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文杰,程孝明,吴琼,汪升毅,方吴云,李健,桂南阳,阮旭
(1.安徽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安徽黄山 245000;2.石台县茶业局,安徽石台 245100;3.石台县仙寓镇农技站,安徽石台 245100;4.石台县大演乡农技站,安徽石台 245100)
20世纪80年代,石台县在石台地方品种中已陆续筛选出一批单选品系。为了更好地利用这些选育品系,培育新品种,2011年安徽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与石台县茶业局联合开展品种试验,2011年底将确定参试的7个新品系,分别随机编为品系1、品系2至品系7,以福鼎大白茶(ck1)及舒茶早(ck2)做对照,依照《全国茶树品种区试技术规程(暂行)》在石台县仙寓镇建立品种(系)比较试验园。小区茶行9m,行距1.5m,小区面积13.5m2;双行条植,随机区组排列,重复3次。2012年3月底前完成试验园种植任务(图1)。2014年开始,进行生育期、产量、品质等各项性状的观测记载。
图1 石台品系比较试验园布置图(7个品系加2个对照)
2014年至2016年连续3年,观测各参试品种(系)春茶萌发期。芽叶萌发期的观测从3月上中旬开始,隔天观测一次。并将各参试品系的观测结果与同时观测的对照进行比较,主要比较1叶期、2叶期和3叶期。结果见表1。7个参试新品系,发芽较早的有品系1、品系2、品系7,比CK1福鼎大白茶早1~3天,比CK2舒茶早迟2天;品系3、品系4比CK1迟1天左右,均属早生型;品系5和品系6比CK1迟9~10天,属于迟生型。
表1 各品(种)系春茶萌发期观测比较
2014~2016年连续三年对试验园各品种(系)进行分小区采摘记产,将小区产量折算成亩产,计算各品种(系)三年平均亩产量。按产量从高到低排列,并与CK1进行比较(见表2)。品系3比CK1福鼎大白茶高出40.0%,比CK2舒茶早高10.9%;品系6比CK1高出26.4%,与CK2相当;品系7与品系1与CK1产量相 当。品系3与品系6表现出高产的特点。
表2 各品种(系)2014-2016年不同季节单位产量比较 (单位: kg/667 m2)
表3 各品种(系)主要生化成分含量
2.3.1 基础生化成分
2014年,采摘试验园各参试品种(系)1芽2叶,制成蒸青样,送农业部茶叶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进行检测分析,结果见表3。
各项生化成分中,品系5茶多酚含量较高,品系 3游离氨基酸含量较高,但均处于正常范围值内。各品种(系)水分含量较低,特别是品系2与品系5,是因为各品种(系)蒸青样90℃烘干后,在烘干机内冷却好,再装袋密封的,这也将有利于样品的存放。
2.3.2 感官品质
2.3.2.1 绿茶品质
2015年各品种(系)采摘春茶第一批1芽1叶至1芽2叶初展,制成石台香芽样,送农业部茶叶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与安徽农业大学茶与食品科技学院进行感官评审。取两个机构评分平均值,代表感官品质总评分。并将按总评分的高低进行排列,结果见表4。
表4 各品(系)绿茶感官品质评分
备注:1*.农业部茶叶质量监督检测中心检测结果;2*.安徽农业大学茶与食品科技学院检测结果;
表5 各品种(系)工夫红茶感官品质评分
绿茶感官品质,品系7得分最高92.7分,总评分比CK1高出0.4分。品系5、品系2评分与CK1接近。在所有参试新品系中,得分均超过90分,最低得分与CK1分差在1.6分,差距主要是外形与叶底上,汤色、香气、滋味等感官品质均较好。各参试品系绿茶品质均较优。
2.3.2.2 红茶品质
2016年各品种(系)采摘春茶第一批1芽1叶至1芽2叶初展,制成工夫红茶毛茶样,送农业部茶叶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与安徽农业大学茶与食品科技学院进行感官评审。取两个机构评分平均值,代表感官品质总评分。并将按总评分的高低进行排列,结果见表5。
工夫红茶毛茶感官评分高于CK1的有品系5、品系6;品系3分值与CK1相同;与CK1分差在2分以内的有品系4、品系7;品系1、品系2与CK1分差达3分以上,红茶的适制性一般[1]。
试验期间,2014年3月上中旬经历一次较低温度过程,试验园各品种(系)未受明显影响。
2016年1月25 ~26日,全省经历一次低于-11~-13℃的极端低温天气,但持续时间较短,低于-10℃时间不超过8小时,因而只有风口区域有明显冻害现象。2016年3月3日,试验园观测,品系1、品系2、品系4、品系5、品系6没有受冻表现;品系3与CK2受害度低于5%,受害为0级;品系7受害率14.8%,CK1受害率11.3%,受害为1级。
各品种(系)受病害影响较小,观测期间未有明显病害发生。
石台茶树品种试验,经过连续3年的观察、测试、分析,综合各项性状表现,其中2个新品系表现较突出:
原名奇峰1号,春梢生育期,比对照CK1福鼎大白茶早2~3天,属早生型品种;产量高,三年平均鲜叶产量达184.8kg,为对照福鼎大白茶的98.8%;适制名优绿茶,制石台香芽感官品质评分比CK1福鼎大白茶低1.4分,制红茶,评分比CK1低3.0分,红茶适制性一般;抗低温能力比CK1高1级,越冬抗寒及抗病性较强。2016年12月,经安徽省非主要农作物鉴定委员会鉴定登记为省级无性系良种,编号皖品鉴登字第1617003,命名为皖茶6号。
形态特征:灌木型,树姿直立,发芽密;芽叶颜色黄绿色,茸毛中等,一芽二叶百芽重33.0g;叶片近水平着生,叶长9.2cm,叶宽3.4cm,属中叶,叶形长椭圆,侧脉11对,叶色中绿,叶面微隆起,叶身内折,叶片质地中等,叶齿钝,深度、密度中等,叶基楔形,叶尖渐尖,叶缘平。盛花期在10月底,萼片5片,颜色绿色,无茸毛;花冠直径4.3cm,花瓣7±1片,白色,厚度中等;子房有茸毛,花柱长1.3cm,花柱4裂,裂位中等,雌蕊高或等高于雄蕊。果实三角形,果径2.4cm,果皮厚0.1cm;种子球形,种径1.4cm,种皮棕褐色。
原名奇峰3号,春梢生育期,比对照CK1福鼎大白茶迟1天,属早生型品种;产量较高,三年平均鲜叶产量达261.9kg,高于CK1福鼎大白茶40.0%,高于CK2舒茶早10.9%;适制名优绿茶,制石台香芽感官品质评分比CK1福鼎大白茶低1.6分;制红茶,评分与CK1相同;抗低温能力比CK1高1级,越冬抗寒及抗病性较强。2016年12月,经安徽省非主要农作物鉴定委员会鉴定登记为省级无性系良种,编号皖品鉴登字第1617004,命名为 “皖茶7号”。
形态特征:灌木型,树姿直立,发芽密;芽叶颜色黄绿色,茸毛少,一芽二叶百芽重33.0g;叶片上斜着生,叶长9.7cm,叶宽3.7cm,属中叶,叶形长椭圆,侧脉10对,叶色中绿色,叶面平,叶身平,叶片质地中等,叶齿锐,深度、密度中等,叶基楔形,叶尖钝尖,叶缘平。盛花期在10月底,萼片5片,颜色绿色,无茸毛;花冠直径4.4cm,花瓣7±1片,白色,厚度中等;子房有茸毛,花柱长1.4cm,花柱3裂,裂位中等,雌蕊与雄蕊等高。果实三角形,果径2.8cm,果皮厚0.1cm;种子球形,种径1.6cm,种皮褐色。
两个新品种适宜在安徽茶区及其周边气候环境相似的地区推广应用。
[1]陈亮,虞富莲,杨亚军等.农作物种质资源鉴定技术规程 茶树[S].NY/T1312-200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