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锦华的“信义人生”

2018-07-02 06:52胥善富范敬玄
中国民政 2018年11期
关键词:宝应锦华饭盒

◎王 艳 胥善富 范敬玄

5月10日晚7点多钟,当董秀英老人一踏进南京的家门时,久久地握着专程从300多公里外的宝应县护送她回来的李锦华的手,开心地说:“在宝应,你这个‘儿子’对我十分照顾,让我吃好玩好,这辈子遇到你是我的福气,以后有机会,我还会去宝应住上几天。”

一位是南京市民,一位是宝应县小官庄镇敬老院院长,本来天各一方、素昧平生的陌生人,缘何成为相处融洽的“母子俩”呢?这还得从30年前说起。

保管战友遗物28年

1983年,18岁的宝应青年李锦华入伍,结识了同在山东青州服役的南京人唐伟。在新兵连的日子里,因为都是江苏老乡,又兴趣相投,他俩成了无话不谈的好友。一次,俩人在阵地的猫耳洞里闲谈时,谈到如果在战场上有一方牺牲,另一方要经常看望家人,代为尽孝。他俩经常一起吃饭,唐伟的汤勺很特别,“这是参军前妈妈给的,是我最宝贵的家当。”

两年后的战斗中,唐伟被选进突击班去前线扫除障碍,他把自己最心爱的饭盒和勺子交给李锦华保存。第二天,李锦华得知唐伟牺牲,非常悲痛。知情的战友叫李锦华把唐伟的饭盒和勺子扔掉,以免睹物思人。“唐伟把心里最爱的物品交给了我保管,是对我的信任,日后送到他的墓上或交给他的家人。”

1987年李锦华退伍回乡,除了随身物品,还带着用红布包裹的饭盒和勺子。想战友了,就常拿出来看看。在宝应,他搬过四次家,每次都把饭盒和勺子带着。有一次,7岁的儿子调皮,从柜子抽屉里翻出了饭盒和勺子玩耍,从不打孩子的他,把儿子狠狠揍了一顿,然后抱着哭泣的儿子,含着眼泪讲起了“唐伟叔叔的战场上勇敢杀敌”的故事。“烈士为祖国献出了生命,如果把他的遗物损坏了,我怎么和唐伟的家人、自己的良心交待啊!”后来,他就把饭盒和勺子放到家里柜子最高的一层小心收藏起来。

退伍后,李锦华一直在寻找唐伟及其家人。1998年前后几年里,他带着唐伟的遗物,到南京找他的墓地,从雨花台烈士陵园到雨花区烈士陵园都找了遍,有时中午饭都顾不上吃,但由于当时联络不畅,每次李锦华都无功而返。

李锦华在镇敬老院

南京“妈”到宝应“家”

2013年10月与南京战友聚会时,李锦华又请南京的战友们帮助寻找,没想到战友陈尧刚好认识唐伟的表妹,终于得到了唐伟的家人和墓地。两天后,在南京雨花功德园,李锦华缓缓走到唐伟的墓前,双手颤抖着捧上包在红布里的饭盒和勺子说:“兄弟啊,我来迟了,28年啦,让你久等了,把饭盒和勺子给你带来了。”

第二年清明节,李锦华带着家乡的白酒和鲜花,再次来到唐伟墓前,“兄第啊!清明节到了,想你了,又来看你了,在云南前线都是你请我喝酒,那时我们农村兵没有什么钱,今天我带了家乡的酒,请兄弟尝尝。在猫耳洞里咱俩说好,有一方回不去,另一方代为看望对方亲人。我会尽快实现这个承诺,兄弟安息吧!”

2015年清明节前,李锦华再次来到唐伟墓前,拿出参加央视综艺频道《回声嘹亮》节目录制时,请蒋大为、王洁实和王立平三位艺术家现场签名的电影《戴手铐的旅客》光盘。“兄弟,我们的故事,中央电视台播出了。”说完,李锦华唱起两人都喜欢的《戴手铐的旅客》的主题歌《驼铃》:“路漫漫,雾茫茫,革命生涯常分手,一样分别两样情。战友啊战友,亲爱的弟兄,当心夜半北风寒,一路多保重……”

祭扫结束后,李锦华带着家乡的特产看望唐伟母亲董秀英。刚进唐家门,看见唐伟母亲,李锦华就紧握住老人家的双手,“妈,儿子替唐伟看望您了!我和唐伟俩人战场上感情深厚、亲如兄弟,您就把我当成儿子吧!”

此后每年的清明节,李锦华总是雷打不动赴南京为唐伟祭扫,还买鲜花为其父亲唐连富扫墓。平时,他会打电话给远在南京的“妈妈”,嘘寒问暖。

多次邀请,让董秀英被李锦华的真心诚意所感动,2018年5月2日,李锦华将老人接到了宝应小官庄的家中。老人患有痛风,李锦华就不买辛辣和高嘌呤的食材;怕老人孤独无聊,夫妻俩包车带着老人去了淮安,参观了周恩来纪念馆和周恩来故居。

为老人尽孝,老人称他为“儿”

退伍时李锦华23岁,主动请缨到镇敬老院工作,出纳、副院长、支部书记、院长,一干就是31个春秋。院里先后有6位抗战老兵安度晚年,李锦华最喜欢和他们聊天,听他们讲抗战故事,有火线入党的,有战场上多次立功的,有在前线负伤的。他深知这些老兵是共和国的功臣,他们没有儿女,更需要有孩子关心,更需要有亲情的温暖。

李锦华为战友唐伟烈士祭扫

把每一位老人当作自己的亲人,了解他们的需求,耐心帮助他们解决生活中的每一个问题——李锦华总说要以真心换真情。82岁的五保老人陈立风身患胃癌,经尝便秘。李锦华给老人打扫卫生时发现坐便器时常不通,就亲自为她清理大便。老人难为情地说:“你是院领导,不可以干这个的。”可李锦华说:“您就把我当成您儿子吧,儿子为母亲做事情有什么不可以的呢!”

敬老院老人临终前,李锦华基本上都会守在床边,默默地看护老人,陪伴着他们安详离去,他先后为6位抗战老兵和近120多位孤寡老人养老送终。多年来,李锦华始终“以院为家”,每天第一个来,最后一个走,没休过一个完整的假日。他把这里当着第二战场,把他的青春年华全部奉献给了五保老人。拿他自己的话来说:“既然党和政府将老人们交给我,我就要负好责,当好勤务兵,要让所有老人都过得比在家更温暖、更快乐。”

很多人曾劝他说:“老李你真傻,凭你的本事和吃苦劲,随便去干什么事业,都比现在强!”对此,李锦华总是一笑了之。为改善老人生活,他起早贪黑地和大家一起自己种菜,把有限的经费节省下来,多让老人们吃上鱼肉。李锦华还一直兼职敬老院的花草管理员,一有时间他就蹲在花草中,不是松土施肥,就是打药修剪,把整个敬老院打扮得像个花园。为了让老人生活得更好,他还在院里搞创收,将老人们吃剩的饭菜用来养猪、养鱼。夏天,猪易生病,且虫子较多,每天他都要和饲养员一起打扫猪舍,观察生猪的情况。一天下来,他身上的汗味加上猪粪味熏得家人都不愿意靠近。可当看到生猪的出栏率高了,老人幸福地吃上猪肉时,李锦华觉得一切都是值得的。老人们都说,李院长其实就是个炊事员、保洁员、保健员、园丁……每天马不停蹄地张罗着这个“大家庭”里里外外的事。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李锦华的默默奉献得到市、县领导及社会各界和五保老人的高度评价,曾先后被授予的“市老龄工作十佳先进个人”“扬州市最美勤廉民政人”“宝应好人”“宝应县劳动模范”“优秀院长”“优秀共产党员”等多项荣誉称号。2017年1月当选为扬州市第八届人大代表。

为了战友的一句嘱托,他将战友遗物保管了28年,30年后,为了自己的一句承诺,他将战友妈妈从南京接到宝应生活,这就是老兵李锦华的信义人生。

猜你喜欢
宝应锦华饭盒
2016与1998年春季北大西洋海表温度异常的差异及成因
My Favourite Pet
Influence Factors Analysis of Sense of SchoolBelonging of High School Students
善报
江苏宝应荷藕
塑料饭盒异味巧去除
宝应水痘疫情的流行趋势
甜蜜的饭盒
倪家凤淮剧演唱会在宝应举办
饭盒里的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