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清代是甘肃历史人口发展的转折点,是甘肃人口史上的重要时期。在雍正二年到乾隆四十一年的八十余年中,甘肃人口出现了暴涨的现象,而在同治元年以后却出现了人口急速下降的状况。这一时期,由于边疆战火不断地原因,甘肃人口主要集中分布在陇中以及陇东南地区。另外,清政府为了发展边疆而实行的移民政策和清朝同治年间的回民战争以及自然灾害对人口数量的增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清代;甘肃;人口分布
甘肃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地处西北内陆地区,自古就是连接中原与西域中亚的重要纽带,是“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地位。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甘肃一直是民族融合的大舞台,经历过辉煌的时期,也遭受过战火的洗礼,为我国多民族大家庭的形成和巩固做出了不可忽略的贡献。而长期居住在甘肃地区的各个民族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利用自己的勤劳智慧创造的丰富灿烂的陇原文化,成为中华文明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同时也促进了甘肃地区的进一步发展。关于甘肃人口的记载是从西汉元始二年开始的,伴随历代经济的兴衰、战事破坏、自然的灾祸和民族的大融合,甘肃的人口数量也时升时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目前甘肃共有人口2618.78万人。
纵观甘肃历史时期人口发展的进程,甘肃的人口“自西汉元始二年开始到1949年近两千年中甘肃历史人就发展总的状况是一个‘一千六百年徘徊,五十年暴增,八十年停滞八十年恢复的过程,即从西汉元始二年到雍正二年的1600余年间,甘肃人口始终在100万人上下徘徊,从未突破过200万人大关。从雍正二年到乾隆四十一年的50余年中,甘肃人口一下子从原先的30万暴增到了1200余万人。从乾隆四十二年到同治元年的80余年中,当甘肃人口达到1200万以后,就基本上停滞下来,没有什么大的发展,始终不能超过1250万人。从‘同治回乱甘肃人口大幅下降后,直到1949年,前后80余年,甘肃人口就再也没有达到1862年的1200余万人的水平,始终是恢复性的发展”。可见,清代时甘肃人口史上一次大的转折。
赵尔巽在《清史稿·地理志》中对甘肃有这样的描述:“甘肃:禹贡雍州南兼梁州之域。明陕西布政使司及陕西行都指挥使司地。”清朝顺治年间初期,继续沿用明朝旧制,设立了甘肃巡抚,驻宁夏。顺治五年,将甘肃巡抚从宁夏迁至兰州。之后才逐步确立了甘肃现在的辖区。
清朝时期甘肃的人口在经历了初期的发展和中期的繁荣之后,从同治年间就开始走向了“下坡路”。从一些史料中就可以看出,光绪年间和宣统年间,甘肃的人口呈现出急速下降的趋势,如在《甘肃通志稿·民族五·户口》中记载,兰州府的人口从嘉庆年间的326.4万人,下降到光绪年间的59.8万人、宣统年间的54.8万人;庆阳府的人口则由嘉庆年间的129.1万人,急速下降到光绪年间的16.7万人和宣统年间的15.8万人,甘肃的总人口数量也由嘉庆年间的1357.7万人下降到了宣统年间的490.4万人。甘肃所辖各地区的人口在这一时期都下降了将近一半,甚至更多。在1863年到1896年间,甘肃人口经历了两次大幅度的下降过程。“(同治二年)丁酉,河、狄秽匪窜犯兰州及金县。”“壬寅,回匪犯河州”“冬十月戊辰朔,允杨岳斌回籍省亲,并募勇赴甘”即1863年,继陕西回民起义之后,甘肃各地回族人民也纷纷揭竿而起,爆发了以回族人民为主体,各族人民都参加了群众起义,也就是所谓的“同治回乱”。在经历了十年的时间之后,在清政府的残酷镇压之下,农民起义失敗。在整个过程中,甘肃人口损失的途径除了战乱的伤亡、清政府军队的大肆屠杀外还有民族间的仇杀,如同治二年“戊寅,西宁、狄道、河州汉、回互斗。”这些原因致使这一时期人口急速下滑,整个甘肃“频兴兵燹,孑遗仅存,往往百数里人烟断绝!”此后,甘肃人口一直处于恢复性的发展状态,虽然清政府在镇压农民起义以后,在甘肃实施了很对政策进而加快甘肃人口的发展恢复,但是其发展是短暂的。在1895年~1896年,“甘肃撒回叛,陷循化,雷正绾剿之。”甘肃又爆发了“河湟回乱”。虽然这次农民起义持续的时间较短,但是却给甘肃人口带来了严重的打击,全省人口从2894年的426.9万人下降到1897年的335.4万人,两年中人口净减91.5万人。此后甘肃的人口在清政府长期采取的积极政策之下,才得以逐渐恢复。
参考文献:
[1] 苏润余.中国人口·甘肃分册[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88:70.
[2] 民国.甘肃通志稿.卷25《民族五·户口》.
[3] 赵尔巽.清史稿·穆宗本纪一[M].北京:中华书局,1997:251-263.
[4] 《左宗棠奏议》卷10引自:苏润余:《中国人口·甘肃分册》[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88.
[5] 苏润余.中国人口·甘肃分册[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88:63.
作者简介:王双喜,甘肃省兰州市,永登县连铝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