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中日流行语发展及其相互影响的研究

2018-06-29 08:26姜芳邓钦予
文教资料 2018年5期
关键词:中日流行语差异

姜芳 邓钦予

摘 要: 语言是被视为一种社会现象,那么流行语即可以看作是社会时代发展的产物,它反映了新热点、新问题、新事物的产生。通过研究中日流行语,既可探讨中日语言发展的现状和趋势,可通过流行语所反映出的中日社会最新世态,考察在语言背后的文化现象,进而迅速地捕捉中日社会的变化和人们意识的改变。

关键词: 中日 流行语 差异

流行语作为一种语言现象,反映了一个国家、一个地区在某个时期人们普遍关注的话题和对象,通常被视为社会的一根敏感神经。不同时期一定会有不同的流行语,不同的流行语则能够形象地反映社会的最新变化。通过对近年来中日流行语的研究,既可以探讨近年来中日语言发展的现状和趋势,又可以通过流行语反映出的中日社会最新世态,了解中日社会的变化和人们意识的改变。

一、近年来中日流行语研究发展及现状

中国近年来随着网络媒体技术的迅猛发展,新的流行语作为大众用语,每年都在大量涌出,因此对于流行语的研究和评选逐渐受到人们的广泛重视。其中,自2001年开始,由中国新闻技术工作者联合会、中国中文信息学会和北京语言大学等3家单位联合组织的“中国主流报纸十大流行语”评选活动,可以视为新世纪相关语言专业评选活动的开端。但其影响力和广泛度相对弱于2008年开始的、由国家级语言类刊物——《咬文嚼字》所创办的“年度十大流行语”评选活动,后者话题涵盖政治、经济、娱乐、文体等各个领域。

在关于流行语的研究和评选方面,日本早于中国。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期,日本就已经开始较为有影响力的评选活动。即,日本自由国民社子1984年开始创立设置了“新語·流行語大賞”(新语·流行语大奖),每年由日本民众投票评选当年出现的、反映当下世态的“ことば”(语言),并于12月1日公布获奖词条,与该词条相关的个人或团体会受到表彰。这个奖项至今已延续了数十年,在日本民众中具有很高的权威性和认可度。

为了方便研究及研究的客观性,本文将以上述中日两项评选活动中获选的部分流行语词条作为研究对象,深度分析中日两国近年来流行语发展的差异及相互影响。笔者分别选取了近10年间两项评选活动中获选的流行语词条,经过整理,中日流行语内容分类及涉及领域具体数据如下:

如上表所示,近年来中日两国流行语的发展存在较为相似的地方,即两国流行语种涉及社会、文化领域的比例分别是62%和55%,均远远高于政治经济领域的33%和37%。由此可以看出,比起严肃的政经类话题而言,中日两国人民显然更关注或偏爱轻松的社会文化类话题。如,中国近年来的“不差钱”、“洪荒之力”“高大上”等,均是由电视、电影节目中的台词衍生而来。而同样在日本,诸如“ワイルドだろう”、“じぇじぇじぇ”等都是出自日语NHK晨间剧、动漫等的台词。

二、中日流行语的特征的异同点及其相互影响

通过对近年来中日流行语的归纳整理,笔者发现由于中日两个文化交流密切,两国流行语在特征上存在不少共同点。但同时也存在若干差异。

(一)中日流行语的共同点

1.语言形式丰富

中日两国近年来的流行语除保持传统单词及词组的形式外,都出现了直接引用当事人的原话作为流行语的新现象。

2.多种语言结合

中日流行语都存在借用方言、谐音或不同语种相结合的语言形式,是近年来越来越明显的特征之一。如,“木有”、“银”“嘚瑟”、“你OUT了”“HOLD不住”等,这样的语言形式在中国流行语中大量存在。在日本,“どや顔”(傲慢的表情。日本关西方言。)“すげぇ”(厉害!)、“うめー”(好吃!)、“エコ中”(以低碳为中心。外来语和和语结合。)、“MJK”(真倒胃口!)等,均是由日本的方言、外来语与和语混合或罗马字转化而来的。

3.省略语较多

由于流行语的受众大多数为年轻人,因此,近年来另一个明显特征就是省略语越来越多。例如,

“不明觉厉”(虽然不明白,但是觉得很厉害。)

“蛋白质”(笨蛋+白痴+神经质。)

“何弃疗”(为何放弃治疗?暗讽一些人智商低。)

“累觉不爱”(“很累,感觉自己不会再爱了”的缩略形式。)

“喜大普奔”(“喜闻乐见、大快人心、普天同庆、奔走相告”的缩略。)

同样,日本近年来也出现了越来越多的省略用语,甚至比中国情况更甚。例如,

“いみふ”(意味不明。意味がわからない。/不明白意思。)

“あーね”(あー、なるほどですね。/啊,原来如此。)

“おこ”(怒る。怒っている。/生气。)

“テンアゲ”(テンションがあがる。/情绪高涨。)

“MJK”(マジか?/真的吗?)

(二)中日流行语的差异

1.语言种类上

中国流行语尽管形式上和日语相差不多,都存在词、词组或短句,以及混种语的表达形式,但中国流行语大多是会意,即从意思上表达使用者的意图。例如,

“小白”,“我是电脑小白”(白痴。我对电脑一窍不通。)

“啃老族”(过于依赖父母的、不独立的人。)

“凤凰男*孔雀女”(源自“山窝里飞出的金凤凰”。用来比喻出身农村底层、家境贫寒、刻苦拼搏的成功男士或者女子。)

而日本的流行语则是拟声词、拟态词相对较多,比较直观。例如,

“じぇじぇじぇ”(出自2013年日本NHK晨间剧《あまちゃん》,用来表示惊叹、惊讶或者困惑时发出的声音。)

“ゲロゲロ”(出自日本漫画,指厌恶时发出的声音。)

2.语言来源上

近年来中国的流行语很大程度上依赖网络,由网络流行语形成的被大众接受从而使用的语言占了很大比重,如上文所举例子“不明觉厉”“累觉不爱”“喜大普奔”等最初均是来自网络用语。除此之外,中国流行语还有部分来自影视节目,或者新闻事件。例如,“不差钱”“洪荒之力”“四海八荒”,以及上文中的“至于你信不信,我反正信了”,均在此列。

而日本的流行语则不仅限于此,它们的取材范围更宽泛,有出自影视节目,也有当年国际新闻热点、自然环境相关等。如,“3.11”、“帰宅難民”都是源自日本2011年发生的东北大地震,“PM2.5”是自然气象相关的词汇,“アベ政治を許さない”则是取自一位日本女作家對安倍强权政治的抨击。

(三)中日流行语的相互影响

中日是邻国,历史上我国各个领域曾经深深地影响了日本,因此两国文化上有着许多共同之处。进入近代后,由于经济迅猛发展,世界一体化趋势明显,近年来中日两国形成了相互影响、相互借鉴的局面。流行语是时代发展的产物,因此当今两国相互交融的背景下,更能够直观地体现出相互的影响。例如,“~~族”一词最初来自日本,“暴走族”(飞车党)、“窓際族”(窗边族,指即将退休、不被重用的老人),该词来到中国后,中国年轻人又创造了“月光族”(指每到月底,工资就会用光的人)。“考碗族”(指立志考公务员的人)。

同样,中国的一些流行语也影响了日本,被日本人所接纳。如,“疯狂购物”在日语中衍生出了“爆買い”,指中国游客到日本后大肆购物的现象。

通过以上比较分析,可以发现流行语作为时代发展的产物,它的产生代表了新的社会现象和文化特点。通过对中日流行语的研究,更能够准确把握两国社会变化,了解其中的文化内涵,将有助于我们剖析当下两国国民的意识及价值观的改变,更有利于中日两国各个领域的交流。

参考文献:

[1]曲凤鸣.中日流行語の特徴及びその比較の一考察[J].日本语言文化研第五辑,2014(12).

[2]蒋明.2009-2016流行语研究—以《咬文爵字》所评“十大流行语”为例[J].黄冈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04).

[3]黄安靖.咬文爵字绿皮书[M].上海:上海锦绣文章出版社,2009.

[4]姜芳.中日谚语互译中的文化依存性[J].凯里学院学报,2013(05).

[5]刘金鑫.日语中新语和流行语的探析[J].科教文汇,2017(03).

猜你喜欢
中日流行语差异
相似与差异
流行语大盘点
看古人如何玩转流行语
巧借 流行语
生物为什么会有差异?
M1型、M2型巨噬细胞及肿瘤相关巨噬细胞中miR-146a表达的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