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刘昌黎 徐金陆 李艳(天津体育学院 天津 301600)
以樊振东在2016-2017年对阵奥恰洛夫使用技战术做为研究对象。
(1)观察统计法。
通过观看樊振东对阵奥恰洛夫四场比赛的录像,进行数据统计。
落点划分:根据本文对樊振东对阵奥恰洛夫实际情况进行制图,统计樊振东发球落点、接发球落点、得分落点、失分落点。其中7号区域为樊振东的反手位置,9号区域为樊振东的正手位置;相对的对面半台,7号区域为奥恰洛夫(右手持拍)的正手位置、9号区域为反手位置。
图1 落点划分
(2)三段分析法。
采用乒乓球技战术使用最多的分析方法,对樊振东在发抢段、接抢段、相持段得分率和使用率进行统计。
(3)技战术统计细分指标。
发抢段细分指标:发球、正手抢攻、反手抢攻、台内抢攻、发球后控制、发球后被攻防、发球后控被攻。
接抢段细分指标:接发球抢攻、抢攻后进攻、接发球控短、控后进攻、控后摆短、接发劈长、接发被攻、对手发球失误。
五、六板以及六板以后相持进行细化:正手位相持(正相变反、正相变侧)、反手位相持(反相变正、反相变侧)、侧身位相持(侧相变反、侧相变正)、其它球(放高球、劈长、再摆短等)。本文仅对在各阶段使用的技战术进行统计。
樊振东在以上的4场比赛中发抢段的整体得分率达到了73.5%,都达到了优秀标准。结合其发抢段的整体使用率(24.3%)来看,其发抢段的使用率适中。虽然樊振东发抢段的整体优势比较明显,但从以上4场重要的比赛中,我们也可以发现,在2017年德国公开赛男单半决赛中樊振东发抢段的得分率(57.1%)偏低,未达到及格的标准。对于樊振东这一场比赛发抢段的技战术使用需要再进一步进行分析。
接抢段,樊振东在这4场比赛中的整体得分率为39.1%,基本上保持及格的标准。当然,随着接发球技术(反手台内拧)的不断发展,接抢段的整体得分率标准稍有所提高,但是在这4场比赛中奥恰洛夫发球技战术不断变化,这是造成樊振东得分率低的主要原因,其中在2013年德国公开赛男单决赛、2016年国际乒联总决赛1/4决赛中得分分别为30%、34.7%,相对于其他两场比赛的得分率较低。
当然,从三段整体的得分率和使用率来看,樊振东在这两场比赛中发抢段和相持段的高得分率和使用率非常好的弥补了接抢段得分率偏低这一问题。
相持段,樊振东在以上4场比赛中的整体得分率为56.1%,明显高于优秀标准,同时其使用率也达到43.4%,高于发抢段、接抢段的使用率。由此来看,樊振东的相持段是其比赛中得分的主要手段。结合樊振东这4场比赛的具体数来看,其在2016国际乒联总决赛1/4决赛相持段并没有较好体现出其优势,其相持段还得分率仅高于及格标准3.9%,有必要对其这场比赛的相持段的得失分情况进一步进行分析。
统计樊振东在发抢段对阵奥恰洛夫主要的得分技术,以及失分的环节,樊振东在发抢段的主要得分点发球和正手抢,发球直接得分23分,占比31.1%,正手抢攻得分为21分,占比为28.4%,说明樊振东在发球上和发球后正手抢攻,给奥恰洛夫很大的冲击,在发抢段这两个技术是制胜因素。发抢段主要失分点在正手抢和发后被攻防这两项技术上,13分、37.1%,10分、25.5%,说明奥恰洛夫抓樊振东发球质量不高进行进攻的机会能力较强,对于樊振东发球的落点、旋转等能够进行预判,这是樊振东在今后对阵奥恰洛夫时需要注意的地方。
樊振东在2017年德国公开赛男单半决赛中,樊振东发抢段的得分率(57.1%)偏低,未达到及格的标准,接下来对这场比赛的发抢段进行具体的研究。在2017年德国公开赛男单半决赛对阵奥恰洛夫这场比赛中,樊振东发球直接得分为5分,说明奥恰洛夫对其发球不太适应。樊振东发球后的正手抢攻得6分失6分,发抢后的反手抢攻得5分失2分,台内抢攻得2分失0分,整体上属于比较正常。而发球被攻防这一板得0分失6分,失分较多,说明樊振东在发球抠得还不够细的情况,很容易被奥恰洛夫抓住机会进攻得分。
樊振东接抢段的整体得失分来看,樊振东的接抢段整体上达到及格标准,其整体使用率为32.3%,使用率较高。樊振东在接抢段使用各项技术得失分情况,从得失分总数分析,得分62分、失分83分,在接抢段樊振东的得分远低于奥恰洛夫的得分,结合具体技术得失分分析,樊振东在接抢段主要的得分点是接发抢攻和抢攻后进攻,分别为25分、占比40.3%,19分、占比30.6%;主要的失分点在接发后被攻防和接发抢攻,失分43分、占比51.8%,22分、占比26.5%。在接发抢段,接发抢攻和抢攻后进攻是樊振东的制胜因素,同时接发后被攻防是制约其得分或者在该阶段占取优势的关键。今后,樊振东应继续保持接发球的进攻威胁,二要提高自己接发球的质量,减少被奥恰洛夫反攻的机会。
樊振东在2013年德国公开赛男单决赛得分率为30%,得分率较低。在2013年德国公开赛决赛这场比赛中,樊振东接发球主要得分来自抢攻后进攻得3分、控后进攻得2分以及对手发球失误得1分,总得分为6分。主要的失分点接抢攻失分5分,抢攻后进攻失2分,控后抢攻1分,接发后被攻失。从以上这些具体数据中可以看出,奥恰洛夫的发球给樊振东造成了很大的威胁,以后要注意对其发球进行研究。在接抢段,樊振东的整体得分率低,但是使用率高,说明在接抢段得分率低的情况下,其没有能够将比赛拖入到相持段,这点是制约樊振东获胜的关键。
樊振东相持段的整体得分率和使用率来看,樊振东在以上4场比赛中相持段的整体平均得分率(56.1%)达优秀标准,其整体平均使用率也高达43.4%,由此可以看出相持段是樊振东的优势段。为了对樊振东在相持段具体技术具体得失分情况,细化了相持段技战术统计指标,引入了反相变正、反相变侧、正相变反、正相变侧、侧相变正、侧相变反这几项指标。樊振东在相持段是优势段,总得分高于奥恰洛夫44分,结合具体技术得分分析,樊振东在六板后相持得分最多,在站位方面,反手位的相持得分最多,反手中反相变正得分为15分、反相变侧为9分,主要的失分点在六板后的相持和反手位的相持,结合这两组数据分析,六板后相持和反手位的相持即使樊振东的制胜因素,也是制约他制胜因素。
樊振东在2016国际乒联总决赛1/4决赛相持段得分率低。樊振东在于相持段得分板数上较为平均,但在自己的发球轮相持段第五板得分较高得10分,说明樊振东发球后的衔接技术得分效果好。从站位分析,樊振东的反手位相持是自己的得分优势得16分,其中在反手位相持变侧身位相持得分是反手位相持的主要得分手段得10分。樊振东在反手位的相持和发球轮的第五板相持是樊振东在相持的获胜的制胜因素。
樊振东在四场比赛中,开局(5:5之前)、中局(单方或双方在5-8分之前)和未局(单方或双方得分在8分以后)在发抢段、接抢段和相持段得分率和使用率统计情况。樊振东的优势段在发抢段,开局、中局、未局这四场比赛的发抢段得分率均值分别为76.1%、70%、70.8%,都保持在优秀的标准。但是整体的使用率较低,分别为11.7%、4.1%、9.1%,发抢段作为樊振东制胜的关键因素,今后对阵奥恰洛夫时应增加发抢段的使用率,发挥自己的优势。接抢段樊振东得分率均值分别为34.1%、42.8%、46.3%,基本上保持在及格标准以上,使用率较发抢段高。相持段樊振东的得分率均值分别为52.7%、64.9%、52.5%,使用率均值较其他两段最多。说明在开局、中局和未局比赛中樊振东的制胜因素在发抢段和相持段。
樊振东主要的得分区域集中在7区得57分、9区得103分,也就是对方的正、反手两个底角,其中对方的正手位底角得分最多。主要的失分区域集中在7区失93、9区失50分,最多的是在7区也就是反手位置,以上数据表明,樊振东得分区域为对方的正、反手底角位置,奥恰洛夫得分区域为樊振东的正、反、手底角位置,两人在得分区域上差别不明显,双方相互制约。
(1)樊振东发抢段的整体得分率基本在优秀标准,是其比赛中得分的主要手段。主要的优势体现在发球直接得分和发球后正手抢攻,但结合其发抢段的整体使用率来看,其发抢段的使用率稍显偏低;
(2)樊振东接抢段的得分率基本保持在及格的标准。主要的得分点是接发抢攻,失分点在接发后被攻防,奥恰洛夫的发球对樊振东的威胁性很大;
(3)相持段是樊振东的优势段,整体得分率在优秀标准。主要的技术优势体现在反手位的相持(反手相持变侧身位相持);
(4)得分区域集中在对手的正、反手两个大角区域,失分点集中在反手底角位置。
樊振东的发抢段整体保持优秀的标准,但在比赛不要轻易的改变自己发球技战术,增加发抢段的使用率,发挥自己发抢段的优势,继续保持发球威胁。在相持段,虽然樊振东存在明显优势,但是在反手位相持时得分高、失分也高,奥恰洛夫具有一定的防反能力,在今后的比赛中,在反手位相持时敢于主动的变侧身位相持。
[1]蒋津君,姚家新.乒乓球单打比赛技战术实力评估体系及其诊断方法的重构与应用[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15,30(05).
[2]吴焕群,李振彪.乒乓球运动员技术诊断方法的研究[J].乒乓世界,19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