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堃
【摘 要】 本文以青海师范大学为例,通过调查问卷的形式分析了当前高校大学生消费观现状以及大学生消费观存在的问题,并试图给出培养大学生正确消费观的四点建议:发挥高校在大学生消费观教育中的主导作用;发挥家庭在大学生消费观的特殊优势;发挥社会在大学生消费观教育中的独特影响;发挥大学生在消费观教育中的主体作用。
【关键词】 青海师范大学;大学生;消费观
一、当前高校大学生消费观现状
1、调查问卷基本情况
为了保证调研结果的合理性和科学性,样本容量、样本专业和年纪分布的代表性,结合师范大学的办学特色,本次调研抽取了青海师范大学在校本科生大一到大四,共500名学生作为调研对象。本次调研采取问卷调查法,共设计26个问题,其中单选题22题,不定向选择题4题,面向全校在校大一到大四学生,现场发放调查问卷500份,回收问卷481份,有效问卷481份,回收率96.2%,有效率100%。具体情况为:男性调查者占28.5%,女性调查者占71.5%,基本符合师范大学男女生的在校比例。调研对象中大一学生占29.2%,大二学生占44.4%,大三学生占24.3%,大四学生占2.8%,考虑到调研阶段大四学生大多外出实习,总体分布较为合格。
2、调查问卷分析
(1)消费内容分析。在问及“购物时你最看重哪些因素”的时候,“性价比”、“价格” 、“质量”因素分别以50%、47.2%、45.8%比例位居前三,“獨特性”、“时尚”、“品牌”则以17.4%、13.9%、6.9%位列后三位。和朋友消费时的态度的调研中,60%以上的同学持“视情况而定”的谨慎态度,选择“AA制”、“自已一人付”的同学分别占34%和9.7%,仍有极为个别的同学愿意“等朋友付”。目前师范大学的同学在消费过程中比较理性、谨慎,与此同时也伴随着精神消费不足、物质消费过度等不当行为。
(2)消费来源分析。在关于青海师范大学学生月生活费的调查结果显示,800元以下的占10.4%、800到1200元的占61.1%、1200元到1600元的占19.4%、1600元以上的占0.9%。关于生活费来源的多项选择中,几乎所有同学都选择了“父母给予”,选择其他选项的分别为:“勤工俭学”4.2%、奖学金5.6%、兼职11.1%、其他4.2%。当问及生活费用不够,还需要用钱时的做法,各选择选择率分别为:66.7%向父母要、46.5%做兼职挣钱、42.4%向同学朋友借钱、7.6%通过花呗、京东白条等消费。
(3)理财能力分析。在关于做好消费计划的调查显示,将近一半的同学选择“没有,但是心里有谱”、31.9%的同学选择“有,但是有点出入”、7.6%的同学选择“有,基本没有出入”,仍有13.9%的同学认为自己没有消费计划。由此可见,同学们的理财意识不强,拥有较大的进步空间。有关负债的调研上,56.3%的同学选择“从不”、38.9%的同学选择“偶尔”,剩余4.9%的同学则选择了“经常”。四成以上同学的负债,凸显出大学生理财存在的巨大问题。关于网络贷款对大学生消费观的影响调查中,约七成的同学认为“有较大影响,造成部分同学超前消费”、13.9%的同学认为“借款不多的话,影响不大”、剩余选择“不了解”的同学占17.4%。
(4)网购消费分析。问及网购频率,各选项从多到少依次为:“每月2~3次”29.2%、“每月一次”25%、“更少次数”23.6%、“每周一次”10.4%、“每周2~3次”9.7%、“每周4~5次”、“每天网购”0.7%。网购商品内容方面,分别为:“衣服鞋帽及饰品”67.4%、“日用品”41.7%、“书籍”28.5%、“电子产品”10.4%、“其他”15.3%。
(5)消费观教育分析。消费观教育方面,在被问及“如何看待周边同学的消费状况”时,将近70%的同学认为“符合实际”、认为“偏高”和“比较节俭”的占12.5%、13.2%、剩余个别同学则认为“偏低”。在“通过本次调查,是否引发您对消费观的重视”的调查上,接近一半的同学认为自己本身对消费观很重视,剩余约30%和20%的同学分别认为“是”、“没感觉”。在对消费观教育的认知上,20.8%的同学认为有必要,21.5%的同学认为“有,但作用不大”,28.5%同学认为“很有必要”,27.1%的同学认为“根据个人需要”,仍有3.5%的同学认为“没有必要”。
二、当前高校大学生消费观存在的问题
1、传统美德不断缺失
艰苦朴素、厉行节约是中华民族自古以来的优良传统。由于大学生价值观正处于形成时期,极易受到各种不良思想的影响,超前消费、跟风消费、炫耀消费等行为在部分大学生中盛行。大学生对于艰苦朴素、厉行节约等传统美德的丧失,对奢侈浪费的追求,往往会迷失自我、弱化应对困难的决心、滋生消极懒惰思想。“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作为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大学生只有坚持自立自强、艰苦朴素的优良品质,刻苦学习,打牢专业基础,坚定意志,决绝不良消费观的影响,才能无愧党和人民的嘱托。
2、理财意识不强
理财意识对于大学生的学习生活以及毕业之后走向社会意义重大,掌握基本的理财技能,养成良好的理财习惯,能够终身受益。随着信用消费的逐步推广,不少大学生办理了信用卡,由于大学生属于消费者,一般没有经济收入,这就使得个别同学在信用消费过程中沦为卡奴。与此同时,P2P也开始了对大学校园的渗透。分期旅游、分期购买电子产品、分期驾驶培训等品种繁多的分期业务充斥校园。随之而来的网络贷款,过高的利息以及逾期之后的报复性追债,导致部分大学生走向堕落的深渊,个别同学甚至选择结束自己的生命。可见大学生对于自己日常的消费行为缺乏规划和管理,存在一定的盲目性、随意性,缺乏计划。
3、不切实际的过度消费倾向
大学生是当今社会最具有活力的人群,他们极易接受新鲜事物,对一切潮流时尚充满好奇。在部分同学的心目中,最重要的往往不是学业,而是穿名牌、用名牌,满足自己的虚荣心。当今网络和电视,充斥着各种畸形消费观,对大学生的危害十分严重。他们盲目学习所谓的明星,模仿其外貌穿著、羡慕其消费水平,幻想自己在未来的日子里能够生活的像他们一样。网络购物平台的兴起,也给大学生的日常消费带来了便利。为了追求此类不切实际的目标,一些学生只能频繁的去兼职,为此牺牲了一部分学习时间,更有甚者逃课兼职赚钱,本末倒置。与此同时,大学生从进入大学的那一天开始,就正式开始了独立的学习和生活。长期跟父母在一起生活,突然一下离开父母,开始独立支配自己的生活费。由于缺少基本的生活经验和基础的理财能力,往往很多大学生变成了月光族。
三、培养大学生正确消费观的建议
1、发挥高校在大学生消费观教育中的主导作用
学校要加强对校园消费环境的治理。大学生的日常生活与学校和学校周边所提供的消费环境有密切的关系,由此可见其对大学生的消费行为有着巨大的影响。基于此,高校要着力培养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为大学生提供丰多彩的学习交流载体,开展不同主题的校园消费文体活动。中国高校目前的课程设置只有财经类专业、管理类专业设置小部分的消费理财类课程。此类课程往往只能以专业课的形式出现,不能够惠及所有的大学生。大学生作为极易受到各种社会因素影响的特殊人群,其消费观念存在严重的问题,必须从学校层面对其进行正确疏导,发现问题要及时解决,为其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当前形势下,针对所有大学生的消费理财类公共必修课的开始显得尤为迫切。与此同时,高校还要不断完善消费理财类师资队伍建设。加强高校消费理财类师资队伍建设,既需要教师具有较强的政治素养和良好的职业操守,又需要具备丰富业务经验。为此,高校要在专业人才队伍引進、青年教师专业培训、教师的福利待遇等方面进行有力保障,以促进高校师资队伍建设。
2、发挥家庭在大学生消费观的特殊优势
父母要在日常的生活中以身作则,积极发挥正确的导向作用。家庭对于孩子成长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这种影响往往体现在日常生活中,父母的一言一行之中。不管父母是有意还是无意,都在不断影响到子女,并逐渐贯穿他们的思想意识,进而影响到他们的日常行为。鉴于此,就需要家长在消费过程中树立正确的榜样,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影响子女。还要在消费之前进行科学合理的安排,严防消费浪费。总之,家长对孩子进行正确的示范和引导,对于子女积极消费观的养成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家长还要对子女有计划的开展理财教育。
3、发挥社会在大学生消费观教育中的独特影响
积极营造有利于正确消费观传播的社会环境。社会环境因素在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方面,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党和政府要联合起来,向社会上的歪风邪气、奢侈消费、过度消费等现象开战,在全社会范围内努力构建一个和谐、健康的消费环境,逐步带动大学生形成正确的消费意识。与此同时,还要积极形成正确的消费观念。一方面吸收社会消费观念中优秀的具有借鉴意义的部分,另一方面则还要看到其中的糟粕部分,把它们的错误影响消除在苗头之中。新闻媒介作为大众传播的重要平台,加强对其控制,对于教育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第一,要降低新闻媒介对大学生不正确消费的引导,换言之就是要求生产厂家、供货商严格要求自己,把握商品品质,坚持正确价值导向。在商品营销的过程中,不能夸大商品的品质和功效,要降低为了鼓励消费而进行的广告宣传,争强社会主人翁意识。第二,积极发挥政府的网络舆情功能,努力创设一个和谐有序的消费观网络体系,不断牢固新闻媒介的消费观基地。利用新媒体开创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消费观系列教育活动,充分发扬新闻媒介的传播优势,把其对消费观的不良危害降到最低。
4、发挥大学生在消费观教育中的主体作用
首先需要提升自身的消费问题应对能力。用先进的理论武器有效的武装自己、用科学的消费理财知识丰富自己,构建正确的消费观,以抵挡错误消费行为的影响。其次,需要提升自身的消费技能。大学生从进入大学的那一刻开始,就开始独立消费。通过在具体消费行为中锻炼自己的消费方案,大学生既提升了自身消费判断能力,又对自己的生活费用进行了科学的分配。再次,需要养成健康的消费心理。具体来说就是需要在消费过程中考虑到商品的价格和自身的购买能力,不能盲目追求档次,讲求时尚。最后,还要提升自身的消费责任意识。通过消费法律法规的普及和教育,既要保障自己在消费过程中的权利,学会依法保护自己,增强消费维权能力,又要了解自身应尽的义务,懂得日常消费要与国家大政方针相适应,与和谐社会相协调。大学生通过对消费责任感的实践,增强使命感,从而促进消费市场的有序发展。
【参考文献】
[1] 高宏利.“90后”大学生消费观及教育路径[J].当代青年究,2013(02)47-51.
[2] 卫攀虹. 消费主义价值观对大学生的影响及教育对策研究[D].西安科技大学,2015.
[3] 王海燕等.大学生消费观念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以北京林业大学为例[J].中国林业教育,2014.32(03)8-11.
【作者简介】
焦 堃(1988.12-)男,河南淮滨人,硕士学历,青海师范大学法学与社会学学院助教,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