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书利 肖红静
摘 要:学生社团活动是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重要路径,进一步规范社团的管理与实施,有助于增强社团活动的方向性与目的性。本文拟在分析学生社团活动规范管理与实施的基本概况条件下,探讨当前学生社团活动规范管理与实施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学生社团活动规范管理与实施的具体策略,旨在促进社团活动的高质量、高效率运作,使得学校社团真正成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载体。
关键词:学生社团;社团活动;规范管理;实施研究
中小学阶段良好的兴趣爱好和行为习惯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和创新精神,也对于学生将社团学习内化为学习自觉行为发挥着事倍功半的作用。社团活动可以开设很多种,这就需要充分调动师生的积极性并优化配置各种教育教学资源,提高社团活动的实效性和可操作性。
1 社团活动规范管理与实施的基本概况
1.1 社团活动及社团管理的内涵
社团活动,指的是在专业老师的指导下,某些有共同兴趣爱好的学生相聚而成的互益组织。社团管理,广义的社团管理指为了实现某种目的而进行的决策、计划、组织、指导、实施、控制的过程;狭义的社团管理指学校按照一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系统地对社团老师、学生、家长进行合理规范性要求。
1.2 社团活动规范管理与实施研究的意义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良好的兴趣爱好和行为习惯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和创新精神,也对于学生将社团学习内化为学习自觉行为起着事倍功半的作用。学生社团是学校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学生课余文化的主要载体,是学生素质拓展的重要舞台。本文针对“学生社团活动规范管理与实施研究”,研究社团如何通过开展贯穿校内外的活动,以发展学生个性特长,研究学校社团参与社区和社会实践活动,以获取直接经验,发展实践能力,能够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适应社会需要打下基础。
2 当前学生社团活动规范管理与实施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理論与实践联系不强
学校社团的发展目前已经引起了国内外专家的高度重视,但对学校社团的研究还只限于宏观研究,好多学校社团还是拘泥于学校这一狭小的范围,重视知识的传授,轻视实践能力的培养;重学习结果,轻学习过程;重间接知识的学习,轻直接经验的获得;重教师的讲授,轻学生的探索。[1]这种现象不仅造成学生学习兴趣下降,学习负担加重,探索精神萎缩,而且极大地妨碍了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影响了教育方针的全面贯彻落实,阻碍了创新人才的培养。
2.2 特色性与针对性不强
如何能让所有学生在社团活动中有所收获,是一节活动课重点研究的内容之一。但当前诸多学校的社团活动缺乏特色性与强针对性,最典型的就是很多学校老师对学生学情的把握不够全面与深入,导致参加同一社团的学生水平参次不齐,从而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课堂的高效完成及知识的完美掌握。
2.3 师资力量有待加强
由于当前很多学校对于社团指导老师的地位没有予以明确的肯定与确认,致使相当一部分社团没有专业的或者固定的指导老师,甚至一些社团根本就没有指导老师。社团活动中师资力量的缺乏,导致很多社团活动缺乏明确的发展目标与发展规划,也造成了社团活动缺乏文化的润色与支撑。
3 学生社团活动规范管理与实施的具体策略
3.1 完善社团结构框架,规范社团活动管理
完善的社团结构框架是学生社团健康发展的前提与基础。而建立健全社团结构框架需要从以下几点着手:学校负责布置别具特色的各社团活动场地;社团老师学期初制定规章制度,上交工作计划,写好每期教案,使社团活动能够有序顺利开展;期末做好社团活动小结;各年级团小组长和各社团负责部门按时检查考勤评比;学期末按社团老师和学生出勤率以及社团成员参赛获奖情况评选出优秀团队辅导教师、优秀团员和精品社团等等。[2]只有构建完善的学校社团活动管理目标、内容、方法、途径、评价体系等,才能进一步规范各社团的管理制度,促使老师认真做好活动前的准备工作,使工作有方向、有目的,进而引导社团健康和谐发展。
3.2 搭建社团活动平台,强化理论与实践联系
学校社团要为有一定特长和艺术兴趣爱好的学生搭建成长平台,发展学生的兴趣特长,也可以借此提高学生的实践活动技能,促进学生被动的学习为主动学习,掌握活动、学习、探究的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良好的道德情操、审美能力、组织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3]同时,在前期实验研究的基础上,还要紧密结合学生的学情,书写规范教学教案,形成教学理论内容,直接应用到社团活动当中,让学生在做中学、在学中做。另外,还要在课题研究基础上,结合学生的学习及掌握情况,撰写相应的课题研究报告,形成教学理论体系,完善教学策略。
3.3 积极研发校本教程,形成“三位一体”管理模式
各社团要注重校本课程的研发,并逐步形成成熟的社团活动课程教材。诸如,学校可以根据问卷调查学生的需求,获得适合学生社团管理的的内容、方法、原则、途径;通过举办小型体育运动会、社团文化艺术节、画展、经典诗词朗诵会、成语英雄等实践活动,提高各社团的针对性、形象性、指导性、监督性等等。同时,在社团管理过程中要多方位、多途径做到管理方案的切实有效,努力促进学校、家庭、社会的协调一致,即学校进行学习教育、家庭做好后勤保障、会提供现场实践的“三位一体”管理模式,使学校社团真正成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载体。
3.4 开展特色社团活动,实现社团多样化发展
全面提升社团整体水平,造就知行统一、德才兼备的合格学生。根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根据不同年龄段学生的心理、生理特点,针对学生三观,分阶段、分层次开展不同特色的社团活动。譬如,学校可以对每学期的社团活动定下详细的规程,让同学们有章可循,有据可依;每学期除了社团例行活动之外,还要带社团走出校门,走向社区,走向社会参加社会实践,增长见识开阔视野;[4]实行社团老师和社团成员双向评价,最终积分计入个人量化,对优秀者提供物质和精神奖励等等,实现社团形式的多样化、社团形式的阵地化与社团评价的具体化。
3.5 提升师资力量,强化社团活动支撑力
指导学生社团活动,对教师有着很高的要求。因此,加强教师的学习和培训研究是社团活动开展的前提和基础。对于指导教师的学习和培训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指导教师所辅导的社团的专业知识的基本技能,二是提高教师对于开展实践活动的指导能力和相关业务水平。
总之,学生社团作为开展素质教育的重要载体,不仅是课堂知识教育的拓展与延伸,而且还是学生开展自我教育与管理的关键场所。因此,加强对学校社团活动规范管理与实践的研究,一方面可以增强理论知识与实践活动的联系,另一方面也可以增强学生的综合素养,进而为社会培养高素质、高能力的现代化人才。
参考文献
[1]杨燕,冯荣荣.浅谈高校学生社团规范化管理与情感化管理[J].科教导刊(上旬刊), 2012(02):199-200.
[2]孙琳艳.高职校学生社团活动管理机制探究[J].《科技资讯》,2013(28):194.
[3]肖云,王瑞杰,蔡建碧.提高大学生社团活动质量的思考——基于对重庆市200名高校社团干部与403名社团成员的调查[J].高校辅导员学刊,2010(05):40-44.
[4]彭玉京.高职院校社团活动管理的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J].职大学报,2010(04):140-141+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