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秋美
菏泽市立医院CT室,山东菏泽 274000
经过调查,大多数的结肠癌患者都患有多年的溃疡性结肠炎[1],而大多对于“溃疡性结肠炎”不重视的人最后也大多病变为结肠癌,现代生活的快速性更是加剧了消化道肿瘤病症的产生[2]。在临床诊断中对于X线平片的诊断符合率并不高,无法确定详细的病因和病变形态,导致漏诊的机率较大[3]。而随着CT诊治的广泛运用,对于CT在结肠癌致肠梗阻疾病的研究也能更进一步[4],该次研究选取2015年12月—2016年11月的60例经收治已确诊的结肠癌致肠梗阻患者的数据资料进行研究,现报道如下。
该次研究选取该院收治的60例经收治已确诊的结肠癌致肠梗阻患者的数据资料进行研究。将60例患者分别分为X线组(对照组),CT组(实验组),每组各30例。CT组男性为16例,女性为14例,其中年龄最大的为71岁,年龄最小的为34岁,平均年龄是(52.5±4.7)岁;X 线组,男性为 14例,女性为 16例。其中年龄最大的为69岁,年龄最小的为33岁,平均年龄是(51.2±5.4)岁。两组患者数据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①患者腹部阵发性疼痛并有呕吐、腹胀、恶心等状况;②腹部有异物、炎症和手术史;③有慢性梗阻症状和病史。该研究所选病例经过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及家属均知情同意。
两组患者均采用外科手术治疗,手术前分别进行CT检查或X线平片检查,并将数据进行对比分析和术后病理学分析。X线检查中采用多功能DR机;CT组患者选取机器:Philips公司微平板3D-iCT,256排螺旋CT进行诊断;对照组:对腹部立卧位进行扫描分析,由放射科经验医师进行阅片,最终结果有3名或3名以上医生共同诊断结果为准;实验组:将层厚设置为5 mm,成句设置为5 mm,必要时采用0.625 mm薄层重建进行进一步扫描确认,对比剂选取碘克沙醇注射液(国药准字H20173228)80~100 mL,对患者手肘静脉进行注射,注射速度为2.3~3.5 mL/s[5]。诊断过程中一经发现疑似肠梗阻患者需要严格进行观察,对病变位置、大小等情况进行详实记录。
①两组患者的肠梗阻的检测情况、数据诊断符合率以及病因检出率;②两组患者的直接和间接性征象。直接性征象:肠梗阻患者肠管不规则狭窄位置的具体情况、梗阻肿块情况等;间接性征象:盲肠的扩张、肠内积液、肠内积气等情况[6]。
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针对对照组和实验组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进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CT组肠梗阻患者为28例,符合率为93.33%;X组肠梗阻患者为21例,诊断符合率为70.00%。CT组的结肠癌致肠梗阻患者中的诊断符合率明显高于X线平片检查的诊断符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789,P<0.05)。
CT组30例患者中,其中的28例患者检测出肠梗阻,病因是结肠癌所导致的患者共有28例,病因检出率为100.00%;X线平片组30例患者中,有21例患者检测出肠梗阻,病因是结肠癌所导致的患者共有11名,病因检出率为52.38%;上述数据表明,CT组的患者病因检出率明显100.00%要高于X线平片组的患者的病因检出率52.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421,P<0.05),见表 1。
表1 两组诊断符合率以及病因检出率情况对比[n(%)]
在对照组和实验组的数据对比中,对照组难以清晰的观察肠梗阻肿瘤侵犯的周围组织器官、肿瘤狭窄段等。实验组能够清晰的判断结肠癌致肠梗阻的直接征象,两组数据具有可比性(χ2=45.001 7,P<0.05),见表2。
表2 直接征象数据比较[n(%)]
实验组数据的间接征象比较检出率优于对照组数据,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21.189 2、7.424 2,P<0.05),见表 3。
表3 间接征象数据比较[n(%)]
当前社会人们的饮食结构在不断地发生变化,结肠癌作为仅次于胃癌的消化道肿瘤疾病其发病率在不断上升[7]。肠癌作为消化道恶性肿瘤,多发于大肠,而结肠是大肠中最长的一部分,发病几率最大,患者也多为结肠病变[8]。大多数结肠癌患者初期并没有显著的临床症状,而当病情近一步病变时则表现为慢性腹泻、慢性便秘等排便困难的症状[9]。晚期后发展为黄疸、腹部积水等典型症状,最后病变为肠梗阻,肠梗阻则是结肠癌的首发典型症状[10]。
该次研究中,CT组的结肠癌致肠梗阻患者中的诊断符合率明显高于X线平片检查的诊断符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789,P<0.05)。CT组的患者病因检出率明显100.00%要高于X线平片组的患者的病因检出率52.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421,P<0.05)。实验组能够清晰的判断结肠癌致肠梗阻的直接征象,两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5.001 7,P<0.05),实验组数据的间接征象比较检出率优于对照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1.189 2、7.424 2,P<0.05)。CT组的诊断符合率明显大于X组,同时直接征象也更为明显。学者张弦等[11]探讨了CT在结肠癌致肠梗阻疾病中的诊断价值及意义,经研究发现CT组患者的诊断符合率97.50%显著高于X线组79.05%(P<0.05)。CT组患者的病因检出率95.49%显著高于X线组75.49%(P<0.05)。CT组的直接征象检出率均显著高于X线组(P<0.05),跟该研究结果一致。
综上所述,在结肠癌致肠梗阻的疾病诊断中,CT诊断可以更好地帮助医生确定患者的梗阻情况,CT诊断的直接征象能够清晰的显示出,更有利于后续对于患者的治疗。因此,在临床医学中CT诊断值得大力推广应用。
[1]许允发,王琦,王强.CT对大肠癌并急性肠梗阻的诊断价值分析[J].结直肠肛门外科,2017,23(6):774-776.
[2]赵烨.CT诊断结肠癌致肠梗阻的价值及意义[J].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17,1(11):106-107.
[3]李家才,温琳峰.CT诊断结肠癌致肠梗阻的临床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5,10(11):44-45.
[4]李娜.CT诊断结肠癌致肠梗阻的临床应用价值评述[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6,10(16):44-45.
[5]杨金霞.CT诊断结肠癌致肠梗阻的临床研究[J].中国医药指南,2017,15(15):167-168.
[6]刘松峰.结肠癌致肠梗阻CT检查的诊断价值[J].黑龙江医药科学,2017,40(2):140-141.
[7]冯社欢,赵仕懂,李智锋.CT诊断结肠癌致肠梗阻的临床应用意义初步研究[J].数理医药学杂志,2017,30(3):429-430.
[8]姚丽萍.CT在诊断结肠癌致肠梗阻患者中的应用观察[J].中国民康医学,2017,29(3):19-20.
[9]赵挺,毛立军.CT在大肠肿瘤引起肠梗阻诊断治疗中的应用[J].中国医药指南,2018,16(1):26-27.
[10]滕文军.CT诊断结肠癌致肠梗阻的应用及意义探究[J].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18,2(2):120-121.
[11]张弦,卢小利,卢伶俐.CT在结肠癌致肠梗阻疾病中的诊断价值及意义探讨[J].临床医学工程,2017,24(8):1061-10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