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长恨歌》艺术手法赏析

2018-07-01 15:34陈孟
世纪之星·交流版 2018年1期
关键词:融情长恨玄宗

陈孟

[摘 要]阐述了《长恨歌》的艺术成就:在故事叙述推进和人物形象塑造上,诗人将叙事、写景和抒情三种艺术表现手法结合使用,融情入景、移情于景;诗人对于唐玄宗的“重色”和杨贵妃的“百媚”予以极力铺写和渲染。《长恨歌》就是歌“长恨”,“长恨”是诗歌的主题,故事的焦点,“恨”什么,为什么要“长恨”,诗人通过他笔下的故事,一层一层地展示给读者,让人们自己去揣摸,去感受。

[关键词]《长恨歌》;艺术手法

《长恨歌》是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所写的长篇爱情叙事诗,写的是唐玄宗和自己的宠妃杨玉环之间凄美的爱情故事。以喜剧始,以悲剧终。全诗从杨玉环入宫以生离死别的记叙,直至玄宗游仙境,都写得富余情韵,感情深沉,因而流传千年,传唱至今。

白居易的《长恨歌》并不是同其他叙事诗一般直接叙述出来,而是一层一层向读者展现,根据情节的发展,本身可以分四部分。

第一部分是安史之乱前后沿着时间轴运用写实手法进行描写,唐玄宗如何重色、求色,终于得到了“回眸一笑百媚生”的杨贵妃,贵妃进宫之后“新承恩泽”,自己的家人也“姊妹弟兄皆列土”,反复渲染得到了杨贵妃的玄宗沉湎酒色,不理政事的荒淫。

第二部分写安史之乱,玄宗出逃,在军队的逼迫之下,贵妃在马嵬驿香消玉殒,写出了“长恨”的内因,是整个悲剧的基础。作者有意的淡化了因玄宗的荒淫造成的安史之乱,着重写了皇帝和贵妃两人的生离死别,使读者在读到这篇诗歌时受悲情氛围的感染而不是进行理性的批判。

第三部分写失去了杨贵妃的唐玄宗的悲痛。在逃亡地四川他想杨贵妃“行宫见月伤心色,夜雨闻铃肠断声。”战乱结束后,回到了长安的唐玄宗,面对着池苑依旧,物是人非,感受到彻骨的寂寞与思念,作者对于唐玄宗如何思念杨贵妃进行了全方位、多角度的细节描写:“夕殿萤飞思悄然,孤灯挑尽未成眠。”“悠悠生死别经年,魂魄不曾来入梦”。其中“魂魄不曾来入梦”可以看作是一个过渡句,为下文二人仙境重逢做了铺垫

第四部分是全诗的高潮,也是技法上最了不得的部分,白居易运用了浪漫主义的写法,让杨贵妃再度登场。他幻想了玄宗找到道士帮自己寻找杨贵妃的灵魂,最后在蓬莱仙山找到了已经成为太真仙子的杨贵妃,以动人的笔触,详细描写了杨贵妃得知作为天子使的道士到来消息后的各种又惊又喜的动作神态,特别是以“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的形象殷勤迎接汉家的使者。 “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是对于爱情被命运所掌控,被政治伦理摧残的痛惜,此恨之深,已超越时空,点明了“长恨”这一主题,韵味无穷而又富有哲理。

《长恨歌》的抒写方法首先表现在对于浪漫主义手法的特别重视和巧妙运用。在故事叙述推进和人物形象塑造上,诗人将叙事、寫景和抒情三种艺术表现手法结合使用,融情入景、移情于景及借典型神态动作举止抒情等方法的运用使其具体体现。唐玄宗在逃往西南时,路途遥远而四处是黄尘、栈道、高山,秋景凄凉,此正是以悲凉环境来烘托人物的悲哀情思。面对蜀地青山绿水,唐玄宗不是欣赏享受,青山绿水在唐玄宗眼中和自己的心态一样寂寞悲哀,美景更增加了内心的痛苦。这就是融情入景,透过美景来写哀情,使感情又深入一层。“夕殿萤飞思悄然,孤灯挑尽未成眠”,从黄昏写到黎明,集中地表现了夜间唐玄宗被情思萦绕、孤苦伶仃而久久不能入睡的情景,运用的是借典型神态动作举止抒情的方法。总之,不管是从黄埃散漫到蜀山青青,还是从行宫夜雨到凯旋回归,不管是从白日到黑夜,还是从春天到秋天,诗人都是将叙事、写景和抒情三种艺术表现手法巧妙结合起来,给读者以全视角的艺术享受。

猜你喜欢
融情长恨玄宗
不时不食 融情于艺
融情入墨风规自远——记诗人书法家赵镇南
相思有尽处 长恨无绝期
李白《清平调词三首》析论
长恨双生
天遥地远,长恨鹊桥无归路
长恨杜兰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