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远山淡影》是石黑一雄首部长篇小说,自这部小说起石黑一雄树立起自己独特的叙事风格。《远山淡影》的叙事视角较为独特,正如石黑一雄所说“借用别人的故事来讲自己的故事”,书中充满了回忆、不确定的叙事,而且夹杂着符号叙事的书写,体现出建构在“记忆”身份基础上的虚幻深渊。本文即以此为出发点,对石黑一雄《远山淡影》的叙述视角进行探究。
【关键词】石黑一雄;《远山淡影》;叙述视角
【作者简介】宋波,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
一、引言
石黑一雄作為日裔的英国作家,与奈保尔、拉什迪并列“英国文坛移民三雄”。继1989年石黑一雄获得英国文学最高奖布克奖后,又于2017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远山淡影》是石黑一雄首部长篇小说,自这部小说起石黑一雄树立起自己独特的叙事风格。《远山淡影》以第一人称悦子为叙事线索,整个小说在三个悦子的回忆中跳跃蹦跹,展现了过去与现在、回忆与现实、日本与英国的多重声音。《远山淡影》虽“没有固定的主题、没有清晰的脉络、没有确定的结局”,但其主线较为明确:一条线索是居住在英国的悦子,其大女儿景子自杀,小女儿妮基回来探望悦子;而景子与妮基属于同母异父的姐妹,景子被迫随着悦子从日本来到英国,但过得很抑郁,与家庭其它成员关系也不好。另一条线索则是悦子对于日本的记忆,描述的是日本二战后母亲佐知子不顾女儿万里子的心理感受把女儿万里子带到美国的故事。直到小说结尾二条线索合并读者才知道佐知子即悦子,万里子即景子。
《远山淡影》的叙事视角较为独特,正如石黑一雄所说“借用别人的故事来讲自己的故事”,书中充满了回忆、不确定的叙事,而且夹杂着符号叙事的书写,体现出建构在“记忆”身份基础上的虚幻深渊。《远山淡影》中悦子母女作为移民家庭,她们把日本记忆作为过去思维、想象的混杂物,但“从来没有而且以后也不会融入过去的文化意识形态,因为她们无法避免的属于彼此纠结的多重文化和历史的附属品,并且同时属于多重而并非某一确定的家园”。正是这种创伤记忆下的身份不可靠叙事,让《远山淡影》问世后便受到学者们的关注。如一些学者从麦克·佩特里回忆和身份叙事入手,表示“记忆和身份的关联依靠修辞性的自我欺瞒来实现”;凯瑟琳·沃尔则表示《远山淡影》从叙事模式上对传统的不可靠叙事发起了挑战;也有一些学者从费伦的记忆和现实双重叙事路径入手,认为《远山淡影》是一种动态的叙事过程,等等。而本文基于以上研究成果,从费伦动态叙事理论、韦恩·布斯不可靠叙事理论以及符号学叙事三个角度阐释石黑一雄《远山淡影》的多重叙述视角,阐释三者融合下对《远山淡影》叙述的错综影响,以方便读者对小说真相的理解和透析。
二、当下与回忆的双重叙事
费伦动态叙事理论认为,“叙事并不仅是连续事件相加”。在故事层面,事件有无限的可能和顺序;在话语层面,则可用多种叙事形式。《远山淡影》中悦子虽然是第一人称叙事,但悦子既是叙事焦点、也是人物焦点。通过悦子的叙事,可以透视悦子对景子的影响、生活在日本的佐知子与女儿万里子的生活与心路历程。从这点来看,《远山淡影》叙事的聚焦点并不只是对世界故事的叙述,也反映出叙事者对世界观察的角度,两种叙事相互作用共同影响着读者对发生于小说世界中故事的感受和观察视角。
当下与回忆的双重叙事不仅表现出《远山淡影》表面近乎平淡的叙事下异常“巨大的骚乱”,而且双重叙事的不断交叠和竞争也使小说逐渐酝酿出巨大的能量,并使小说叙事成本的内隐效果逐渐显现。小说中,石黑一雄的人物叙述者们常常分裂为“外故事叙述者”和“同故事叙述者”,但这种分裂实际表现了人物的心路历程,是以另一种身份直面创伤、直面过去。比如文中悦子作为第一人称和幸子合并,告诉读者她、幸子和马里子母女去早稻山远足,而在远足快结束时悦子才说明自己为什么对二十多年前的这次记忆一直铭记于心,是因为女儿景子在远足那天过得非常开心,“我们坐了缆车”。可以看到,两种叙事的版本并不一样,但正是这种双重叙事,让悦子不再仅是故事的叙述者而发声,而是以人物的身份在叙述事件之外独立,从而使悦子这一人物的创伤彻底暴露,也反映了悦子对以往人生不堪的虚荣与愧疚。
综上所述,石黑一雄在《远山淡影》中使用当下与回忆的双重叙事,这种叙事既可以推动情节发展,也是石黑一雄为叙述者本人设计的、既可以为自己辩护又能为读者设谜的、存在于真实与撒谎之间的艺术。叙事者通过双重叙事既揭露了往昔的回忆,又在搪塞中表达出辩护与愧疚,而真相也正从这种“漂浮的文字”中被获取。
三、不可靠叙事
韦恩·布斯在《小说修辞学》中认为“可靠的叙述者在讲述时与作品(作者隐藏)的思想秩序相符合,而不可靠叙述恰恰反之”。简而言之,当小说中叙述者并非是全知全能的作者时,叙述者作为人物推动故事时与作者产生差异,而对于读者来说这时的叙述者就是不可靠的,叙述者因为种种原因规避了真相,而真相恰恰是读者想要了解和把握的。不可靠叙述正是通过错误的报告、错误的解读和评价引发读者对作品深层“不一致”的思考,并揭示这种“不一致”下作品隐藏的深层意蕴,从而使读者更客观真实地把握作品的内涵。
石黑一雄在《远山淡影》中用人物的不可靠叙事来表现作品叙事层面的深刻内涵,尤其是主人公悦子的叙事与真相充满了分歧和争议,而石黑一雄在作品中也借悦子之口承认“记忆是多么地不可靠”,“记忆常常被环境扭曲”,正是悦子断断续续的记忆碎片揭露了悦子内心的愧疚与虚荣——悦子没有办法直面已经做出的错误判断,固执己见的把长女景子从日本带到英国导致长女长大后自尽。悦子悔恨而内疚,喋喋不休地重复自己多年以前在日本认识的一对母女,对自身和景子身上发生的所有事情不正确解读和评判,又以次女所说的“你是最不应该为此受责的”为借口为自己开脱,导致读者站在次女的视角错误判断母亲的伦理认知。直到小说最后悦子才说出了愧疚的真相:“一开始我知道(景子)来这里不会开心,我还是执意带她来。”
由此可知,在《远山淡影》中石黑一雄借用不可靠的叙述来关注生命个体的真实感受。通过不可靠叙事的建构,读者最开始很容易陷入与叙述者一样的立场,这与作者的主旨相悖,然后通过揭露真相,让读者通过叙述者不可靠叙事构建的欺瞒中瞬时清醒,从而更具体清晰地体现出作者赋予小说的思想主旨。
四、符号化叙事
赵毅衡认为,“符号化叙事即使用符号作为手段对一串事情进行再现,而且在排列这些事情时又具备‘可追踪性,而符号有所指的过程即是叙述”。就小说的创造来看,读者阅读小说的过程即解析叙述者发出一连串符号的过程。随着解析的加深,读者越来越靠拢作者的隐藏意图。石黑一雄的《远山淡影》中叙事是杂乱无章、充满不确定性,但是石黑一雄巧妙地利用符号进行叙事,可以帮助读者越过阅读的重重阻碍,从而更直接确定地寻找到作者所隐藏的叙事真相。
一方面,《远山淡影》中通过一系列符号来表现悦子母女性格中的悲剧感。如万里子喜欢“小猫”,想把小猫送给悦子为其寻求一个家,这象征着万里子对家、对归属感的渴望,但最终小猫没有人收养,正象征着万里子最终无所依傍只能结束自己生命;又如“悦子手中的绳子”正象征着死亡,也隐喻景子最终以此结束生命。另一方面,《远山淡影》利用符号交流展现了时代和社会环境对悲剧的影响性,如绪方先生不耻于日本年轻人对传统价值观蔑视,二郎则瞧不上老辈人的固执守旧,而这些符号化叙事也彰显出日本二战后多元意识形态共存的社会环境,而悦子出身富贵人家,接触西方文化较多,在特殊背景下势必倾向于移民欧美国家。
可以看到,《远山淡影》中通过符号化的叙事学,尤其是分化的叙述主体给出的符号信息,可以更好帮助读者理解小说中的双重叙事和不可靠叙事,从而使读者更准确地把握小说的精粹。
五、结语
石黑一雄《远山淡影》在叙事上颇具个人风格。其采用双重叙事,既体现了其为人物叙述者设计的“迷惑表象”,又由此引发了读者对真相和谎言的探索和判断。而在这其中,小说叙述者不可靠的叙事以及符号化叙事又使读者在搪塞中充满了解读,在暗示中捕捉真相。叙述者每一次话语的转换、交锋又会让读者听到不同的声音,并由此窥探和判断。显而易见,石黑一雄正是用这种特殊的叙事风格打破了传统小说的线性叙事和话题的逻辑性。
参考文献:
[1]翟世镜.当代英国小说[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8.
[2]石黑一雄.远山淡影[M].张晓意,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11.
[3]Gilroy P.The Black Atlantic:Modernity and Double Con-sciousness[M].London:Verso,199.
[4]Petry,Mike.Narrative of Memory and Identity.Frank-furt:Peter Lang,1999.
[5]Walls,Katherine.The Remains of the Day and itsChallenges to Theories of Unreliable Narration.Journal ofNarrative Technique,1994,(1).
[6]Phelan,James.Why Narrators Can Be Focalizers—and Why It Matters.Willie van Peer and Seymour Chatman(eds.)New Perspectives on Narrative Perspective.Albany:State University of New York Press,2001.
[7]Rushdie,Salman.Imaginary Homelands[M]MLondon:Pen guin, 1992.
[8]Rimmon-Kenan,Shlomith.Narrative Fiction:Con-temporary Poetics.London:Routledge,1983.
[9]Ishiguro,Kazuo.A Pale View of Hills.London:Faber& Faber,1982.
[10]Booth,Wayne C.The Rhetoric of Fiction.Chicagoand London: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1961.
[11]赵毅衡.文学符号学[M].北京: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98.
[12]郭德艳.历史、创伤与个人记忆——评石黑一雄的小说《远山淡影》[J].世界文化,2017(12):39-41.
[13]孫艳琳.留白:深情与克制——略论石黑一雄的《远山淡影》[J].山东文学,2018(1):115-117.
[14]刘玲.逃避还是直面——石黑一雄《远山淡影》中的叙事判断[J].太原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2):86-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