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婧
摘 要:小学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班主任不仅是班级的领导者,更是班级活动的组织者,班主任工作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了班级的班风与学风。班主任的言行举止对学生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对学生的学习及生活具有深远影响。所以,班主任要想做一名合格的班级管理者,就必须不断地创新与实践,做好班级管理工作。本文针对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的创新及实践展开讨论。
关键词: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创新;实践
小学班主任是小学教育教学的重要力量,既要有效完成学校的课程安排,又要对班级进行管理,要为小学生未来健康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可以说,小学班主任是一个责任重大的岗位。新课程的改革对小学班主任的要求越来越高,小学班主任必须具备更好的管理能力、教学经验及道德素质,才能满足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小学班主任是一个多角色的岗位,是连接学生与家长、学生与学校及学生与各科教师的重要纽带,小学班主任在对学生的教育及管理方面要有足够的耐心与细心,处理好班级管理工作,构建和谐班级,促进小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的内容及特点
小学班级管理工作是一项工作内容丰富、特点突出的工作。首先,班主任在进行教学任务的同时还要引导小学生正确认识学习的意义,挖掘小学生的潜能,培养小学生的思考与学习能力。其次,作为班级的领导者,班主任应多组织班级活动,制订规章制度,加强对小学生的组织与管理能力,为小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提高小学生的学习能力。再次,作为小学生思想的启蒙者,班主任要不断加强思想教育和道德修养,以身作则,提高自身修养,用积极的生活态度影响小学生,发挥班主任的模范作用,为学生三观的树立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的创新及实践措施
1.关注学生的日常生活和心理状态
班主任在班级管理过程中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站在学生的角度考虑问题。现在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父母的溺爱导致学生的生活能力欠缺,对劳动存在抵触心理,如果这时班主任强行让学生进行劳动,不但不会取得应有的效果,还可能会引起学生的叛逆心理。还有一些班主任怕琐碎的事情会浪费学生的学习时间,所以将大小事都包办了,这样就不能培养学生的独立能力。所以,班主任可以通过组织劳动活动来提高小学生的生活能力,促进小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例如,大扫除时,班主任将学生进行分配,让小学生明确自己的任务和责任。班主任要给予小学生合理的关心,面对学生的生活及心理问题要及时进行疏导与教育,有利于促进师生关系,增进师生感情,引导学生更好地发展。
2.诚信公平地对待学生
在班级管理过程中,班主任要建立合理的奖惩制度,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热情,在班级活动结束后,班主任要根据规定对学生进行奖励,充分尊重学生,树立班主任的威信。例如,在课堂检测时,班主任可以规定九十五分以上的学生可以获得小礼物,检测成绩出来后,班主任要及时将礼物发给相应的学生,还可以写一些鼓励的话,既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自信心,又能够拉近师生的距离。
3.培养优秀班干部
班干部是班主任的助手。班级是由很多学生组成的,班级中有很多大小事务,仅凭班主任一人是忙不过来的,不可能做到面面俱到,班干部就能够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班主任要培养优秀的班干部,有效弥补自己在班级管理工作中的不足与疏漏,同时还能够提高小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有利于班级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在班干部管理过程中,班主任要积极听取学生对班干部的意见,对班干部进行全面了解,并对他们进行指导。
4.加强与家长之间的联系
根据小学生的特点可以看出,家长对学生的影响是非常显著的,虽然家长对学生都是关爱的,但是許多爱的方式却不正确。首先,班主任要意识到家长的重要性,积极与家长进行沟通,共同协作,减少不利于小学生成长的因素。班主任要主动了解学生在家中的情况,家长也要及时了解学生在学校的情况。例如,有学生因为过于看重学习成绩,导致心理压力较大,这时家长与班主任就应该共同探讨。班主任要了解学生的压力是否来源于家长,如果是,就要对家长进行开导,纠正其错误的想法,如果不是,班主任就要与家长合作,共同解决学生面临的问题。
小学班主任在班级管理的创新及实践过程中,要关注小学生的生活和心理状态,了解学生的需求,在管理过程中坚持公平、公正的原则,用一颗真诚的心对待学生。通过选拔优秀的班干部,更加有效地管理班级;要与家长共同合作,促进小学生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闫清馨,刘晓华. 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的创新与实践[J]. 中国校外教育,2017(7):37-38.
[2]潘芹芹. 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的创新实践措施探析[J]. 好家长,2016(43):63.
[3]王忠平,赵金贵. 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的创新与实践[J]. 新课程(小学),2016(1):2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