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载波聚合技术研究与试验分析

2018-07-03 08:55黄庆涛李路鹏陈晓冬
移动通信 2018年5期
关键词:载波频段时延

黄庆涛,李路鹏,陈晓冬

(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广州研究院,广东 广州 510630)

1 引言

用户对流量的需求正在日益提升,为不断满足用户的体验感知需求,必须提升LTE网络吞吐率,最直接的方法就是增加工作频谱带宽。在各个运营商频率资源一定、连续频谱资源缺乏的条件下,载波聚合通过把多个频段资源聚合起来给同一个UE用,提升了频谱利用率、网络性能和用户感知。

载波聚合包括带内载波聚合和带间载波聚合,带内载波聚合指聚合的载波在同一频带内,包括连续载波聚合和非连续载波聚合;带间载波聚合指聚合的载波在不同频段内,如图1所示。

本文接下来将主要研究三载波聚合技术,结合试验数据分析三载波聚合技术在定点速率、路测、时延及用户调度上的性能和增益。

2 载波聚合原理与关键技术

3GPP Release 10为LTE载波聚合的服务小区定义了主载波小区PCell和辅载波小区SCell,每个UE仅有一个PCell,其他所有载波来自SCell。PCell和SCell具有非常不同的特性,如PCell不能被去激活,在下行PCell上产生的无线链路失败会触发RRC连接重建,而SCell上产生的无线链路失败不会触发RRC重建。载波聚合对PDCP/RLC层透明,在MAC层完成上层数据流映射到聚合的各载波中进行传输,各个载波MAC层的数据面独立调度,有各自独立的传输信道,对应一个专用和独立的HAQR实体,所以只能在PHY/MAC层区分各载波信息,如图2所示。

载波聚合增加/删除辅载波的一般有两种方式:基于测量和盲增加。基于测量增加/删除辅载波指辅载波信号满足A4事件,eNB触发增加辅载波;辅载波信号满足A2事件,eNB触发删除辅载波。而盲增加辅载波只要配置辅载波关系后,无需测量eNB,直接增加辅载波。增删辅载波信息在RRCConnectionReconfiguration信令中可以看到,如图3所示。

图2 载波聚合协议栈结构

辅载波配置之后未必马上激活,辅载波的激活/去激活与以下算法相关:(1)预测下x TTI中无法发送完成,则激活一个载波,激活一个辅载波后,若预测下x TTI中仍然无法发送完成,则继续激活下一个辅载波;(2)预测下x TTI中可发送完成,且持续一定时间,则去激活一个载波。通过配置不同的x值,可以调整辅载波的激活门限。另外,也有厂家采用判断寄存器缓存空间(Buffer Length)以及首包时延(First Packet Delay)的算法来激活/去激活辅载波的。表1是某设备厂家空载情况下辅载波激活情况,可以看出该厂家支持辅载波的分步激活,但效果不明显。从UE角度来讲,辅载波的频繁激活/去激活会增加UE对信号的检测,增大耗电,所以建议在有多个辅载波时,优先激活带宽大的辅载波;同时在判断激活第二个辅载波前,可以增加一个时间迟滞。

与非CA系统相比,载波聚合在业务态切换的过程中多了一个辅载波的信息,又可以分为带辅载波切换与不带辅载波切换。举个例子,三载波切换三载波状态下,带辅载波切换会经历主小区3→3的情况,而不带辅载波切换则经历3→1→3的情况,相比之下,带辅载波切换在主载波切到目标小区的时候同时添加辅载波,而不是先切换目标小区的主载波,隔段时间再激活另外的辅载波,这样使得带辅载波切换在切换时延上稍短,同时业务速率上不会出现毫秒级的掉速现象。

CA系统一个载频在一个eNB上可配置三个小区,在小区相邻边界上,由于实际传播环境等物理因素,往往存在邻小区辅载波信号更好的情况,特别是共站建设补充覆盖的场景,如图4所示,不同的载波聚合天线指向不同方向的地理区域,从A点移动至B点,主载波f1不发生切换的同时,会更新信号较好的辅载波f2。LTE支持本小区主载波聚合邻小区辅载波的功能,移动过程通过触发A6事件实现站内辅载波更新。

表1 辅载波激活情况

图3 增删辅载波信令

图4 站内辅载波更新

3 三载波聚合试验分析

试验场景选取在重庆市潼南区柏梓镇,区域为南北走向,中部为中心场镇,建筑物密集,站间距1200 m,如图5(a);试验采用的是带间载波聚合,聚合频段为Band1(20 M)、Band3(15 M)和Band5(5 M),共40 M带宽,如图5(b)。考虑到现网LTE的瓶颈在于下行吞吐率受限,故本次试验主要研究下行的三载波聚合。下行链路采用高频段(Band1&Band3)+低频段(Band5)带间载波聚合,可以更好利用高低频段的资源:当PCell工作在较低的频段上时保证维持连接,同时调度器将部分流量放在高频段上,这样可以为那些不能利用高频资源的用户保留有价值的低频资源。

图6(a)是三载波下行定点速率,3CC拥有40 M带宽,可以看出近点峰值为296.36 Mbit·s-1,接近理论值300 Mbit·s-1;中远点的速率也是相当可观。路测覆盖上,3CA终端相对于2CA终端(Band1+Band3)有Band5提供的5 M低频资源,均值速率增益9.7%,边缘覆盖速率增益21.1%,如图6(b),共站建设时,800M边缘覆盖性能比1.8G/2.1G好,故边缘增益比平均增益大。

三载波聚合一个需要重点考虑问题是弱覆盖区域的增益,800M载波具备天然的覆盖优势,在覆盖边缘,3CA终端在主载波为800M的同时,还可以充分利用1.8G和2.1G的资源进行CA,相比非CA 800M终端,必定可以提升边缘用户的速率。表2是弱覆盖区域的速率对比增益试验分析,可以看出在1.8G/2.1G弱覆盖区域,切换到800M做主载波后3CA终端相比非CA 800M终端的速率增益较高,达400%以上;A2门限值越高,主载波越容易切换到800M,增益值越高。X2切换、站间S1切换,总体切换时延的趋势是站内<站间(X2)<站间(S1),考虑3CA切换3CA,带辅载波切换时延明显小于不带辅载波切换时延,基于测量增加辅载波时延大于盲增加辅载波时延。

图5 三载波试验场景与试验频段

图6 三载波路测速率增益

然而盲增加算法时延虽稍短,但在1.8G/2.1G弱覆盖区域,当800M做主载波时,在辅载波信号低于删辅载波门限时易导致辅载波频繁增删,甚至一些系统由于不能删掉辅载波,在1.8G/2.1G弱覆盖区域,会导致频繁激活/去激活辅载波,造成资源浪费,所以建议基站侧采用基于测量增加/删除辅载波,带辅载波切换,这样的系统更加优化。

在用户调度问题上,不同设备商厂家有不同的算法,从公平调度到最大差异化调度设置不同等级,逐渐倾向CA终端。公平调度把CA终端当成一个普通终端来分配资源,最大差异化则是把CA终端当成多个普通终端来分配资源(如3CA终端当成3个普通终端)。表6是某厂家调度算法的测试结果,可以看出等级1是

表2 1.8G/2.1G弱覆盖区域

载波聚合的时延性能主要包括:主被叫时延、Ping时延、切换时延。CA系统相比非CA系统,除了主载波建立时延,另外需要添加辅载波信息,所以时延会稍高一些。试验数据分析如表3至表5所示。主被叫主载波建立时延约为65 ms,含辅载波增加时延约为100 ms;Ping包小业务没有达到辅载波激活门限,CA系统与非CA系统时延相当,超过1000 Bytes时Ping包要分片,故1500 Bytes时延稍长;切换时延包括站内切换、站间公平调度,CA终端和非CA终端速率相当;等级5是最大差异化调度,CA终端速率约为非CA终端平均速率之和;等级2、3、4介于公平和最大差异之间。运营商可根据市场策略灵活选用不同等级的调度策略。

表3 主被叫时延

表4 Ping包用户面时延

表5 切换时延

载波聚合另一个需要关注的问题则是跨站载波聚合,即实际城市规划中部分站址没有800M天馈或者没有2.1G天馈的场景,可以分为1.8/2.1G加密站场景跟1.8/2.1G边缘站场景,如图7所示,此时UE可以添加邻站小区的800M/2.1G载频作为辅载波。无论是加密站场景还是边缘站场景,实际路测过程中开启跨站CA功能整体增益并不大(1%不到),仅仅在发生跨站CA的路段才稍有增益(6%),主要原因是在本小区覆盖边缘发生跨站聚合的情况,要么是邻站800M频段信号的5M小带宽,要么是邻站2.1G频段的微弱信号,这两种载频提供的频率资源不明显。从整网考虑,在小区覆盖相当的情况下,UE都优先聚合共站的辅载波(如果有),或者主载波先切换至邻站目标小区,在目标小区做站内载波聚合,所以基站侧开启跨站CA功能的增益作用不大,反而会增加UE检测信号的开销。

表6 多用户调度测试

图7 跨站CA场景

4 结束语

LTE向5G演进过程中面临频谱碎片化和更高的网络吞吐率等挑战,载波聚合技术通过将离散的频谱资源聚合起来拓展带宽,可以有效解决这些问题。本文从原理上分析研究载波聚合的关键技术,结合外场试验数据分析了三载波聚合技术在定点速率、路测、时延及用户调度上的性能和增益。采用低频段800M的三载波聚合技术,可以增强覆盖性能,提高弱覆盖区域的用户体验,本文的原理研究和试验数据能为将来网络建设提供意见。

[1] 3GPP TS 36.211 va10(10-12).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Group Radio Access Network; Evolved Universal Terrestrial Radio Access(E-UTRA); Physical Channels and Modulation[S]. 2012.

[2] 3GPP TS 36.213 va10(10-12).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Group Radio Access Network; Evolved Universal Terrestrial Radio Access(E-UTRA); Physical Layer Procedures[S]. 2012.

[3] 3GPP TS 36.321 va10(10-12).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Group Radio Access Network; Evolved Universal Terrestrial Radio Access(E-UTRA); Medium Access Control (MAC) Protocol Specif i cation[S]. 2012.

[4] 3GPP TS 36.322 va10(10-12).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Group Radio Access Network; Evolved Universal Terrestrial Radio Access(E-UTRA); Radio Link Control(RLC) Protocol Specif i cation[S]. 2012.

[5] 3GPP TS 36.323 va10(10-12).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Group Radio Access Network; Evolved Universal Terrestrial Radio Access(E-UTRA); Packet Data Convergence Protocol(PDCP) Specif i cation[S]. 2012.

[6] Harri Holma, Antti Toskala. LTE-Advanced:面向IMTAdvanced的3GPP解决方案[M]. 北京: 机械工业出版社,2014.

[7] 林辉,焦慧颖,刘思杨,等. LTE-Advanced:关键技术详解[M]. 北京: 人民邮电出版社, 2012.

[8] 唐萍,谢文佳. LTE Advance载波聚合技术的原理及应用场景分析[J]. 科技资讯, 2015(31): 18-19.

[9] 陈礼建. LTE-A中载波聚合技术应用研究[J]. 通信与信息技术, 2014(5): 44-46.

[10] 陈秀敏,黄毅华,魏垚. LTE-A载波聚合关键参数与配置优化探讨[J]. 移动通信, 2018,42(3): 13-20. ★

猜你喜欢
载波频段时延
5G高新视频的双频段协同传输
gPhone重力仪的面波频段响应实测研究
基于GCC-nearest时延估计的室内声源定位
基于改进二次相关算法的TDOA时延估计
FRFT在水声信道时延频移联合估计中的应用
基于分段CEEMD降噪的时延估计研究
推挤的5GHz频段
应急广播系统中副载波的构建与应用
低压载波通讯测试仪的开发与应用
基于最优化搜索的迭代载波同步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