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慧英
【设计理念】
《笠翁对韵》对仗工整,韵律和谐优美,内容上至天文,下至地理,并汇聚了神话故事、历史故事、古典诗词……可谓包罗万象,是学生学习诗词技巧极佳的启蒙读物。但正因为它内容的博大精深,尤其个别篇目涉及的典故较多,学生读起来不免晦涩难懂。故对于这部优秀传统文化经典,教学必须契合儿童身心发展特点,精选内容,扬长避短。学习活动应选择恰当的形式展开,以期在愉悦的氛围中体验、传承中国传统文化,激发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字的浓厚兴趣,积淀文化底蕴,提高语文素养。
【教学目标】
1.通过对读、打拍子读、接读等多种形式,正确、流利、有节奏、有韵味地诵读,体会对韵文的特点。
2.链接相关古诗、成语、典故等理解内容,领略其博大精深,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积淀学生的文化底蕴。
3.感受语言的对称美和声律美,激发学生积累与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兴趣。
【教学设计】
一、故事导入,激发兴趣
1.同学们,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个名人故事,想听吗?(讲述《梅妻鹤子的
故事》)
2.这个美好的故事流传下来,被写成了11个字,谁来读一读?(出示:疏影暗香,和靖孤山梅蕊放。)(指名读)
3.林和靖在他的《山园小梅》中这样描述梅花——(出示: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疏影暗香”就出自这首诗,是专门写梅花的香味和姿态的。一起读一读。
4.再看这一句——(出示:轻阴清昼,渊明旧宅柳条舒。)这个句子里,也有一个名人,知道是谁吗?
5.陶渊明特别喜欢田园生活。他的宅院里种有五棵柳树,人称“五柳先生”。五柳先生的住宅有五棵大柳树遮阴,那感觉一定——(很凉快,很舒服。)
6.是呀,“轻阴清昼”,舒服凉快,谁能把这种感觉读出来?
7.把两个句子合起来,
就是——(齐读)疏影暗香,和靖孤山梅蕊放;轻阴清昼,渊明旧宅柳条舒。
8.上下两句放在一起读,感觉怎么样?
9.上下两句合在一起,是一个对子。
【设计意图:听故事,是学生喜闻乐见的一种学习方式。韵文中的这个十一字对,单从字面上看,学生不易理解,更无法体会对子的妙处。通过故事引出对子,既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又避免了繁琐的讲解,便于学生整体理解。】
二、五读对韵文,体会
特点
一读对韵文,整体感知
1.把美好的故事写成一个个有意思的对子,这对子就出自《笠翁对韵·六鱼》。同学们放声读一读,注意多读几遍,做到读准、读通。(出示选文,生自由朗读。)
2.带拼音、去拼音等多种形式朗读展示。
二读对韵文,找准对子
1.这里的“对”就是对对子的意思。一个字对一个字叫一字对,两个字对两个字叫二字对,依此类推。现在老师和大家玩一个小游戏,我出几字对,你们快速读出相应的内容。
2.生根据要求找对子、读对子。
【设计意图:《笠翁对韵》是由一个个对子组成的,归根结底要回到对子上来。通过一字对、二字对等对子的找、读,学生在反复练读中初步体会对子的形式,为下面发现对子的特点做好铺垫。】
三读对韵文,读出深意
1.再来难一点的,这回,请竖起小耳朵,听好老师朗读的高低、长短、快慢,你要对出一样的节奏。(师生对读,根据意思变换节奏。)
2.老师在读这个五字对时,声音为什么那么委婉悠长呢?想想这个对子描绘的画面,体会体会。(出示:月明山寺远,风细水亭虚。)(生交流自己的理解,再有韵味地读对子。)
3.原来,这对子是两幅美景,我们一起读一读。
4.那这七字对为何会读得铿锵有力呢?(出示七字对:壮士腰间三尺剑,男儿腹内五车书。)(生交流、朗读。)
5.相机补充“三尺剑”“五车书”的典故。(播放录音故事)原来这三尺剑说的是《刘邦斩白蟒》的故事,我们一起读一读。
6.看来想要成为栋梁之才,就得像刘邦一样有胆识、有志向,像惠施一样有学问、有知识。一起读。
【设计意图:本课将读贯穿课的始终。本环节巧妙选取了节奏、语调对比鲜明的两组对子,将学习典故、理解内容、感知特点等多方面的内容,都巧妙地安排在了“朗读有味”这一目标下,可谓润物细无声。】
7.内容不同,读起来味道也就不同。你知道其他对子对的是什么内容吗?根据注释思考一下。(生根据注释交流理解,师相机出示图文:A.食物;B.树木;C.衣服;D.花朵;E.名山,相机介绍《愚公移山》的故事;F.名人。)
8.一篇短短的对韵文中有食物对,有花朵对,有名山对,有人物对,还包含有很多历史、神话故事,真是包罗万象。
四读对韵文,体悟形美
1.弄明白了内容,那对起对子来就更有味道了。这回我们把中间的“对”字去掉,直接来对,行吗?(师生去掉“对”字,长长短短对对子。)
2.对着对着,对子的节奏出来了,对子的特点也跟着出来了,你们发现了吗?(相机板书:字数相等、类别相同)
3.字数相等、类别相同,这种语言上的对称,我们叫它对仗。(板书:对仗)
4.对仗的文字,读起来特别富有节奏,还便于记忆。不信,咱们来试一试。以小组为单位,选择喜欢的方式有节奏地诵读这些对子。可以拍手读,可以摇头晃脑读,还可以表演读。(小组合作练习)
5.小组展示。
【设计意图:学生天生就是探究者、发现者。前期的一读、二读、三读,学生
在语调的高低、长短、快慢中反复对读,对出了对仗的形式美、节奏美,但这个特点的发现主动权应当还给学生,他们在朗读中感悟,
在朗读中发现了《笠翁对韵》的语言秘密,发现了传统文化的魅力,这就是学习的乐趣。】
五读对韵文,品味音韵
1.《笠翁对韵》把这么多的对子组成一段,不仅对仗,富有节奏,读起来还和诗歌一样有韵味,这是为什么呢?
2.你们看,句子末尾这些同韵的字,我们就叫它“韵脚”。它们的韵母有些是“u”,有些是“ü”,在古代都属鱼韵,因排在《笠翁对韵》第六篇,所以叫——六鱼。
3.现在,让我们男女生合作读读《六鱼》,体会一下它独特的韵味。(男女生配合读)
三、小儿对韵,推进阅读
1.这么有意思的對韵文出自明末清初的大文学家、大戏曲家李渔之手,他号笠翁,他的这本书就叫《笠翁对韵》。(出示:李渔简介)
2.博学多才的李渔,通过《笠翁对韵》给我们传达了丰富的知识,还教会了我们如何对对子。你们学会了吗?瞧,老师给大家出了个《小儿对韵》,先在小组里练一练。
出示:风对( ),来对
( ),花红对( )。
雄狮对( ),鸣虫对
( )。
唐太宗,( ),唱歌对
( )。
日行千里路,夜读( )。
翠柳鸣啼两黄鹂,青天直上( )。
柳绿花红,烟花三月下扬州;
山清水秀,风光四时
( )。
3.(展示交流修改)瞧,发挥集体的聪明才智,我们的《小儿对韵》就对出来了,一起读读自己的作品。
4.《笠翁对韵》博大精深,它是我们每一个长大了梦想要成为作家、成为诗人的小朋友的必读书。课后多读多背《笠翁对韵》,即便将来不当诗人,也能增长知
识,提高我们的文学修养。
【设计意图:遵循教材内容的特点,遵循儿童学习的规律,学以致用,是对学习者最大的鼓励和奖赏。学生在尝试、挑战中,学习并使用祖国语言文字,这是对优秀传统文化最好的继承和发扬。】
(作者单位:江苏海门市通源小学)
责任编辑 郝 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