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鲁迅小说的英译特点

2018-06-29 09:28张容华
文学教育·中旬版 2018年4期
关键词:英译特点鲁迅

张容华

内容摘要:鲁迅作为我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其小说不仅为国人所喜爱,同时在英美等国也拥有广大的读者。因此加强对鲁迅小说的英译研究,有助于鲁迅作品的海外传播。在对鲁迅小说英译进行简介的基础上,综述了国内鲁迅小说英译研究的特点。

关键词:鲁迅 小说 英译 特点

翻译是民族文学“走出去”进而成为世界文学的重要途径。翻译文学是这些形态中影响范围最为广泛的一种。美国著名比较文学理论家达姆罗什指出,“世界文学是因翻译而增色加分的作品”。因此,我们可以近乎肯定地说,翻译是民族文学跨越语言文化和时空障碍,成为世界文学的最重要的助推器。

鲁迅是新文学的奠基人,是中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自1918年在《新青年》发表第一篇短篇小说《狂人日记》开始,鲁迅一生共创作了33篇小说,编排成小说集《呐喊》、《彷徨》和《故事新编》出版。鲁迅小说思想深刻,反映了当时中国社会的现状,具有强烈的现实主义色彩,先后被译成英、日、俄等50多种文字,在世界各地拥有广大的读者。但鲁迅小说译本最多的还属英文译本。根据现有资料统计,迄今为止共有18位国内外学者将鲁迅小说译成了英文,或发表于国内外报刊杂志,或以译著形式出版。鲁迅小说的英译便利了鲁迅小说和中国文化的世界传播。在全球化的进程中,许多国家都在发展自己本国的文化软实力以促进本民族文化的输出,因此在现阶段加强对鲁迅小说的英译研究,有助于更好地翻译鲁迅的作品,促进鲁迅作品及我国文化的海外传播。

广义上,鲁迅翻译研究既包括对鲁迅自身翻译实践和翻译思想的研究,也应包括对鲁迅作品对外翻译实践与理论的研究。后者不仅是“中译外研究”的一个重要分支领域,而且也是鲁迅学的一个重要研究领域。《异域的体验:鲁迅小说中绍兴地域文化英译传播研究》以鲁迅小说中的绍兴地域方言及文化为研究对象,以小见大,考察了鲁迅作品英译所涉及的诸多问题。在鲁迅研究陷入“一种重复性、悖论性的状态”的今天,本书为相关研究注入了新的活力,对鲁迅学和翻译学研究都有重要启示。

当然,要考察鲁迅小说是如何通过翻译的媒介进入世界文学的,首先要了解世界文学的基本内涵。自19世纪30年代左右歌德提出“世界文学”的概念以来,众多中外学者都曾对其展开思考,相关研究成果踵出。其中,达姆罗什“三位一体”的定义影响颇大。他认为,“世界文学是民族文学的椭圆形折射”;“是因翻译而增色加分的作品”;“不是一些经典文本,而是一种阅读模式:是与我们所处地方、时间之外的其他世界的一种超然性接触形式”。这就意味着,“民族文学不是天然就能成为世界文学,而必须像光线发生折射那样,穿过语言、文化、时间、空间等构成的介质,在椭圆形空间中反射出的第二个焦点,由此形成一种混杂、共生的作品。”一个文本经过翻译,必然会有或多或少的扭曲和变形,“但这是民族文学成为世界文学必须付出的代价,最终会使原文本获益”。

一.鲁迅小说英译概览

1949年之前国内学者翻译的鲁迅小说主要有:林疑今翻译的《孔乙己》和《离婚》(1935年),林玉霖翻译的《狂人日记》(1935年),蒋学桢翻译的《肥皂》(1936年),柳无垢翻译的《祝福》(1945年),陈立民翻译的《伤逝》(1947年)。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国内学者对鲁迅小说的英译主要是由我国著名翻译家杨宪益和戴乃迭夫妇来完成。他们自1953年翻译《阿Q正传》开始直到1981年,共完成鲁迅小说三个集子的33篇小说的翻译,并相应出版了《鲁迅短篇小说选》(1954年)、《鲁迅选集》(1-4卷)(1956-1961年)、《鲁迅小说选》(1960年)、《故事新编》(1961年)、《呐喊》(1981年)和《彷徨》(1981年)的英译本。

国外学者对鲁迅小说的英译主要集中于20世纪二三十年代。有美籍华裔梁社乾翻译的《阿Q正传》,英国人E·米尔斯译自法文版的鲁迅三部小说———《阿Q正传》、《孔乙己》和《故乡》,美国人乔治·A·肯尼迪翻译的《药》、《风波》、《故乡》和《孔乙己》,美国记者伊罗生与他的中国合作者合译的《狂人日记》、《风波》、《伤逝》,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翻译的《药》、《一件小事》、《孔乙己》、《祝福》、《风筝》、《离婚》。而在美国高校任教的华裔学者王际真则是当时译介鲁迅作品的主力,他陆续翻译了鲁迅的《阿Q正传》、《在酒楼上》、《离婚》、《头发的故事》、《狂人日记》、《故乡》、《肥皂》、《祝福》、《伤逝》、《孤独者》、《风波》、《端午节》、《示众》、《高老夫子》和《幸福的家庭》等共15篇小说,其中前11篇结集为《阿Q及其他———鲁迅小说选》,在1941年由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出版社出版。到20世纪90年代,美国学者威廉·莱尔翻译了鲁迅的《呐喊》和《彷徨》两个小说集的全部25篇小说。而进入21世纪,英国学者蓝诗玲则成为外国学者中翻译鲁迅小说最全的学者,她翻译了鲁迅三部小说集《呐喊》、《彷徨》和《故事新编》中所有的小说。

二.鲁迅小说的英译特点

1.专名翻译

鲁迅文学中的专名为数不多,大致有动植物名、人名、地名、书名、节日等五种。综观英文译名,可以发现翻译方法灵活多变,多种翻译方法综合应用。具体如下:

(1)音译 耀宗 Yiu Chung 仰圣先生 Mr.Y'ang Shing

(2)直译 青桐 paulownia tree 鲂 bream 鲤 carp 中秋 Mid-autumn Day 長毛 Long -hairs 鬟逆 Hairy rebels 白帽 White-hats 赤巾 Red-turbans

(3)意译 秃先生 Mr. Baldhead 端午 Dragonboat Day 长毛 the Taiping Rebellion 《纲鉴易知录》The Mirror of History or The Outline of History

(4)意译 +音译 王叟/王翁 old Wang 李妪 Mother Lee 耀宗兄 Brother Yiu Chung 张睢阳庙 the temple of Chang Ch'u Y'ang

(5)归化译法 比如,众所周知,西方人较少食用大米,更别提能够区分粳米与糯米了。因此,采用归化之法,以西方人日常食用的“wheat”(小麦) 与“oats”(燕麦) 来翻译“粳”与“糯”。

又如,“清明”即为清明节,是中国最为重要的 传统祭祀节日之一。采用归化方法,以西 方类似的“All Souls' Day”(万灵节) 来译“清明”。这种做法无疑是可以理解的。可以看到,的音译译名发音颇为怪异,不知他是根据何种语言或方言的发音翻译而得。而且,其译名也不一定准确无误。比如,“秃先生”、“仰圣先生”中的“先生”其实是指中国古代的教书先生,相当于“master”、 “tutor”或“ teacher”,跟英文中的“Mr.”并不对应。因此,所译“Mr. Baldhead”与“Mr. Y'ang Shing”并不正确, 似乎可以改译为“Master Baldhead”与“Master Y'ang Sh- ing”。

此外,有必要指出,莱尔在翻译专名时也综合应用了音译( 耀宗 Yaozong) 、直译( 长毛 Long-hairs,鬟逆 Hairy rebels) 、意译( 秃先生 Master Baldy) 、音译 + 意译( 张睢阳庙 Zhang Suiyang Temple) 等多种方法,其译名跟所译多有不谋而合之处。不过,他并未采用归化译法。比如,他将“粳”与“糯”直译为“ordinary rice”与“the glutinous variety”,相当准确。跟一样,他也犯了一些错误。比如,“如夫人”是雅称,其实就是 “妾”、“小老婆”,其地位跟正妻不可同日而语,一般译为“concubine”,而他所译“a secondary wife” ( 排名第二的妻子) 并不准确。又如,他将“清明” 直译为“Clear-and-Bright”,却也没能向读者呈现清明节的文化内涵。

2.句子翻译

此处仅以《怀旧》首句的英译为例。鲁迅原文:吾家门外有青桐一株,高可三十尺,每岁实如繁星,儿童掷石落桐子,往往飞入书窗中,时或正击吾案,一石入,吾师秃先生辄走出斥之。

译文:A paulownia tree towered majestically in front of our house. It was strikingly green, roughly thirty feet in height, weighed down most of the time with nuts, like scintillating stars. Boys in our neighbourhood used to stone it and gather the nuts that dropped. More often than not,the stones fluttered into our study through the window, and landed on my desk occasionally. In such cases, Mr. Baldhead, my tutor, would hurry out and scold them.

原文为一复杂长句,译文则分拆为五个短句,更符合英语表达习惯。他并不拘泥于原文词序来死译、硬译,而是根据自己的理解,进行词序调整,重新整合。比如,针对“青桐”一词,将“Apaulowniatree”与“green”分置于两个短句中,但并不显得违和。有时,还会自行在译文中添加上原文所没有的词汇,以提升译文的表达效果。比如,他以“strikinglygreen”来翻译原文“青桐”的“青”字,以强调这棵青桐枝繁叶茂,全树青绿无比,引人注目。

3.对话翻译

《怀旧》中的对话颇多,此处试举一例。鲁迅原文:“先生,闻今朝消息耶?”“消息?……未之闻,……甚消息耶?”“长毛且至矣!”“长毛!……哈哈,安有是者。……”

文: “Sir, you heard the news this evening, I suppose?” the guest asked. “News?” Mr. Baldhead inquired. “No, I never heard anything. What news?” “The Long-hairs are coming. ” “The Long-hairs?” Mr.Baldhead almost cried. “Ha! ha! how can there be any Long-hairs now?”可以看到,在翻译对话时,基本上都会补充说明每句的说话人是谁,更方便读者阅读。而且,他还通过添加不同的动词(asked, inquired, cried)来呈现说话者当时的语气、动作等,更为传神。

从国内鲁迅小说英译研究的总体趋势可以看出,规范性翻译理论的运用已达到一定的程度和规模,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描述性翻译研究理论与语料库翻译研究理论的介入程度不够。运用描述性翻译研究理论或语料库翻译研究理论进行研究在以下领域还有待开拓与挖掘:(1)译者性别对译文的影响;(2)译者所在的国家政治背景、法规等对翻译文本的选择和翻译策略取舍的关系;(3)不同时期与同一时期鲁迅小说英译的历时和共时研究;(4)不同时期以及不同语言文化背景下各种鲁迅小说译本中存在的翻译普遍性、翻译规范和译者风格研究;(5)翻译中的省略问题,尤其是非语境因素的节译、省译现象。这五个方面研究的展开将有助于鲁迅小说英译研究的深化与系统化,将有助于鲁迅小說英译的进一步完美。

参考文献

[1]张斌.杨宪益、戴乃迭“信”译鲁迅作品赏析[J].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6).

[2]杨坚定、孙鸿仁.鲁迅小说英译版本综述[J].鲁迅研究月刊,2010,(04).

[3]余敏.行云流水,形神兼备——评杨宪益英译《阿Q正传》的语言特色[J].广州师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7,(3).

(作者单位:西南交通大学)

猜你喜欢
英译特点鲁迅
摘要英译
摘要英译
要目英译
要目英译
鲁迅《自嘲》句
从语用学角度看英语口语交际活动的特点
她曾经来到鲁迅身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