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本余,刘 盼,董建国
(1.山西大学体育学院,山西 太原 030006;2.山西省体育科学研究所,山西 太原 030012)
12101 O是团身后空翻3周早转180°晚转180°动作的数字缩写,此动作是蹦床男子运动员中高难度动作,难度值为1.8分,同时也是3周后空翻类动作的断面动作。此动作对提高运动员的技艺水平和增加成套动作难度值具有重要意义。据相关统计,12101 O在预赛第二套中的使用频率高达65.5%,同时也是决赛中必选动作之一。在新周期蹦床评分规则下,预赛第一套动作中计算难度的动作由2个增加为4个,对运动员难度动作的储备提出了较高的要求,通过12101 O动作的技术特征分析,能够为运动员更好地掌握和运用这一动作提供理论指导。
1.1 研究对象
以我国优秀蹦床运动员董栋、涂潇和高磊完成的12101 O动作为研究对象。录像采集于2017年“高飞杯”全国蹦床冠军赛(太原站)男子网上个人决赛的比赛,3名运动员均为国际级运动健将,专业训练时间都在15年以上,技术动作具有代表性。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通过知网,万方等电子资源,以“蹦床”“技术特征”等为
关键词查阅了相关文献20余篇,为论文的撰写奠定了理论基础。
1.2.2 专家访谈法 对我国部分国际级蹦床裁判及相关优秀运动员进行了访谈,初步确定了12101 O动作的技术分析指标。
1.2.3 视频分析法 对2017年“高飞杯”全国蹦床冠军赛进行现场录制,并使用SprotPowerProSuite运动视频分析软件对拍摄的录像进行视频解析。拍摄时摄像机于裁判席的后面,主光轴与蹦床纵轴垂直,且对准蹦床中心点十字位置,主机镜头与蹦床纵轴垂直,摄像机高4.05m,距网面红十字中心7.40m。
1.2.4 数理统计法 运用Excel 2007对所得的原始数据进行处理与分析。
1.2.5 象限分析法 根据象限理论及蹦床项目的特点,以空翻方向为x轴,以身体腾起方向为y轴,按顺时针方向每90°划分一个象限,依次为第1、第2、第3、第4象限,从而更加形象的对运动员的身体姿势及转体进行分析。(图1)
2.1 团身后空翻3周早转180°、晚转180°动作解读
团身后空翻3周早转180°、晚转180°是指以团身的身体姿势完成后空翻3周,要求在完成第1周空翻时转体180°,第2周空翻没有转体,在第3周空翻时完成180°转体的高等难度动作。研究表明,运动员通常将12101 O编排在决赛成套中的第4个动作,此动作对增值成套动作难度以及保持动作的稳定性具有较高的贡献率。在2017—2020年奥运新周期评分规则中,预赛第一套计算难度的动作由2个增加为4个,对运动员高难度动作的储备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2 团身后空翻3周早转180°晚转180°动作技术特征
2.2.1 第一周空翻阶段的技术特征
12101 O动作第1周空翻的技术阶段较为复杂,包含了起跳阶段、转体180°阶段、形成团身阶段和保持空翻阶段。每个阶段的主要指标有动作时间、距网面高度、髋角、膝角和躯干角等。12101 O动作要求在第1周空翻快速空翻时转体180。,同时在完成翻转过程中要保证动作的完成质量。
图1 技术分析象限图
表1表明,董栋的起跳时间为0.34s,离网瞬间的身体重心高度达到0.89m,为起跳后的翻转提供了较好的基础,而涂潇和高磊起跳时间短,与网的契合度较低。从各关节角度来看,董栋和高磊躯干角分别为44。和45。,上体略微后仰,髋角均大于200。,说明挑髋技术良好,而涂潇的躯干角为31。,上体较为直立。
在转体180°阶段,董栋用时较短,在第3象限完成了转体动作,涂潇和高磊用时相同,且都在第三象限完成转体,但高磊的高度达到3.67m,比涂潇高0.5m。形成团身姿势阶段,董栋用时最短,翻转角速度大,髋角和膝角较小,涂潇用时较长,各关节角度居中,高磊的髋角和膝角较大,在第4象限形成团身姿势,翻转速度慢,说明在团身阶段应重点提高身体姿势形成速度。第1周空翻结束,董栋用时为0.84s,躯干角为360。+19。,髋角逐渐减小,膝角几乎保持不变,说明团身姿势保持较好;涂潇距网面为4.26m,髋角和膝角较小,空翻速度优于董栋;高磊身体重心最高,达到了4.52m,转体速度与涂潇的相同,均优于董栋,而空翻速度优于涂潇,但稍劣于董栋。
2.2.2 第2周空翻阶段的技术特征 第2周空翻阶段在12101 O的整个动作结构中技术较为单一,但对运动员的身体控制能力要求较高,要始终保持团身姿势进行翻腾,在空翻过程中要求身体姿势要团紧,以减小翻转半径,从而减少能量的损失。
从表2可以看出,董栋第2周的空翻时间最长,高磊用时最短,空翻速度最快。从上升高度来看,3人在第2周空翻阶段上升高度几乎无差别,但是高磊的身体重心达到了5.18m,说明高磊在起跳阶段以及第1周空翻转体阶段衔接好、能量损失少、动作技术较好。从各关节角度来看,董栋和高磊在第2周空翻中髋角和膝角都变小,而涂潇的髋角增大、膝角不变,说明涂潇在第2周空翻过程中团身姿势稍差于董栋和高磊。
2.2.3 第3周空翻阶段的技术特征
12101 O动作第3周空翻要求运动员快速完成开腿后在身体成水平位置前完成转体180。,而且要尽量延长保持直体下落的时间。
表1 12101 O动作第1周空翻阶段的基本指标参数
表2 第2周空翻阶段的基本参数
表3 12101 O动作第3周空翻阶段的基本指标参数
表3表明,董栋开腿角速度快,达到了 486.67。/s,在躯干角为 720。+145。时完成了开腿,说明其开腿技术较好,涂潇在躯干角为720。+142。时完成了开腿动作,高磊开腿阶段重心下降低,开腿时间较长,在躯干角为720。+129。时完成开腿动作,其开腿技术与董栋和涂潇相比存在差距。在保持直体翻转阶段,董栋转体时间长,重心下降较少,在第3象限完成转体360。,直体翻转结束时人体纵轴与肩水平夹角为34。;涂潇身体重心下降到4.01m时完成了转体360。,在第2象限保持直体翻转结束,人体纵轴与肩水平夹角为27。,略优于董栋;高磊在第2象限时完成转体,人体纵轴与肩水平的夹角为33。,表明3名运动员均出现了早扣髋现象。在准备触网阶段,董栋的身体重心为0.95m,髋角和膝角分别为105。和160。,躯干略微前倾,表明触网准备较充分;涂潇用时为0.26s,身体重心高度为0.74m,上体微前倾,髋角和膝角均较小,落网准备不够充分,应进一步加强训练;高磊用时为0.32s,髋角为106。,膝角为139。,躯干角为720。+307。,说明落网准备比较充分,表现出了良好的动作技术。
3.1 第1周空翻阶段,董栋起跳时间最长,在第2象限完成转体,用时最短,为0.24s,说明转体速度较快,形成团身姿势用时为0.28s,保持空翻到空翻结束阶段,髋角和膝角较小,分别为49。和47。,说明保持了较好的团身姿势。涂潇的起跳时间较长,在转体阶段速度较慢,在第3象限完成转体,身体重心上升较高,形成团身姿势所用时间相对较长,形成团身姿势到空翻结束阶段,身体重心上升了0.85m,达到了良好的视觉效果。高磊起跳时髋角最大,为207。,展现出较好的挑髋技术,在第3象限完成了转体,上升高度是3人中最高的,达到了0.50m,形成团身姿势时间较长,且髋角和膝角较大,分别65。和67。,保持空翻到空翻结束阶段,上升高度较小,髋角和膝角大于董栋和涂潇,说明高磊的团身姿势还有待加强。
3.2 第2周空翻阶段,董栋用时最长,为0.42s,高磊的身体重心高度最高,达到5.18m,从各关节角度变化来看,董栋和高磊的髋角、膝角变小,涂潇的各关节角度几乎保持不变,但高磊的膝角大于涂潇,说明涂潇和高磊的第2周空翻技术中的团身姿势还需进一步提高。
3.3 第3周空翻阶段,董栋在720。+145。时完成了开腿,转体360。时间较长,保持直体翻转时转体时间为1.68s,保持直体下落时人体纵轴与肩水平夹角为34。,出现了扣髋错误,准备落网阶段身体中心高,髋角较小,膝角较大,分别为105°和160。,表明其触网准备比较充分。涂潇在的开腿速度在3名运动员中最快,达到486.67。/s,在身体重心下降到4.01m时完成转体360。,身体纵轴与肩水平的夹角为27。,在准备触网时的身体重心较低,膝角较小,为116。,应改善其触网准备前的动作技术。高磊的开腿时间最长,开腿角速度最小,为415.63。/s,在躯干角为720。+176。时完成了转体,在肩水平位置之前出现了扣髋错误,髋角较小,膝角较大,分别为106。和139。,落网阶段准备,较充分。
[1]李东建,冯本余.男子蹦床运动员821<动作的技术流派与技术特征研究[J ].中国体育科技,2017(4):71-75.
[2]董建国,冯本余,张晓炳, 等.优秀女子蹦床运动员直体后空翻两周转体1080°动作技术特征分析[J ].运动,2016(1):16-18,91.
[3]陈志勇,黄勇,王乐军,等.我国优秀女子蹦床运动员“12001<”动作结构分析与技术诊断研究[R ].济南:中国体育科学学会生物力学分会,2010.
[4]国际体操联合会蹦床评分规则(2017—2020年)[S ].2017.
[5]李东建,冯本余.蹦床动作阐析与教学训练[M ].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