互相监督和印证,在成本较低的情况下很大程度上提高审计实施阶段的可靠性,进而缩短审计实施流程和时间。三是影响审计结束阶段。大数据时代节约了资料归档时间,各类型数据可以更加全面地展现,从而简化了审计报告的编制。

(四)大数据时代使审计结果更加全面完善

根据《党政主要领导干部和国有企业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审计规定实施细则》要求,审计单位完成对被审计单位的经济责任审计后,必须按照相关规定出具审计报告和审计结果报告。报告会对被审计单位的基本情况、领导干部或经济责任人的经济责任履职情况等进行相关说明,并出具审计人员的专业意见,附相关审计证据,报上级机关审阅。通过上文的叙述,不难得知,大数据时代的来临使数据获得更加全面可靠、审计流程针对性进一步加强,从而使舞弊更容易被发现,进而使审计结果更加全面可靠。一方面,审计人员提供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可信度将大幅提升;另一方面,审计报告的内容将进行更大程度的扩展,包括但不限于大数据背景下企业其他运营数据的分析等。

三、大数据时代背景下经济责任审计的发展趋势

针对大数据时代对经济责任审计产生的诸多影响,从未来对经济责任审计的需求方面预测,大数据时代将促成审计模式的优化、审计工具的自动化和审计人员的精细化。

(一)审计模式实现全过程、全覆盖

审计大数据是国家审计实现全覆盖的必由之路(刘星等,2016)。大数据时代的来临将使审计模式不断向全程化、全覆盖化靠拢。

1、将逐步形成全程化的审计模式。传统的经济责任审计又称为离任审计,属事后审计形式,通常出现被审计人员已经离岗而新任领导干部已经履职的现象,这也为经济责任审计的进行带来了诸多不便;而在审计流程方面,审计人员仅抽取部分财务相关信息用作审计证据,更多证据由于权责不明等诸多原因无法获得,为非全程审计。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大量的财务信息实时更新和获取,将形成在领导干部任期内对单位的经济活动实时监控,这也会改变原有的事后审计方式,逐步向事中审计、实时审计靠近。而随着大数据分析与云计算的逐步成熟,对大量数据的处理能力将不断提高,经济责任审计流程也将由非全程审计向全程审计过渡,审计工作将在单位财务全数据中进行,审计人员将利用大数据工具,分析其中经济责任相关性较高的审计数据,进行重点审计。

2、将逐步形成全覆盖的审计模式。2015年12月,国务院印发《关于完善审计制度若干重大问题的框架意见》要求加强审计全覆盖。以湖北省为例,2015年湖北省共审计领导干部1218名,2016年上升到1433名,审计覆盖面进一步扩大,但对经济责任审计全覆盖而言,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原因在于在现行审计流程和审计模式下,进行经济责任审计人员数量有限,审计数量与审计质量存在矛盾关系。而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大数据分析技术的逐渐成熟,职能大数据处理软件和职能审计程序的开发与出现,就能以较少的审计人员提取、审查大面积审计相关数据,对于部分数量盘点、原始凭证审核,甚至可以达到系统自动审核,从而将做到经济责任审计更准确、全覆盖。

(二)审计工具趋于信息化、自动化

大数据时代让审计工具逐步从人工到系统,从手工到自动。传统的审计需要通过人工进行货物盘点、票据复核、发送函证等相关工作;大数据时代的到来,更多的企业单位开始研究开发线上实时管控系统,不同行业的线上管控系统的出现使上述传统工作往往通过系统和云端就可以自动处理;系统的进一步完善可以达到货物的入库、出库、退库数据线上全程自动记录,审计人员只用复查线上记录和仓库监控录像便可完成审计。而我国现阶段已经开始了此类实时管控政务软件的研发,诸如东方国信城市智能中心、国创科视城市级时空大数据平台、中兴政务大数据解决方案等都是该类产品的积极尝试与成功案例。经济责任审计的未来,为达到每一笔和领导干部相关的现金流和其他经济活动在云端和数据库中均有相应记载,审计工具将更加智能和自动化,依托大数据共享平台,自动进行相关数据识别和抓取。大数据时代的来临将引领审计工具的改变,审计工具信息化和自动化程度将不断提高。

(三)审计人员数量减少、能力要求提升

大数据时代对审计人员的要求也进一步提高,不再单单的局限于核对原始凭证、审查领导干部在任签发的文件等传统的审计工作。大数据时代要求审计人员少而精,且有全数据把控思维,不仅需要具备传统的财务会计、审计知识,还需要熟练掌握大数据的采集、分析和处理工作。随着大数据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新的数据信息舞弊方法也将随之出现,如何在复杂繁多的非结构性数据中获取所需的相关证据,在结构性数据中进行全样本分析,精通数据处理、云计算原理也将成为审计人员所需要的必备技能,对经济责任审计人员的能力要求将大大提高;同时,更多的审计证据将变得直观可得,大大减少传统审计工作中盘点、核算所花费的时间和工作量,仅靠少部分人员就能完成甚至超过以往的审计工作量,审计人员数量将进一步减少。

四、对大数据时代下经济责任审计的几点建议

为进一步提高经济责任审计的质量和效果,针对大数据时代下未来审计的发展趋势,本文将从审计的顶层设计、审计模式、审计工具、审计人员四个方面对经济责任审计的发展提出一些相关建议。

(一)规范数据信息,完善经济责任审计顶层设计

习近平提出要建立健全大数据辅助科学决策和社会治理的机制,推进政府管理和社会治理模式创新。在大数据时代下要让经济责任审计落到实处,首先需要保证在众多而杂乱的数据中所用到的审计数据是规范、标准和安全的。在数据的标准化方面,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走在世界的前列,美国政府积极推动大数据的数据标准,出台《数据质量法》《信息自由法》等相关信息数据安全法案,并在积极推动和要求政府相关数据在Data.gov.网站上向公众公开和共享。我国可以参照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出台大数据标准规范,划分实际有效的标准数据,对满足规范性要求的数据予以披露与共享。同时,要将大数据的总体思维、相关思维和智能思维融入经济责任审计的顶层设计,让经济责任设计从全面认知出发,系统立体地认识总体情况,努力颠覆固有偏见和传统思维的束缚,不断提高系统和审计工具的智能化水平,确保经济责任审计切实全面开展。

(二)改革审计模式,进一步优化现行经济责任审计体系

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为审计监督全覆盖提供更好的技术支持与时代背景,将大大提高审计效率,进一步优化审计模式(马志娟等,2015),对经济责任审计体系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是需要聘请专职人员、专家学者研究和完善大数据时代经济责任审计体系,传统的审计体系受到了大数据的冲击已不再完全适应时代背景,亟需群力群策研究新的审计模式;二是建立和完善大数据时代审计模式的法律制度规范,健全和完善各类型经济责任审计的法案与制度,特别是对自然资源、环保等方面的经济责任审计我国尚未有成熟的界定,讨论、编写、出台详细的经济责任审计指导意见和实践规范,以应对和防范利用大数据的舞弊和违法行为的发生;三是要加强大数据背景下审计模式的监督与监管,委托第三方机构进行定时、实时评估分析,以期及时发现审计模式存在的问题,并查遗补漏。

(三)优化审计工具,构建大数据财务信息共享平台

大数据财务信息共享平台是推进未来审计高效运行的重要工具,平台的建立可以串联单位原始凭证信息、票据信息等实物证据,做到离任审计随时抽取;能有效加强跨单位、跨部门交流合作,大大减少了审计成本,直观呈现审计结果。虽然我国大多数部门和单位已经设计并使用该类系统,但仅0.6%的系统连入互联网,进行了数据共享,统一共享平台的构建尚需进一步研讨。针对构建大数据财务信息共享平台,一是要加强对大数据、云计算的理论技术研究,不断完善平台信息共享等其他功能,为平台的构建提供理论基础;二是要加强各行业、各单位、各部门的交流沟通,打破大数据财务数据共享壁垒,为平台提供全面可靠的数据来源;三是要加强大数据共享平台的治理,完善立法和平台运营制度,做好平台的定期维护和更新工作,保障大数据平台的信息数据安全。

(四)培养审计人员,着力打造高素质大数据审计团队

为适应大数据新环境下经济责任审计乃至整个审计的变革,应该进一步加强对新一代审计人员的培养。一是要训练大数据思维,从实践中培养审计人员的总体思维、容错思维、相关思维和智能思维;二是要巩固现有财会审计知识,面对复杂的审计形式,要求现代审计人员有更加过硬的基础审计知识;三是要加强信息技术知识培养,大数据、云计算的不断普及让审计人员在进行审计程序设计时不可避免地运用到IT工具、信息技术等相关知识;四是要加强数据处理能力的锻炼,面对大数据下海量的审计数据,数据的搜集、筛选和处理都需要现代审计人员具有较高的数据处理能力;五是要培养审计人员学科交叉和知识综合运用能力,大数据所提供的审计数据不再局限于传统审计信息中的财务数据,审计单位的各类型数据均有涉及,更加需要审计人员运用不同学科知识内容对数据进行职业判断,对综合能力要求提高。■

[1]蔡庆丰,郭春松,陈诣之.大数据思维在金融学研究中的运用[J].经济学动态,2015,(03).

[2]程平,白沂.基于财务共享服务模式的大数据审计研究[J].中国注册会计师,2016,(05).

[3]刘星,牛艳芳,唐志豪.关于推进大数据审计工作的几点思考[J].审计研究,2016,(05).

[4]马德辉.基于大数据视角的政府审计探讨[J].财会通讯,2017,(01).

[5]马志娟,梁思源.大数据背景下政府环境责任审计监督全覆盖的路径研究 [J].审计研究,2015,(05).

[6]秦荣生.大数据、云计算技术对审计的影响研究[J].审计研究,2014,(06).

[7]王家新,晏维龙.《关于完善审计制度若干重大问题的框架意见》学习笔谈纪要[J].审计与经济研究,2016,(01).

[8]叶忠明.对重塑审计关系的思考[J].审计研究,2004,(03).

[9]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2016—2017年中国大数据产业发展蓝皮书[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10]周莹.大数据对当前审计工作的影响与应对[J].审计月刊,2017,(04).

[11] Executive Office of the President. Big data: seizingopportunities, preserving Values [EB/OL].[2016-02-03]. http://www.docin.com/p-816632946.html.[12] Big Data is a Big Deal [EB / OL]. http: ∥www.whitehouse. gov /blog /2012 /03 /29 / big - data -big - deal,2014 - 04 - 12.

猜你喜欢
责任时代人员
使命在心 责任在肩
每个人都该承担起自己的责任
让刑满释放人员找到家的感觉
不得与工会组织任职期内人员解除劳动合同
e时代
e时代
e时代
急救人员已身心俱疲
期望嘱托责任
第十一部分 会计组织机构和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