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广
摘 要:本论文分析了油田四化建设开展后的油区治安新特点,以及当前是如何在新形势下开展护卫工作的,提出了改变以往传统的工作方式,找到新思路、新方式,来应对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增强护卫队伍在新形势下服务油区、服务生产的能力。
关键词:新形势 四化 油区治安 护卫
一、基本概况
河口护卫大队隶属于河口采油厂,负责河口采油厂两市三县四区(滨州市和东营市的无棣县、沾化县、利津县、河口区、北海新区、黄河三角洲自然保护区以及济南军区生产基地)5300平方千米的油区治安稳定工作。
二、存在问题
河口采油厂生产区内,村庄密布,人口众多,地方百姓普遍存在着“靠油吃油”的思想。采油厂的油井和各种管道等设备与村庄比邻交错,油区道路四通八达,巨大的利益诱惑,低廉的作案成本促使盗窃原油、破坏油田生产设施等案件频发,并围绕盗油行为衍生出一系列非法生产作案工具,非法运输,非法收油点、炼油点等产业链条。
1、油区发案特点
一是涉油犯罪呈现团伙化、职业化、智能化。不法分子分工明确,从踩点、布哨、盗窃、护送、销赃等多个环节,形成了组织严密的职业链条。团伙内部组织严密,各个环节的成员多为团伙头目临时雇用,互不联系,抓住一人和打击一个环节,难以撼动整个团伙核心,不能根除不法团伙。
二是涉油作案工具更加现代化。作案方式更加隐蔽,油区盗油作案手段不断升级。有的利用大型运输、通讯工具行盗,有的运用电焊机、发电机、电锯、法兰盘等专业设备进行打眼、安装盗油阀门放油,同时在打眼处进行伪装,或把盗油管线引出一两千米放油,隐蔽性大大增强。
三是作案迅速,现场滞留时间短。井口作案由以往在作案现场装袋子的方式改为向集装厢车、面包车、改装轿车内直接放油,换成了“短平快”的盗油方式,大大缩短了在现场的滞留时间,逃避打击。
四是私接乱挂现象严重。据统计,2017年共有私接乱挂点110个。私接乱挂存在的危害和隐患:一是造成油田电量大量流失,用电成本上升;二是接电不规范、不符合技术标准;三是油田用电不稳定,特别是雨天停电、停电检修设备等电压更是不稳定,极易造成居民人员伤亡和家中电器失火。
五是暴力对抗时有发生。由于护卫力量紧张,以及盗油分子急于逃避打击的心理,在设伏抓捕行动中,往往会遇到不法分子的负隅顽抗,甚至曾经出现过不法分子通过暴力对抗方式抢车、抢人的情况发生,气焰嚣张,影响恶劣。
2、油田四化改革后油区发案新特点
油田在生产井安装数据采集器,在井场安装视频监控设备,通过与热成像视频监控、生产数据采集、分队计量系统进行整合,形成四化綜合监控室。借助电子围栏安防报警系统、管线压力监控系统,对油井生产、管线输送进行全程监控。随着油田四化建设的逐渐铺开,电子围栏报警增多。四化工程的推进和应用,让更多的隐性发案逐渐显现出来,油区发案呈现出新的特点。
一是井口盗油发案率有所下降。每口生产井的井场都会安装视频监控设备,并且利用软件支持,设置警戒范围,一旦可疑人员、车辆进入到警戒范围内,就会在监控平台自动弹窗报警,通知监控值班人员,安排护卫队、采油队前往处置,做到第一时间发现、第一时间处置,从而减少和避免井口发案。同时,由于视频监控本身的震慑作用,因此,井口盗油发案率有所下降。
二是支干线打孔盗油案件增多。由于利益的驱使,盗油人员不会放弃作案,只会通过改变作案方式来继续盗窃原油。由于井口安装有各项技防措施,但输油支干线因为线长的原因,无法做到视频全覆盖,从而给盗油分子可乘之机。作案地点由井口盗窃改变为支干线打孔盗油。
三是破坏四化设备发案增多。技防措施的应用,造成盗油分子不敢偷、不能偷、偷不成,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盗油分子会尝试各种手段进行改造、破坏四化设备。拉闸断电、拆卸感应装置、涂抹遮挡视频探头、破坏变电箱等案件频发。
三、当前采取的工作方式
一是以快制快,强化快反处置。进一步强化备勤制度,完善各项预案和快速反应机制,从压缩接出警时间、优化接出警程序入手,对备勤人员、车辆装备的数量及状态做了具体要求,承包到人。一旦发生警情,做到领取有序、有条不紊,各负其责,在最短时间内出警。通过多次推演,现在出警时间已经压缩到了3分钟以内。
二是点面结合,建立快反执勤点。利用94号站核心地理位置优势,以94号站为支撑,以“四化”监控为基础,建立前线执勤点,每天由直属一中队、油区三中队、河口稽查站抽调人员驻守执勤,对渤南北部油区做到全覆盖,快速反应时间在10分钟以内。
三是量体裁衣,制定“一井一案”。结合油区实际情况,综合考虑发案规律,盗油方式,周边环境等因素,针对重点井、易盗井量身制定“一井一案”。进一步发挥研判、作训职能,对方案进行演练和修订,确保一旦发生警情,能够按照方案在最短时间内与周边单位联动快速封闭,形成有效包围和处置,提高抓获成功率,真正有效控制整体油区治安形势。
四是警护联合,提升打击力度。由于护卫没有执法权限,只有依托公安部门的执法权,才能更好的发挥护卫自身优势。执行任务前,严格落实报备制度,减轻勤务风险。通过组织联合行动队,深化“警护联合”机制,共同开展打击行动,从而提升打击力度,最大化发挥打击职能。
四、新形势下的护卫工作方向
一是积极构建“防护圈”建设,打造一体化战略格局。三个“防护圈”即进不来的“威慑圈”,偷不成的“快反圈”,跑不了的“处置圈”, 积极推进“城区五分钟、油区十公里”应急处置圈建设,力争形成“面上进不来,线上偷不成,点上跑不掉”的油区整治新形态。在三个“防护圈”的基础上,完善区域化、网格化、精准化的工作机制,通过现场演练查找不足,努力优化力量配置,最大限度发挥队伍战斗力,形成区域化、网格化、精确化油区护卫(稽查)队伍、生产区监控和井站巡护力量的一体化协作格局。
二是积极开展信息研判,合理调整战略布局。按照“一区一案”运行日常勤务的同时,兼顾丁义线、义首线两条输油管线,与油区四中队、河口基地互为犄角,形成区域化协同作战合力;建立前线点,从油区六中队抽调力量驻扎值守,勤务管控兼顾陈南油区、罗北油区等区域,进一步完善一体化布局,提高相应区域的处置能力。
三是积极推进网格化管理,实现多层次管控。以采油厂油气管网网格化管理的具体要求,将重要输油管道分区划片,按照属地管理的原则重新分解到各护卫中队。利用GPS巡护线管理系统,督导巡护线责任落实,最大限度降低集输干线发案。与采油厂治安保卫中心等业务部门结合,制定夜间巡护挂牌等督导措施,重点对采油四化建成度较高的区域重点管控,督导一线职工夜巡岗位职责的落实。护卫大队根据掌握的油区信息进行研判分析,将预警信息同步发送至采油管理区和油区护卫中队,给管理区提出物防、技防建议,堵塞管理漏洞。
四是建立油地多方社会治安防控体系。通过油地军各方共同协商,成立联动体系办公室,由各方公安治保负责人组成,实行平战结合,定期和不定期办公,建立相应的工作制度。主要任务是负责联动体系的建立和运行;定期召集联动会议互通情报信息,定期分析预测本地区社会治安形势,提出合理建议,定期编制本地及周边地区社会治安情况简报,提供联动工作预警性报告;适时组织应急警情处置;进一步强化油地联动配合、联合作战、联动打击,不给盗油分子任何可乘之机。同时,严肃查处窃电、窃水、窃气乱象,做实做细涉油犯罪的基础防范工作。对辖区内刑满释放、受过打击处理的涉油犯罪人员,列出“黑名单”,落实管控措施,严防其重操旧业。推进“三防”体系建设,不断提升油区治安防控的科技化、信息化水平,进一步压降发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