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俗话说字写得如何,代表一个人的面貌。字用得如何则代表一个人的性格,是否严谨,是否不修边幅……细节决定一切,因此小学阶段一定要分清“的 地 得”这易混淆的三兄弟。
关键词:的;地;得
“的地得”的用法看似是最基础的常识,但是在语言表达和书面写作中是最容易混淆的三个字,甚至在本科阶段、研究生、专业作家都有许多误用。语言规范从小学生做起,作为小学语文教师,一定注重“的地得”用法的规范,学生才能分清句子的结构,一定要帮助学生解决“的地得”的所有疑惑与困难。
一、 “的地得”的分工
“的”“地”“得”,读音相同,都是结构助词,主要是标示定语和中心语、状语和中心语、中心语和补语之间的结构关系。一般来说,“的”的结构特点是必须和它前面的词构成一种固有的“的字结构”形式来修饰、限制和说明后面的名词或代词,是定语的标志,用在定语后,如“蓝色的海洋”;“地”的结构特点也必须和它前面的词和词组构成一种特有形式来为它后面的动词服务,构成“状动关系”,用在状语后,应用“地”,如“开心地玩耍”;“得”为结构助词时,必须用在动词或形容词之后,带着它后面的词语为其前的动词或形容词服务,即作动形谓语的补语,在中心语、补语后的,应用“得”。如“想得很美”。“的”还可以组成“的”字短语,如“他的”“不要的”。
二、 “的地得”混淆原因、取消后果
1. “地”“得”实际使用的频率低,“地”的使用频率在千分之一,“得”的使用频率更低,通篇文章中几乎不可能出现。2. de的误用对理解句子意思影响不大,用错无伤大雅3. 随着网络的飞速发展,文字使用随意化,当社会上各个社会阶层、并且有多都未经雕琢的文字出现在我们面前时,我们很难不受到它的影响。
虽然“的”字神通广大,可以在很多场合替代其他两个字,尽管语法上没有错误,但句意上可能会出现细微差别。以“他吃de很香为例”,按照《现代汉语词典》,此处用“的”和“得”都可以,既可以表示他吃得津津有味,也可以表示他吃的食物味道很香,比如“他吃的(包子)很香。” 当句义含混时,区分不同的助词可以帮助我们判断句子含义。
如果取消后就会引起大量的歧义,同样的一句话使用不同的de就会产生不同的意思,不同的de会改变前后两个词的词性,比如“得”作为补语的符号,如果写为“的”,那么句子的意思会发生很大的变化。例如,他讲得很好,他讲的很好,两个句子,前一句意思是他讲话的形态、内容等很好,后一个句子只是说内容。从语言的表述能力上来讲,保留区分非常有必要。因为语言可以表述的内容、形式越多,我们观察、注意世界的方式也越多。如果取消区分,那么我们可能会逐渐忘记,讲话的形态样子等都可以很简单地表述出来,很准确地注意到。因此,在一些非正式的书面文中我们可以放宽标准,用“的”字作为形容词尾、副词尾或者放在动词之后,但是在正式场合,一定要对这些规则烦冗,尽量遵守。
三、 用“的”的条件
(一) “的”常用在介宾词组,结构形式一般为:形容词(代词)+的+名词;通常用在名词、形容词后。例如,漂亮的宝贝,帅气的小伙。
(二) “的”后面跟的都是名词,如“他的妈妈、可爱的花儿、谁的橡皮、清清的河水、敬爱的总理、慈祥的老人、戴帽子的男孩、珍贵的教科书、鸟的天堂、伟大的祖国、有趣的情节、优雅的环境、可疑的情况、团结友爱的集体”。
(三) “的”常见固定用法:谁的、我的、你的、他们的、真的、假的、好的、坏的、对的、错的、是的、不是的、吃的、穿的、用的、说的、做的。
(四) “的”还有一种用法:苹果是谁吃的?紫薇是谁演的?这首诗是谁写的?玻璃是谁打破的?
(五) 用在“什么”前面:你安的什么心?你吃的什么菜?包里装的什么东西?
(六) 用在最后:我是不会理你的,天是不会塌下来的。
四、 用“地得”的条件
在“的地得”中,最常见错误是 “地、得”与“的”区分不开,通篇文章均用“的”。因此我们一定要区分用“地、得”的条件。
(一) “地”常用在动宾词组,通常在名词、动词、形容词之后。一般符合:副词+地+动词,大声地叫,快速地包围;“地”一般后面接动词,表动作。例如:撕心裂肺地哭,疯狂地逃跑;“地”前面的词语或者词组多是状语,来形容“地”后面的动作怎样。当动词和形容词作谓语时,修饰成分用“地”,例如:她的绘画水平逐渐地提高了。特别注意形容词充当谓语动词时,最容易误用成“的”。
(二) “得”在句子中一般用在补语的前面,前面经常跟的是“动词”,后面跟“形容词”,表示怎么样的。如:跑得真快、笑得真甜等等;“得”经常表示一种后果、程度性,一般用在动词后,作为动状补语出现,结构为动词+得+副词,例如疼得直跺脚,他比我高得多;出现了“很、真、太”等这些词,基本都用“得”。
五、 需注意“地和的”的易混淆
具体(的?地?)坚决(的?地?)同意(的?地?)这种格式该如何区分呢?何时用“的”,何时用“地”,就要看在什么样的句子里,出现在什么位置,如果在谓语部分,后面的动词或形容词前面的修饰词后面用“地”,具体问题要具体(地)分析,如果在句子中出现在宾语或主语位置上,用“的”,例如迅速的解决,对大家都有利。特别注意的是,这种格式后边的动词如果带上宾语,不管出现在什么位置上,都必须用“地”,迅速地解决这个问题,对大家都有利。若动词后带宾语的格式出现在谓语位置上,仍然用“地”。
最后“的地得”用得正确与否是对现代汉语的尊重,是语言严谨的体现,因此小学语文教师一定要让学生在小学阶段对这三个字正确区分,有区别地使用,可利用口诀记忆法、游戏训练法进行训练,循序渐进,在阅读中了解明辨,在书面写作表达时尤其注意,促进学生对汉语的严谨,规范用词、用字,从小学生做起,提高全民文化素质。
参考文献:
[1]魏琳.小学语文课堂理答现状及策略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12.
[2]郭超.小学语文课堂教师提问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10.
作者簡介:
周宏文,宁夏回族自治区吴忠市,宁夏吴忠市红寺堡区回民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