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金秀
【摘要】苏教版小学语文中的寓言按照寓意来分,主要有三大类。一类是品德教育,如《蜗牛的奖杯》《鹬蚌相争》。第二类是引导学生辩证看待问题,如《一路花香》《谁的本领大》等。第三类是引导学生懂得尊重客观规律,实事求是看待事物,如《揠苗助长》《滥竽充数》等。那么,如何通过有效的教学让小学来充分揭示出小学寓言所表达的深刻道理?对此,进行探讨研究。
【关键词】小学语文寓言教学教学策略一、寓言教学策略在不同年段有所不同
以低年段二年级《狐狸和乌鸦》一文为例,我们可以确定以下教学策略:
1.情景剧表演,内化理解
把情景剧表演作为一个非常重要的教学策略。《狐狸和乌鸦》一文,可让学生戴着狐狸和乌鸦的头饰演一演。表演之前,老师要认识到,这样的课堂表演,是帮助学生理解课文、想象情景、参与创造的过程。并非是一个好玩的游戏,或者是课文情节在课堂中简单呈现。表演前,教师要对学生表演给予指导。只有充分指导才能够让学生在情景剧的动口、动手、动脑、动表情的活动过程中内化对课文内容和语言形式的领悟和理解。
2.角色参与,领悟寓意
对于低年段学生而言,“道理”的提炼需要不露痕迹。《狐狸和乌鸦》可以启发孩子进行以下的思考:当狐狸嘴里叼着一块肉,站在大树上,它心里在想着什么?狐狸一次又一次对乌鸦说奉承话,如果你正好看到这一幕,你想对乌鸦和狐狸分别说什么呢?狐狸叼着肉溜走了,只剩下呆呆站在大树上的乌鸦,你会怎么想,怎么对乌鸦说呢?从这些问题入手,引导学生对故事中的“角色”形象展开讨论,并进行合理的评论,从而领悟寓言的深刻寓意。
以高年段五年级《狐狸和葡萄》一文为例,我们可以确定以下教学策略:
(1)言意互及、言意兼得
高年段的寓言教学策略要结合学段特点、学生的需求和文本的特点来定位。《狐狸和葡萄》的教学策略,可以先抓关键词句,体味语言,感悟形象,进而理解寓意。教学时,我们通过启发,让学生思考:“有些人没能力的人,无法完成事情,却编造理由说时机还没成熟,这样的寓意,作者通过什么样语言形式、角色形象呈现出来的?”让学生在寓意的理解下,深入揣摩《狐狸和葡萄》寓言独特的外在语言形式、内在的角色特点。学生在言意互及、回环反复的过程中,深入领悟和内化寓言独特的文本结构,有趣的角色形象,精警的人物语言表达。由此一个到此一类,有效提升学生的语文能力。
(2)有效拓展,发散思维
高年段的寓言教学仅停留在语言和寓意上是不够的,还要依托文本,以文本为例子来有效拓展,发散学生思维,提高学生思辨能力。包括《狐狸和葡萄》在内的诸多寓言,大多揭示了人性的败坏、社会的不堪等负面东西。当然,我们有必要让学生认识社会的复杂性、多样性;但我們更要转化负面东西,给予学生正面的、有启迪的东西。教学中,我们不能停留于批判狐狸酸葡萄心理这个层面上。我们可以激发学生思考:狐狸“够”不着葡萄,还可以用哪些方法去“够”呢?如果狐狸退而求其次,可以找到哪些东西充饥呢?这种“酸葡萄”心里,你怎么看呢?凭借教材进行拓展启发,然后在师生、生生交流中培养学生思辨能力、审美能力、学会正面解决问题的意识。同时,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口头编一个小故事,规劝那些具有“酸葡萄”心里的人要有正确的心态。这样的教学策略,能够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和语文核心能力的提升。
二、年段不同,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是相同的任务
1.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提炼总结寓意,充分培养学生思维的广度
以《狐狸和乌鸦》来举例,很多老师在课堂中总结出“闪光的东西并不都是金子,动听的语言并不都是好话”的寓意,并作为唯一寓意要求学生掌握。寓言往往蕴含着丰富多样的寓意,我们完全可以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视角体味不一样的寓意。《狐狸和乌鸦》一课,可以分别从狐狸、乌鸦的角度来进行总结。从乌鸦角度看,乌鸦从开始不为所动到有所心动到最终陶醉忘形而张嘴丢肉,得出我们在别人奉承中,要保持清醒头脑,不轻易上当受骗的道理。我们可以总结出,善于甜言蜜语说奉承话的人也会得到一时之利。
选择的视角不同,得出的看法就不同。教学中,我们不能刻板地给一个寓言类文本贴一张唯一的标签,在不偏离社会主流价值观的前提下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或层面体会文本寓意的丰富性,多样性,有效培养学生思维的发散性和敏锐性。
2.引导学生区分浅层次寓意和深层次的寓意,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度
寓意有浅层和深层之分。浅层道理是由此一个到此一类的概括总结。比如,在《狐狸和乌鸦》故事里,狐狸说了许多奉承话,乌鸦喜欢听奉承话上当受骗。这里寓意的浅层性道理是喜欢听奉承话的人容易上当受骗。深层性道理由具象故事情节上升到抽象的精神层次。这里深层寓意是辨别能力不强的人是在放在哪里都容易失败的。
总之,弄清楚小学语文教材中寓言的来源与分类,并在教学中采取有效的措施,才能让学生真正地理解寓言,学以致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