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俊
摘 要: 目前,园本教研在园本教研内容、教研深度、教师反思水平及成果的监督落实等方面存在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我们需要继续探究园本教研的真谛,提高园本教研的质量,让园本教研真正成为推动园所提升保教质量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 幼儿教育 园本教研 现状 改进
保教质量是幼儿园的生命线,保教质量的提高需要专业的幼儿教师。正所谓“教育大计,教育为本。有好的教师,才有好的教育”。园本教研在培养教师的学习与研究意识,推动教师专业发展,促进保教质量的提高等方面有重大的现实意义。2006年7月,国家教育部“以园为本教研制度建设”项目正式启动,至此,园本教研在全国各地幼儿园广泛开展并深入推进,逐渐成为幼儿园的常规工作之一,但在园本教研实践活动中依然存在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需要我们继续探究园本教研的真谛,把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提高园本教研的质量,以发挥它的价值。
一、园本教研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1.园本教研内容大多自上而下制定,教师参与主动性和积极性不高。
“幼儿园教研的核心目的是解决教师在日常保教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进而提高教育质量”[1]。但在现实中,很多时候园本教研的内容并不是来自一线幼儿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和困惑,而是领导根据园所发展需要或主观感受或者根据上级主管部门安排的评比、观摩、比赛而制定的。比如某园所在该阶段要开发园本课程,于是教研围绕“园本课程的开发”开展;再有,某业务园长通过几次入班观察发现,认为该班教师在环境创设方面不够创新,没有与主题课程结合,就设计了与之相关教研活动,这种问题并不是一线教师关注的;再比如本学期某市教研室要开展模拟教学评比,于是该园所围绕“模拟教学”开展一系列教研活动。这种自上而下制定的教研主题脱离了一线教师的教育教学实践,不是她们关注的问题,所以园本教研就成了幼儿教师不得不完成的任务,在交流研讨时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
2.园本教研深度不够,浅尝辄止。
“园本教研一定要有一定的研究空间,抓住一个关键问题,以点带面,以此带动相关问题的思考与解决”[2]。很多幼儿园在园本教研实践中出现了“头疼医头,脚疼医脚”的现象。比如某园根据调研发现很多幼儿教师对幼儿园数学活动把握不到位,不清楚幼儿园数学活动的基本流程,对重难点分析不透彻,于是开展了关于一场幼儿园数学领域教法的教研。教研活动组织者没有想到“教师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问题”这一深层次的问题,对于“数学领域的核心关键经验”、“幼儿关键经验获得的先后顺序”、“每个关键经验的重难点是什么”等问题没有进行深入的研讨和交流,也没能深挖到“如何帮助3岁—6岁幼儿获得关键的数学经验”这一本质问题,教研只是停留在表层,没有对相关问题进行深入而持久的探讨,导致教师在幼儿园数学领域方面无法获得螺旋式上升的专业成长。
3.园本教研教师反思不够,教研效果欠佳。
园本教研是提升幼儿教师专业能力的重要途径,一个很重要的前提是教师需要具备较强的反思能力。反思能力是指教师要有一定的问题意识,善于发现问题、研究问题。在现实中由于幼儿教师反思能力不够,园本教研过程中一些幼儿老师只是被动地听一听、记一记,没有经过大脑认真思考,反思为什么会这样,这种说法是否合理,它的依据是什么,是否有更好的解决方法……主动提出问题的很少,教师间缺少碰撞,缺乏专业的提升,最后园本教研变成了经验分享,变成了传达、接收指令,教研只能蜻蜓点水、浅尝辄止,只有业务园长和少数骨干教师水平得到一定提升,不能使全体幼儿教师的专业素养得到提高。
4.园本教研的成果大多记录在册,缺乏实施应用。
园本教研中的问题和困惑是由集体提出的,也是集体共同努力分析与解决的,是集体智慧的结晶,只有把这些金点子运用到实践中才能发挥出应有的价值。但很多时候,园本教研结束了,这些教学经验和策略只是记录在册,留存在教研档案中,被束之高阁。在教育实践中如果不实施应用这些金点子,就无法将“所倡导的理论”让教师自动转化为“所采用的理论”,就无法实现“教研促進实践创新”的目标,那么通过园本教研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和提高幼儿园保教质量只能纸上谈兵,停留在口头交流层面。
二、有效提高园本教研质量的策略
1.科学制定园本教研内容,提升教师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谈论的话题教师感兴趣,她才会愿意参加,有了参加的意愿,教研过程中才会具有积极性和主动性,在这种内在的驱动下,教师的学习才会有效。当教师急需解决一个问题时,才会主动思考,才会有兴趣。园本教研内容一定要来自幼儿教育实践,而且是具有共同性和普遍性的亟待解决的疑难问题。要发现这些“疑难杂症”,需要业务主管经常深入实践,从专业视角发现问题,感知困惑,聚焦重点,并带领教研组长、骨干教师开展教研审议,共同剔除教研内容中管理者的问题和空泛的理论问题,以确保教研内容的科学性,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将理论与具体实践相联系,才能有效地转化为教师的实践知识,落实到教师每日教学行为中,最终真正让教研成为促进提升教育教学实践品质的有效途径。在制订园本教研计划的时候,还要注意把握教研目标的整体性、长期性,要把日常园本教研计划与长期教研计划结合起来。
2.层层推进,抽丝剥茧,提升园本教研深度。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其实在提高教师教学能力方面同样这样。很多时候教师的教学能力进入瓶颈期很难突破,往往因为理念没有改变。“以幼儿为本”、“以幼儿为主体”、“尊重幼儿”这些口号喊了很久,但在一线教育实践中我们依然看到很多与这些口号相悖的现象,究其原因就是有些幼儿教师心中没有孩子。园本教研时一定要找到“真问题”,通过解决真问题从根本上消除阻碍教师专业成长的壁垒。比如说幼儿教师在集体教学环节设计的问题是无效问题,孩子听不懂也不愿意回答,业务主管不能只关注如何设计问题,如何用幼儿能听懂的语言表达这些表层的问题,还要进一步反思为什么教师设计的问题无效,为什么孩子会听不懂?为什么师幼之间互动不起来?这个年龄阶段的孩子学习这个知识是否合适?幼儿是否对这个内容感兴趣?我们提供的材料是否符合孩子的年龄特点……尝试审视教师行为背后的原因,明确教师真正的问题和困惑,这样我们的教研活动才会层层推进,提升教研的深度,逐步找到问题的症结所在,从而真正促进幼儿教师专业成长,进而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3.提升教师的反思能力,增强教研效果。
北京市海淀教师进修学校学前教研室制定的《在幼儿园教师个体反思能力评估量表》中,将教师的反思分为五种发展水平:“水平一:没有涉及此项内容;水平二:简单描述,不进行分析;水平三:有描述,有简单分析,但没有找出问题的症结或总结规律;水平四:能简单分析,并能找到问题的症结或进行一定规律总结;水平五:能结合一定的幼教理论进行分析,并提出调整建议或总结规律”[3]。其实教研的过程就是引导教师不断反思的过程,所以业务主管可根据这五种反思水平,将本园教师进行能力分层,针对不同层级的问题找相应的教师进行讨论交流,同时将有难度的问题提前告知骨干教师,让其提前准备,树立榜样,让其他教师有目标、有方向地逐步提升自我反思能力。业务主管要深入实践,与幼儿教师经常沟通交流发现的问题,一起探讨解决问题的策略,从而帮助幼儿教师逐步树立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
4.业务主管要监督落实,保障成果完善实践。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途径,所有理论和观点只有对实践起到指导作用,才能体现出它的意义和价值。园本教研中的金点子必须运用到实践中,并在实践中不断修正完善,才能让幼儿教师体会体驗到成功的喜悦,进而激发她们进一步思考和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从而进一步感受园本教研的价值和意义,进而从内心重视园本教研。比如某园通过园本教研让教师了解了有效观察幼儿行为和解读幼儿行为的方法,那么教研主管就要在下周将这些成果整理成文字资料和相应的表格,发给大家深入学习和使用,并及时搜集使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不足,并对其进行进一步的研讨完善,然后再实践、再完善,这种螺旋式上升的教研和实践,不仅提升了幼儿教师的专业水平,还形成了培训新教师的重要资料。园本教研成果运用到实践中会产生意想不到的蝴蝶效应,进而全面促进幼儿园保教质量的提升,最终促进每个幼儿全面和谐、健康发展。
总之,园本教研的品质在某种程度上决定着园所保教质量,我们要认真制定园本教研内容,用专业视角甄别园本教研的问题,引领幼儿教师深度反思,高水平地开展教研,并将教研成果运用于实践,让园本教研真正成为推动园所提升保教质量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虞永平.幼儿园教研需要革命性转身[J].中国教育报,2017(11).
[2]宴红:园本培训促进幼儿教师专业发展[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5:92.
[3]刘占兰.提高幼儿园教育质量的有效策略[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