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一铭
摘 要:日本作家芥川龙之介被认为是叙事“鬼才”,其短篇小说《地狱变》以反常的叙事手法,将小说中不可靠叙述者的美学原则运用得淋漓尽致。从不可靠叙述者的概说、《地狱变》中不可靠叙述者的内容体现、不可靠叙述者在文章写作中的功用三个角度出发,更好地分析这一小说美学理论在作品中的运用,更好地认识其对文章结构的重要价值。小说中不可靠叙述者的运用有利于文章主题的进一步彰显,增添小说的结构趣味与美学思想。
关键词:叙述者;《地狱变》;隐含作者;小说美学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8)20-0189-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8.20.119
叙事学是小说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19世纪60年代,美国学者韦恩·布斯《小说修辞学》被认为是西方现代小说理论的经典之作,是“20世纪小说美学的里程碑”。其提出的“隐含作者”“不可靠叙述者”等理论,成为当今叙事学领域的经典术语。在这一理论提出前,日本作家芥川龙之介于1918年创作了《地狱变》,其中的叙述手法渗透了叙事学早期的理论思想。作者以故事中某个人物之口向读者讲述了整个故事,不可靠叙述者的应用侧面反映了文章反封建王权、艺术至上的主题思想。
一、作者、隐含作者、不可靠叙述者
不可靠叙述者的提出与隐含作者和作者有着直接的联系。韦恩·布斯在《小说修辞学》中对三者的概念与关系进行了一定的阐述,从而揭示了小说创作的一种美学原则。作者是生活中真实存在的主体,其自身并不能真正参与到文本的叙述中。但作者需要将一定的情感道德、政治宗教观念渗透给读者,因此就有了隐含作者即叙事主体的出现。隐含作者其实是作者创建的第二个“自我”,现实中的作者依托其来表达价值观念。随着隐含作者概念的出现,小说叙事有了新的发展模式,从叙述者的角度出发创作小说成为一种独特的艺术手法。叙述者是故事的直接操纵者,是直接讲述故事的主人公。而隐含作者并不直接在文中“说话”,其形象是读者通过感知全文,总体把握建构而来。
由此可见,叙述者、隐含作者与作者的不同在于是否真实存在,叙述者与隐含作者始终存在于虛构的文本之中,是“纸上的生命”,而作者是现实中的人。叙述者与隐含作者的差异在于是否直接讲述故事,叙述者在文中流露的思想倾向通过文字就可展现,而隐含作者的思想倾向则不能从文字中判断,是读者进一步思考的结果。正因为这种差异的存在,从而产生了不可靠叙述者的概念。
不可靠叙述者在《小说修辞学》中的概念是指叙述者的叙述与隐含作者的规范不一致。这种规范是指作品中伦理、情感、信念、艺术等方面的标准。叙述者与隐含作者对作品有着不一样的认识,从而决定了读者在阅读时需要进行“双重分析”。与此同时,不可靠叙述者的存在,突破了传统小说的结构,形成了小说创作的美学原则之一。
二、《地狱变》中的不可靠叙述者分析
《地狱变》描述了一位服务于封建公侯堀川大公的画师良秀为了追求艺术至上的理想境界、把握真实的美,以残忍的手段对待自己的徒弟和女儿的故事。小说的开头叙述者便自报家门是服侍大公二十年的老仆人,之后的叙述以仆人的角度展开,对故事的前因后果加以解释。文章中不可靠叙述者的运用主要从两个方面体现。
(一)对待堀川大公的态度
小说的开头,老侍者作为故事的叙述者,充分表达了对堀川大公的仰慕与忠心,他的情感倾向从一开始就与小说中隐含作者的倾向相矛盾。众人把“大公的性格比之秦始皇、隋炀帝”,充满了暴力与残酷。叙述者却一再地为殿下辩解,“大公才不会对那些荣华富贵上心,他什么事情都关心,有一种所谓‘与民同乐的度量”。在老侍者这一叙述者眼中,他认为自己生来愚钝,而大公是一个英明的君主,他为君主的一切行为辩解,认为他的威风足以震慑百姓。叙述者与众人的观点形成了鲜明的对比,通过文字可以直接看到叙述者对君主的称颂,而隐含作者的思想倾向则是对封建王权的抨击。
关于画家良秀的女儿,隐含作者即大众认为是因大公好色从而霸占她,而老侍者再次辩解道:“大公中意良秀女儿完全出于对她怜爱小猴的孝行的欣赏,绝不是世人疯传的什么好色云云……”由此可见,从叙述者的角度出发,大公是他心目中的权威与神圣象征,他未认识到大公的残暴以及其所代表的封建王权制度的不合理。隐含作者想表达的规范则是对老殿下卑鄙无耻、残忍暴虐的批判。二者在对大公的评价上存在矛盾,成为不可靠叙述者的典型例证。
(二)对待画师良秀的态度
《地狱变》中不可靠叙述者的另一个成功运用集中在对画师良秀的评价。在良秀身上,突出体现了艺术与亲情的矛盾冲突。作者希望通过隐含作者传达的是画师良秀遵循的艺术原则。良秀为了展现最美好事物毁灭的痛苦,他面对烧死爱女的烈火平静而庄严地进行艺术创作,完成了“地狱变”中最触目惊心的画面。他的艺术悲剧是因其无法摆脱崛川大公财力和权势的压迫而导致,他自身就是一个“悲剧”的象征,不应该遭到世人一味地唾弃。
对比隐含作者的思想倾向,芥川龙之介采取了一种不可靠叙述者向可靠叙述者转变的写作手法。作为叙述者的仆人,一开始对画师的形容是“他的脾气,就是吝啬、贪心、不顾面子、懒得要命、唯利是图……”叙述者没有认识到画师所处的悲剧地位,不理解他的艺术原则,此时的叙述者与隐含作者的观念形成了对比。随着故事的发展,叙述者对良秀的态度有所转变,在小说美学结构上完成了不可靠叙述者向可靠叙述者的转变。老侍者在文中说道:“站在一旁的我,一辈子第一次觉得良秀是一个可怜的人。”由此可见,叙述者与隐含作者在一定程度上都看到了良秀在封建王权制度下为大公服务的悲哀。
综上所述,小说《地狱变》将不可靠叙述者的艺术手法发挥得淋漓尽致。叙述者与隐含作者对大公有着不同的认识,读者通过阅读叙述者的语言,对文章的主人公以及想要表达的思想主题产生怀疑。而对良秀的描写,作者在叙述结构上巧妙地设置了不可靠叙述者转变的过程,营造了一种神秘色彩。
三、不可靠叙述者在文章写作中的功用
结合《地狱变》的分析,不可靠叙述者的作用主要表现在结构与文章主题两个角度,总体上增添了小说叙述的美学色彩,为小说创作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
(一)增添文章结构趣味,激发读者阅读兴趣
小说中的不可靠叙述者往往既是故事的讲述者,又是故事的参与者。《地狱变》中的老仆人是贯穿全文的讲述者,也参与到各个画面之中。这种叙述方式打破了传统的 “主人公”讲述模式,选取作品中一个小人物作为新的视角,从而形成了“二重视角”,增添了小说的结构趣味。同时,叙述者所持的思想倾向经常与读者的阅读体验不完全相符,读者在阅读时需要进行“双重解读”,自己探索一系列的问题,一定程度上形成了读者阅读的距离感,加大了读者的思考空间,激发阅读兴趣。
(二)反讽色彩浓厚,深刻凸显文章主题
不可靠叙述者在文章中的设置对主题的表达极为重要,往往起到反讽的艺术效果。《地狱变》中,作者从叙述者的立场出发,故意颠倒黑白,把大公异化为一代圣人,把良秀描写成违反人伦五常的卑鄙小人,与隐含作者的立场形成鲜明对比,讽刺了封建王权制度蔑视一切的残暴。此外,叙述者与隐含作者对于良秀艺术理念的不一致,讽刺了艺术家处境的艰难。世人的侮辱使他清晰而深刻地体会了社会的虚伪,他对艺术的痴迷是他逃避现实的手段。
由此可见,不可靠叙述者作为小说创作的美学原则,对小说的结构与主题表现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这一叙述手段形成了作者引领与读者思考的健康形态,作品更具有互动性的艺术价值,文章主题表现更加引人深思。
总之,芥川龙之介的小说《地狱变》,以老仆人作为鲜明的叙述者,他回忆讲述一个有关画师良秀的故事。叙述者对他所叙述的故事作出评论和解释,与作者希望通过隐含作者传达的思想倾向构成矛盾,成为了不可靠叙述者应用的典范,这在一定程度上为韦恩·布斯在《小说修辞学》中提出系统的概念做了铺垫。将不可靠叙述者在文本中加以具体应用,能够增添小说的结构趣味,凸显文章的主题,從而为小说叙事艺术的发展提供一种新的视角,对今后的小说创作产生深远影响。
参考文献:
[1] [美]韦恩·布斯著,付礼军译.小说修辞学[M].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1987.
[2] [日]芥川龙之介著,楼适夷,文洁若,吕元明译.罗生门[M].南京:译林出版社,2010.
[3] 王芳.从叙事学角度评芥川龙之介《地狱变》[J].德州学院学报,2007(6).
[4] 黄丽霏.从叙事者角度看《地狱变》小说主题的表现[J].科技信息,2012(12).
[5] 冯爽.芥川龙之介小说中的不可靠叙述[J].赤子(上月旬),201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