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兢 刘渝册 马志辉 杨艳君 郑贺英 刘俊双 宋兆瑛 李浩
【中图分类号】R4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851(2018)05--01
脑卒中后失语症是一种语言系统表达和理解障碍性疾病,主要以手势语、口语交流障碍为临床表现。中医学认为脑卒中后失语症虽然病变部位在脑,但是和肺密切相关,手太阴肺经腧穴、手少阴心之脉、足少阴肾经、足厥阴肝经与脑相通。笔者基于肺脑相关论电针联合Schuell语言训练治疗脑卒中后失语症40例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在2016年6月-2017年11月住院患者80例,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40例。治疗组男23例、女17例,平均年龄56.92±6.33岁,平均病程4.05±0.78;对照组男25例、女15例,平均年龄57.05±6.68岁,平均病程4.11±0.82。两组在性别、年龄、病程方面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诊断标准 缺血性脑卒中参照《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0》[1],经CT或MRI证实;失语症:患者母语为汉语,经西方失语成套测验[2]评定并计算失语商<93.8。
1.3 纳入标准 ①符合缺血性脑卒中及失语症的诊断标准;②缺血性脑卒中恢复期且病情基本稳定;③年龄小于70岁,大于20岁;④签署知情同意书。
1.4 排除标准 ①文化程度小学以下者;②存在严重耳聋、认知障碍而无法配合治疗者;③合并严重肾功能不全、心功能不全、呼吸衰竭者;④合并精神疾病者。
1.5 治疗方法
两组均给予Schuell 刺激法进行语言康复训练,5次/周,30min/次,共治疗12周。治疗组给予电针头针+列缺、太渊治疗,具体为选取头针穴名标准化方案中的顶颞前斜线(主穴),颞前线(配穴),列缺(主穴)、太渊(配穴)。对照组给予常规取穴治疗,选穴:百会(主穴)、翳风(配穴)、通里(主穴)、后溪(配穴)。操作:所选穴位常规消毒后,用华佗牌毫针进行针刺,采用提插捻转泻法。留针20min,然后接入CMNS6-1型电子针灸治疗仪,负极接主穴,正极接配穴,针刺泻法腧穴选疏波,随时与患者沟通,刺激以患者最大耐受为准,留针20min。每日治疗1组,每周治疗5天。共治疗12周。
1.6 觀察指标
1.6.1 失语程度评定 采用失语症严重程度分级标准(Boston diagnostic aphasiaexamination,BDAE)[3],分0级-5级。
1.6.2 日常生活语言沟通能力的评定 采用功能性语言沟通能力检查法(CFCP)[4]。CFCP将患者日常生活的沟通技巧分成25 个项目。
1.6.3 语言功能评定:采用西方失语症成套测验(WAB)中的言语功能四个部分评定患者的语言功能。
1.7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进行数据统计,两组患者语言功能评分、CFCP评分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后失语程度分级比较 经Ridit分析,两组治疗前在失语程度分级方面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在失语程度分级方面,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
2.2 两组患者语言功能总评分、CFCP评分比较 每组治疗前后各自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在语言功能总评分、CFCP评分方面,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
2.3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临床疗效方面,治疗组显效20例,有效17例,对照组显效7例,有效22例,治疗组、对照临床疗效总有效率分别为92.50%、72.50%,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中医脑髓空虚是本病之本,因为肺朝百脉、通调水道功能失常出现的瘀、痰为本病之标。头针是根据机体内在疾病在头皮部位的反应进行刺激,通过头部皮部的刺激可以改善内在脏腑的病变,为治病之本,通过刺激手太阴肺经腧穴可以调节肺朝百脉、通调水道功能,治疗痰、瘀,为治病之标。
现代研究表明针刺颞前线可以明显改善失语症患者的日常生活语言沟通能力。太渊穴属于手太阴肺经原穴。刺激此穴位可以调节肺朝百脉及通调水道的功能。现代研究表明刺激太渊穴可以明显缩短失语症治疗的疗效,对改善失语症的发音具有明显改善功能。列缺是手太阴肺经之络穴。《针灸大成》云“头项寻列缺”。电针能够抗自由基损伤、促进血管再生、抑制炎症反应、减轻能量代谢障碍等,对脑缺血都有良好的作用[5]。
综上所述:基于肺脑相关论电针联合Schuell语言训练能够有效改善缺血性脑卒中后失语症患者的口语表达、阅读能力、听语理解,明显提高了临床疗效。
参考文献
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病学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撰写组. 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0[J].中国全科医学,2011,14(12B):4014-4018
李胜利.言语治疗学[M].北京:华夏出版社, 2003:182-189.
Goodglass H. and. Kap1an E. The Assessment of Aphasia and Related Disorders 2nd. Philadelphea: Lea & Febigpr, 1983, 29-50.
李雪青,石志敏.脑卒中后失语症神经语言学评测量表述评及其中医量表建立的思路探讨[J].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2016,33(1):153-156.
张君宇,韩为.针刺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机制研究[J].中医药临床杂志,2017,29(2):151-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