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东方IC
新闻事件:3月26日,百度公司董事长兼CEO李彦宏在中国高层发展论坛上发表讲话,谈及数据和隐私问题时表示:“我想中国人可以更加开放,对隐私问题没有那么敏感,如果他们愿意用隐私交换便捷性,很多情况下他们是愿意的,那我们就可以用数据做一些事情。”这一说法在网上引起了热议。
什么叫“曲线神助攻”?这大概就是:那边Facebook(脸书)正因数据泄密门遭遇了有史以来的最大危机,市值暴跌、声誉受损,其创始人兼CEO扎克伯格为此不得不登报道歉;这边却是百度CEO李彦宏用一句自带争议性质的话,吸引了很多原本对准扎克伯格的“炮火”。
平心而论,李彦宏的部分立论框架是站得住脚的。比如说将碎片化数据纳入大数据的“大盘子”,会令其威力呈指数级上升,这无疑是对大数据作用的精准把脉。实质上,“得数据者得天下”在信息化时代也已逐渐成为常识,所以当下那些互联网企业都想攥住用户信息这笔“金矿”,拼命从中“掘金”。
怎么“掘金”?那句“很多情况下他们是愿意(用隐私交换便捷性)的,那我们就可以用数据做一些事情”,或许代表了很多企业的想法:利用公众的为了服务便捷性愿意“让渡隐私”的心态,去对个人信息进行采集、征用——哪怕是不告而取的。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自然人的个人信息受法律保护。任何组织和个人需要获取他人个人信息的,应当依法取得并确保信息安全,不得非法收集、使用、加工、传输他人个人信息。现实中,很多用户注册网络账号或使用某个功能时,网页会显示一个或多个“协议”选项,并默认勾选。这可能就是“中国人愿意用隐私交换便捷”的立论来源。殊不知,这种“愿意”带有很大的欺骗和强迫成分。其一,商家未尽到明确说明和告知义务,未取得明确授权,而是“默认”用户与其签订协议。其二,用户被“默认”签订的是包含数十上百条晦涩难懂的合同文本,隐私收集条款则隐藏其中。在这种情况下,用户不可能看到隐私条款,更不可能有同意或不同意的选择余地,而是直接掉进商家设置的陷阱,被“收割”了隐私。
此外,为用户提供便捷是互联网企业的本质属性,也是其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根本。但为用户提供便捷不代表必须收集、利用隐私,尤其是利用无关信息,如提供天气预报功能的App读取用户通信录就存在“流氓软件”嫌疑。
也就是说,虽然现实中用户确实享受了便捷,“放弃”了隐私,但不合理的现实不能推导出相应的逻辑正确性。为用户提供便捷并由此赚取利润是互联网公司存在的前提,不代表提供便捷必须以用户放弃隐私为前提,更不代表人们“愿意用隐私交换便捷”。如果打着“中国人愿意用隐私交换便捷”的旗号肆意侵犯用户权益,显然低估了用户的智商和容忍度。(据《新京报》《北京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