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璠珺
(北京体育大学,北京 100084)
在2013年李晓霞获得世锦赛女单冠军之后,成了继邓亚萍、王楠、张怡宁之后中国历史上第4位大满贯得主。但至2009年曾陷入低谷,各大重要赛事接连失利,直至2012年伦敦奥运会上,李晓霞在女单决赛中战胜丁宁,重新夺回其女乒一姐的宝座。李晓霞能够从2009年的低谷走上大满贯,其技战术的运用必有其优势所在。本文通过对李晓霞近2年国内外重大比赛中发球、接发球及相持段的技战术进行系统研究,得出了得、失分较多的原因,以期为运动员技战术的发展和训练提供理论依据。
对世界女子乒坛第4位大满贯得主李晓霞近2年参加的东亚直通赛、科威特公开赛、奥运热身赛,共3场比赛技战术使用情况进行系统分析。
1.2.1 文献资料法 查阅北京体育大学图书馆,利用中国知网等学术相关网站检索大量相关文献并整理归纳,为本文的撰写提供理论依据和支持。
1.2.2 录像观察法 观看李晓霞在2015—2016年期间重要比赛的技术录像,按照三段统计法将李晓霞的比赛按发球抢攻段、接发球抢攻段和相持段进行得失分的统计,并对所得数据加以整理归纳。
1.2.3 三段指标评估法 本文采用了乒乓球技术研究中最普遍的三段统计法,三段统计法是指运动员在发球抢攻段、接发球抢攻段和相持段中的得分率和使用率来分析运动员在比赛中的表现和技术特点。其中,得分率和使用率的计算方式如下。
段得分率=[段得分÷(段得分+段失分)]×100%
段使用率=(段得分+段失分) ÷(总得分+总失分)×100%
此外,本文还对研究对象在各段的得分率和使用率进行了评估,评估标准沿用了小球时代的评分标准,得分率分为优秀、良好、及格和不及格4个档次,使用率也分为优秀、良好、及格和不及格4个档次。1.2.4 数据统计法 通过对比赛录像观察所得数据,以场为单位用得分率和使用率的形式进行整理。利用三段统计技术统计法对张继科的比赛进行统计,获得相关数据分析结果。本文全部数据处理工作所采用的统计分析软件是Excel 2007。
2.1.1 发抢段 如表1所示,李晓霞与石川佳纯的比赛中发抢段的使用率为23%,得分率为68%,虽然使用率不及格,但是得分率却是优秀。李晓霞在本场比赛中的发球以发侧上、侧下的中路正手短球为主,配合反手底线急长球,发球直接得分较多。李晓霞的自身优势是在第3板抢攻上,所以一旦石川佳纯接发球出台或者质量不高,李晓霞能抓住机会抢攻,并且抢攻的质量较高。而石川佳纯的接发球较为严谨,这也在一定程度上控制住了李晓霞发抢的使用,从而导致其使用发抢的频率不高,发抢段的使用率为23%,评估为不及格。
2.1.2 接发段 如表1所示,在接发球阶段,李晓霞的得分率为56%,使用率为34%,均达到优秀。从录像中可以看出,李晓霞的接发球多数以直接劈长为主,这样可以削弱对手上手抢攻的质量,同时李晓霞也能发挥自身的优势,防守和反攻能力较强,在对手上手抢攻后仍能占据主动,尤其在反手位的球,能够快速反撕到对方正手,得分明显。李晓霞在接发球的上手抢攻上较为主动,所以石川佳纯很少发球出台,这使李晓霞在接发球段的战术较为明朗,得分率和使用率均达到优秀。
2.1.3 相持段 如表1所示,李晓霞相持段的得分率很高,为69%,评估为优秀。这说明李晓霞在相持段的优势较为明显,李晓霞身高臂长,步伐移动能力强,在相持上占有一定优势,且在相持中的回球质量较高,对对手造成的威胁较大。李晓霞在整场比赛中加强了前3板的质量,多数在前3板解决对手,所以相持段的评估为不及格。
2.2.1 发抢段 从表2可以看出,李晓霞在本场比赛的发抢段的得分率很高,为77%达到优秀,使用率为26%,评估为良好。李晓霞在本场比赛中,发抢段的得分占大部分,木子对反手位的球维护的很好,李晓霞在发抢时如直接打到木子反手位,再形成相持,优势不明显。而李晓霞从第2局开始,在第3板的抢攻上选择先从木子正手位突破,采取调右压左的打法,得分明显。李晓霞在发球上选择多数发到木子的反手位,木子的反手为生胶,抢攻时的旋转不强,李晓霞可以从这板球突破,反攻形成主动。
2.2.2 接发段 从表2可以看出,在接发球阶段,李晓霞的得分率为47%,使用率为30%,均达到良好。从录像中我们可以看出,木子发球多数会发到李晓霞的反手长球,李晓霞反手或侧身拉起后形成相持,李晓霞的接发球上手拉质量不是很高,往往下一板被木子压制。从第2局开始,李晓霞的长球上手选择打到木子的中路,木子的第3板的中路回球质量一般,李晓霞抓住机会调动对手,占据主动。李晓霞在接发球短球的处理上,选择直接劈到木子反手位,木子反手起板的质量不高、旋转不强,对李晓霞的威胁不大。
2.2.3 相持段 从表2可以看出,在相持段,李晓霞的使用率为43%,得分率为50%,达到了良好。木子为反手生胶选手,主要得分手段为在近台进攻,速度快。李晓霞为两面反胶选手,以旋转、落点的变化为主,所以在相持中,本身从打法上李晓霞就占据一定优势。李晓霞在相持中以压住木子反手为主,李晓霞反手的相持旋转变化较多,落点变化多,目的是压制住木子反手的优势,找机会发力进攻。从第2局开始李晓霞改变战术,开始运用调右压左的战术,目的是调动木子,如果木子一直站在反手位打相持,对李晓霞来说得分的优势不大;如果调动木子,让其失去速度上的优势,李晓霞就会占据主动,发挥其自身优势。
表1 李晓霞对石川佳纯比赛中的技战术使用情况(比赛结果:4:1)
表2 李晓霞对木子比赛中技战术使用情况(比赛结果:3:1)
表3 李晓霞对丁宁比赛中技战术使用情况(比赛结果:4:1)
2.3.1 发抢段 从表3中可以看出,李晓霞在本场比赛的发抢段的得分率比较高,为71%,达到优秀。李晓霞在本场比赛中发球直接得4分,发球抢攻直接得10分。这说明李晓霞发球时弧线、落点、旋转的质量都较高。丁宁在接李晓霞的发球时略为保守,多以控制球为主,尤其是在第3、第4局的比赛。遇上这种情况,李晓霞在发球后第3板的选择上就显得更加从容,为自己赢得了不少得分机会。而丁宁为了更好地控制李晓霞的第3板技术,加强了球的落点控制,结果事与愿违,接发球直接丢分也不占少数。但从整体来说,李晓霞发抢段的使用率并不是很高,多是采用先控制再相持的技战术方法。
2.3.2 接抢段 从表3中可以看出,在接发球的使用和得分上,李晓霞都表现得相当出色,得分率高达60%,使用率达26%,均为优秀。通过这5局比赛可以看出,李晓霞在第2板接发球的运用较为出色,合理地运用摆、劈、撇、推等台内短球技术。在前2局的比赛中,李晓霞在接发球的处理上还是相对保守的,多以稳和控制为主,从第3局开始,李晓霞在接发球上则表现的积极主动,通过挑打、拨、劈长、摆短等不同方法给自己制造抢攻机会,有效地控制住了丁宁,使丁宁反而处于被动。李晓霞在没有抢攻机会时,大胆劈长,等待丁宁拉起弧圈,由于李晓霞这板劈长质量很高且落点刁钻,丁宁拉起的质量并不高,这就给李晓霞创造机会防守反攻。
2.3.3 相持段 从表3中可以看出, 在比赛中,虽然李晓霞相持段的使用率为50%,为良好,但是得分率也仅为36%,属于不及格标准,处于劣势。通过录像分析整场比赛,在相持球的实力方面确实稍占下锋,李晓霞主要是通过在反手相持中突然撕到丁宁正手位得分或者正手位加力进攻变线得分,但在相持中失误较多。而丁宁则表现得相对主动一点,积极侧身,加强正手进攻的使用率。李晓霞在相持中正、反手均失误11分,并常常处于被动防守状态,所以造成得分率仅为36%,评估为不及格。
3.1.1 李晓霞发球质量高,发球后直接得分远远大于失分。发球抢攻积极主动,第3板抢攻是主要得分手段。
3.1.2 李晓霞接发球不占优势,上手积极,但失误较多、质量较差。
3.1.3 相持阶段优势不明显,正手失误较多。
3.1.4 李晓霞优势在前3板以及防守反攻上,不论发球与接发球上手都积极主动,但台内短球控制差,善于在左右摆速的快速相持中加力得分。
3.2.1 李晓霞应多加强发球方式与旋转变化,丰富接发球的线路落点,为发挥出其高质量的抢攻优势做准备,提高接发球与接发球后上手的命中率,无上手机会时加强接发球的控制,等待上手机会。
3.2.2 继续保持3、4板上手的使用率,提高进攻得分率,相持时注意正手的命中率,减少失误,提高步伐移动的速度和积极性,抓住机会大胆侧身进攻。
3.2.3 在相持阶段,李晓霞不占优势,但是她身高、臂长、力量大,如在相持中加强旋转和落点的变化,与其先天的优势相结合,则可以提高得分率。
[1]唐建军.运动技术发展:视角理论基础及其论域[J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4,27(10):146-148.
[2]田麦久.运动训练学[M ].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5:58-60.
[3]邓弦.世界优秀男子横拍进攻型运动员技战术特点分析[D ].武汉:武汉体育学院,2012.
[4]梁焯辉,邱钟惠.乒乓球的打法与技术[M ].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78:47-49.
[5]冯维.我国优秀女子乒乓球运动员比赛中技战术组合运用分析[D ].北京:北京体育大学,2011.
[6]周毅.优秀女子乒乓球运动员技战术特点分析[J ].中国体育教练员,2013(1):50-51.
[7]张锴.中国优秀女子乒乓球运动员发球轮接发球轮技战术特征的对比分析[D ].北京:北京体育大学,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