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杨道健(东莞市石碣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广东 东莞 523297)
糖尿病是老年多发疾病,经常伴有多种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生存质量,其中失眠较为多发,对老年患者日常生活与健康产生了极为恶劣的影响。失眠在中医学中被称之为不寐,病理特征为长期无法获得正常的睡眠[1]。有报道称,本病以睡眠时间和深度不足为主症,病情轻者有入睡困难、寐而不酣与时寐时醒,亦或者是醒后不能再寐的情况;病情重者则出现彻夜不寐的现象。近年来,我国失眠的发病率有连年增高的趋势,这可能和人们的生活节奏加快与精神压力有直接关系。为评价中医体质调摄在2型糖尿病失眠患者综合防治中的效果,本研究以我中心收治的糖尿病失眠患者为例,分析中医体质调摄对社区2型糖尿病失眠患者的应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择 2015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100 例老年糖尿病失眠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观察组:男28例,女22例;年龄 68~85岁,平均年龄(70.2±8.3)岁;空腹血糖(10.2±0.4)mmol/L。餐后2h血糖(12.7±0.6)mmol/L;对照组:男29例,女21例;年龄68~86岁,平均年龄(70.8±8.0)岁;空腹血糖(10.4±0.5)mmol/L,餐后2h血糖(13.0±0.4)mmol/L。两组一般资料的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可进行比较。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1)纳入标准:所有患者均符合《中医病证诊断标准》[2],且获得知情同意。(2)排除标准:有其他器质性疾病者、糖尿病足部病变者、无法定期接受治疗者、妊娠及哺乳期妇女、有精神疾病者、对本研究所用药物过敏者、未签署知情同意书者。
1.3 诊断标准 (1)糖尿病:糖尿病采用1999年WHO/ADA标准:①糖尿病症状+随机血糖11.1mmol/L(200mg/dL)或②空腹血糖(FPG)水平≥7.0mmol/L(126mg/dL)或③口服葡萄糖耐量实验(OGTT)中,2hPG水平≥11.1mmol/L(200mg/dL)。(2)失眠:符合《中医病证诊断标准》中有关于失眠的诊断标准:①入睡较困难且容易醒,睡眠不稳亦或者是醒后无法入睡,严重时彻夜不眠,亦或者是睡中梦多;②易反复发作,并且持续的时间较长;③睡眠时间<5h/d;④时常心情不畅,容易疲倦,工作与学习能力明显下降。
1.4 方法 采取问卷调查,进行中医体质分型,实施预防保健工作。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和健康教育等一般预防保健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根据中医体质分型实施中医药预防保健治疗,给予体质分型对应的处方进行治疗。两组总疗程时间为1年。中医体质量化辨识与调养指导具体是指通过个体的“体质辨识”确定其体质属性,然后以“平和质”为目标,通过“辨体调理”达到健康养生的目的,实现健康维护与促进。9种偏颇体质中平和质、气郁质、特禀质0例,偏颇体质中阴虚质27例(54%)、痰湿质10例(20%)、气虚质5例(10%)、湿热质4例(8.0%)、血瘀质3例(6.0%)、阳虚质1例(2.0%)。体质调摄:按照老年人中医体质调摄表(阴虚、阳虚、气虚、痰湿、湿热、血瘀、气郁),涵盖饮食禁忌、情志调畅、规律作息、锻炼保健、中医导引和穴位按摩等调摄方法。阴虚的调理采用滋阴清热、滋养肝肾的药物,阴虚的调理采用壮阳药物如鹿茸、蛤蚧等,气虚的调理采用健脾益气等药物,湿热的调理采用清热祛湿等药物,痰湿的调理采用清淡、收敛的饮食,气郁的调理采用疏肝理气之药物,血瘀的采用活血化瘀等药物进行调理,同时配以情志、饮食、起居和穴位按揉等方法。根据患者不同体质,由专业医师定期对患者进行中医体质调摄。采用前后比较的社区干预试验设计,从1000人中选取未进行过药物治疗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共100例,观察组50例,对照组50例,对入选对象进行中医体质辨识,填写老年人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表,将33项问题及答案输入社区居民健康档案信息平台中的中医体质辨识模块,分析2型糖尿病病人的中医体质特点,运用中医“治未病”理论指导思想,针对2型糖尿病不同的个体进行中医体质调养调治,进行1年的随访观察。根据统计学分析,评价干预前后糖尿病失眠人群睡眠、血糖控制和偏颇体质改善情况。
1.5 观察指标 (1)睡眠质量:密切观察两组PSQI(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3]的变化情况,其测量指标总共有7个,分别是:入睡时间、睡眠时间、催眠药物、睡眠障碍、日功能障碍、睡眠效率、睡眠质量。各指标的最高分均为3分,满分21分,分值越高,提示睡眠障碍越严重。(2)生活质量:采用 SF-36 生活质量量表对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进行评估[2],评价生理功能、情感职能、社会功能、总体健康等4个指标[4]。
1.6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计数资料以百分数和例数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患者睡眠质量比较 两组患者干预前睡眠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干预后睡眠质量明显提高,与干预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干预后睡眠质量明显优于对照组,且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 1。
表1 两组患者睡眠质量的对比分析(,n=30)分
表1 两组患者睡眠质量的对比分析(,n=30)分
注:与本组干预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干预后比较,△P<0.05。
组别 时间 PSQI评分观察组干预前 15.69±3.62干预后 10.35±2.51*△干预前 15.58±3.52干预后 14.26±2.54*对照组
2.2 两组SF-36量表评分比较 两组患者干预前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干预后生活质量明显提高,与干预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干预后生理功能、情感职能、社会功能及总体健康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如表 2。
表2 两组 SF-36 量表评分的对比(,n=30) 分
表2 两组 SF-36 量表评分的对比(,n=30) 分
注:与本组干预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干预后比较,△P<0.05。
组别 时间 生理功能 情感职能 社会功能 总体健康评分观察组干预前 57.3±8.4 55.3±11.2 51.3±10.6 33.4±7.4干预后 84.1±11.9*△ 80.9±18.0*△ 77.8±11.8*△ 58.9±12.6*△干预前 58.4±10.2 54.8±12.3 52.2±9.8 35.6±8.8干预后 66.8±15.7* 60.9±17.2* 63.6±10.7* 40.2±14.3*对照组
失眠作为糖尿病患者常见并发症,严重影响着患者血糖的控制、预后及身心健康。睡眠为机体保持内部环境稳定与生理健康所必须的途径,失眠可导致血流动力学改变,引发低氧血症、心脑血管病变等多类恶性疾病[5]。失眠在中医学中属“不寐”范畴,失眠致病部位在脑部,又与心、肝、脾、肺等诸多脏器有关[6],发病机制主要是由饮食和情志失常等引起的气血失和、阴阳失衡[7]。糖尿病患者因高血糖而引起动脉硬化、神经损伤、微循环障碍与血红蛋白增高等,较易导致失眠,持续失眠又会加剧病情恶化,威胁患者生活与生存。因此,保障糖尿病患者充足的睡眠时间与良好的睡眠质量是临床护理的关键。
个体体质差异是人体在后天生长发育过程中,逐渐形成的结构、功能代谢等方面所具有的特点。中医体质说对人的体质特征和类型等生理病理特点进行研究,以此为依据分析疾病的病变性质、反应状况等,可以有效预防和治疗疾病。在不同体质中,平和质和特享质是中医体质分型中的两种健康状态,其余非健康状态分别为疾病状态和亚健康状态[8-9]。体质因素对疾病的性质、转归起着重要的作用,体现中医学“治未病”的思想,对于防治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具有现代医学所不可替代的作用[10]。中医体质分型主要包括血瘀质、血虚质、痰湿质、湿热质、阴虚质、气虚质、和平质、气郁质、阳虚质和特禀质10种类型。研究指出[11],中医体质类型与疾病及患者生存质量之间存在一定联系。所以,采用中医体质调摄进行预防保健干预治疗,延缓病情加重,减少症状发生,可促使糖尿病患者恢复健康。本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患者干预后睡眠质量明显提高,与干预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干预后睡眠质量明显优于对照组,且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干预后生活质量明显提高,与干预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干预后生理功能、情感职能、社会功能及总体健康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提示中医体质调摄可以明显提高糖尿病失眠患者的睡眠质量和生活质量。综上所述,中医体质调摄的应用对于改善糖尿病患者睡眠质量和生活质量有显著效果,可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1]施静.对存在失眠症的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中医护理的效果分析[J].当代医药论丛, 2015, 13(20):95-96.
[2]邹运雁. 2型糖尿病患者失眠的中医护理效果比较[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3, 11(5):131-132.
[3]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3年版)[J].中国糖尿病杂志, 2014, 22(8):2-42.
[4]牛淑莉.对比不同中医护理措施对2型糖尿病患者失眠的护理效果[J].中医临床研究, 2015, 7(5):115-116.
[5]杨敏,李玲,王佳琪,等. 2型糖尿病合并失眠中医标实证型分布特点及血糖与并发症的相关性研究[J].陕西中医, 2014, 35(12):1 652-1 653.
[6]李莉芳,唐望海,王燚乾,等.中医体质与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β细胞功能的关系[J].吉林中医药, 2013, 33(1):45-47.
[7]杨海侠,马艳,宋玉敏,等.中医体质调护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J].西部中医药, 2014, 20(10):151-152.
[8]李慧,张尚尚,芦煜,等.2型糖尿病中医数字化、量化的四诊特征研究[J].云南中医学院学报, 2015, 38(2):43-46.
[9]赵灵燕,毕力夫,赵慧辉,等.147例2型糖尿病患者中医辨证分型及临床指标相关性分析[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3, 36(7):480-483.
[10]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标准[S].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 1994:19-20.
[11]刘贤臣,唐茂芹.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的信度和效度研究[J].中华精神科杂志, 1996, 29(2):103-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