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创经皮肾镜与经输尿管镜治疗输尿管上段结石合并肾积水的临床疗效对比分析

2018-06-29 03:26:20郑雪松张海平孙杰孙家超
系统医学 2018年8期
关键词:石术肾镜清除率

郑雪松,张海平,孙杰,孙家超

栖霞市人民医院泌尿外科,山东栖霞 265300

输尿管对人体的危害大,容易造成患者出现肾积水、肾功能不全、尿路感染等,目前临床上对于输尿管结石多采用体外冲击波碎石治疗,尽管安全有效,但是对于输尿管上段结石合并肾积水等的治疗效果不理想[1]。经输尿管镜取石术以及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的发展飞速,成为了目前治疗输尿管上段结石的主要方式[2]。两种治疗方式有其各自的优缺点,为探讨两种不同方式治疗输尿管上段结石合并肾积水的治疗效果,该文选取该院2016年5月—2017年5月接诊的输尿管上段结石合并肾积水患者100例,分别采用不同方式治疗,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该院接诊的输尿管上段合并肾积水的患者100例作为该次研究对象,将其按照数字随即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分别50例患者。研究组男性患者39例,女性患者11例,年龄27~55岁,平均年龄(45.6±7.5)岁,结石直径 1~3 cm,平均直径(1.3±1.1)cm。对照组男性患者38例,女性患者12例,年龄28~56岁,平均年龄(46.2±7.4)岁,结石直径 1~3 cm,平均直径(1.5±1.2)cm。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进行比较。该研究所选病例经过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及家属均知情同意。

1.2 研究方法

研究组患者进行经输尿管镜取石术:患者取膀胱截石位,给予患者连续硬膜外麻醉,使用F8Wolf输尿管镜,在输尿管导管的引导下经尿道向输尿管种插入输尿管镜,直至结石下方,通过监视器,使用激光技术将结石击碎后灌洗冲出,直径较大的结石使用钳夹取出,术后常规放置双J管[3]。

对照组患者进行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患者取膀胱截石位,给予患者连续硬膜外麻醉,经输尿管逆行留置F7输尿管导管,患者变为俯卧位,抬高腰部,确定肩胛线与腋后线重点,B超引导下穿刺肾脏上盏或中盏,流出尿液后,置入斑马导丝,使用筋膜扩张器扩张器扩张皮肾通道至F16,放置Peelaway鞘管,将Wolf输尿管镜插入通道,找到结石后使用激光碎石技术击碎结石灌洗取出,常规放置双J管,经皮肾通道内留置F16硅胶管[4]。

1.3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4 d和1个月的结石清除率、住院时间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

1.4 统计方法

使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对该次研究中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s)的形式展现,使用t检验,计数资料[n(%)]以 χ2检验。 若计算结果为P<0.05,提示对比数据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结石清除率对比情况

研究组患者术后4d的结石清除率为94%,术后1个月的结石清除率为100%,对照组患者术后4 d的结石清除率为78%,术后1个月的结石清除率为84%,可见研究组患者的结石清除率均高于对照组患者(χ2=5.315 6、8.695 7,P<0.05),见表 1。

表1 两组患者的结石清除率对比情况[n(%)]

2.2 两组患者的手术情况和住院情况对比

研究组手术时间 (35.2±5.6)min、 术中出血量(6.7±1.3)mL、住院时间(4.1±1.1)d,对照组手术时间(77.3±7.5)min、术中出血量(100.4±55.8)mL、住院时间(8.5±1.7)d,研究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的手术情况和住院情况对比(±s)

表2 两组患者的手术情况和住院情况对比(±s)

组别 手术时间(min)术中出血量(mL)住院时间(d)研究组(n=50)对照组(n=50)t值P值35.2±5.6 77.3±7.5 31.804 6<0.05 6.7±1.3 100.4±55.8 11.870 5<0.05 4.1±1.1 8.5±1.7 15.365 4<0.05

2.3 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

研究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为4%,其中1例高热、1例血尿;对照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为16%,其中3例高热、3例血尿、肾周积液2例,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095,P<0.05)。

3 讨论

目前临床上对于肾结石的治疗方法很多,不同方法治疗有各自的优缺点,体外冲击波碎石技术无需麻醉,侵袭性较小,无需住院,但是对于体积较大、梗阻性结石以及合并肾积水的结石效果不理想,需要多次治疗[5]。

经输尿管镜取石术有住院时间短、创伤小以及并发症小的优点,患者也比较容易接受,但是对于体积较大的结石和梗阻性上段结石的治疗效果也容易受影响[6],造成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输尿管上段结石合并肾积水时,结石非常容易移位,容易反流至肾盂或肾下盏;肾脏和上段输尿管有一定的活动性,合并肾积水造成输尿管扭曲、成角,进镜困难;输尿管上段结石多在输尿管扭曲和狭窄处,多被息肉包裹,内镜不容易到达结石的位置或无法清晰的显示结石;插管难以一次插到肾盂,推入结石的难度增加[7]。

该研究结果发现,研究组患者术后4 d的结石清除率为94%,术后1个月的结石清除率为100%,对照组患者术后4 d的结石清除率为78%,术后1个月的结石清除率为84%,可见研究组患者的结石清除率均高于对照组患者(χ2=5.315 6、8.695 7,P<0.05)。研究组手术时间(35.2±5.6)min、术中出血量(6.7±1.3)mL、住院时间(4.1±1.1)d,对照组手术时间(77.3±7.5)min、术中出血量(100.4±55.8)mL、住院时间(8.5±1.7)d,研究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患者 (P<0.05)。研究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为4%,其中1例高热、1例血尿;对照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为16%,其中3例高热、3例血尿、肾周积液2例,对比有统计学意义(χ2=8.095,P<0.05)。与经输尿管取石术相比,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的结石清除效果更明确,能够直到患处,其最大的优点是能够治疗所有类型的输尿管段结石,一次成功率较高,但是微创经皮肾取石术的手术步骤比较复杂,手术时间比较长,术中出血量也较多,对患者的伤害较大,容易损伤肾实质和肾盏颈部损伤,进而造成大出血[8]。对于使用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患者,术前应进行全面的检查,对于存在不明原因出血、脾脏肿大、肾脏肿瘤的患者,不能采用使用方法;在手术过程中,尽可能选择穿刺下盏或中盏,更容易插管[9];为了避免插管过程中结石移位,应避免暴力插管,同时采用C型臂机证实结石位置;部分小的息肉如果没有影响碎石则不必进行特殊的处理,避免造成术后输尿管狭窄,若息肉将结石覆盖,可使用钬激光切割,避免发生穿孔损伤血管学者许生探讨了后腹腔镜与经皮肾镜治疗复杂性输尿管上段结石的临床比较,经过研究发现,观察组临床有效率93.54%,显著高于对照组74.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与该研究结果一致[10]。

综上所述,微创经皮肾镜与经输尿管镜取石术治疗输尿管上段合并肾积水均能取得一定的效果,但经输尿管镜取石对患者的创伤更小,结石清除效果也理想,是治疗简单结石的首选方式,对于复杂结石推荐使用微创经皮肾镜技术。

[1]刘文斌,孙志凯.微创经皮肾镜与经输尿管镜治疗输尿管上段结石合并肾积水的临床疗效对比分析[J].安徽医药,2018(1):102-105.

[2]石奇刚.经皮肾镜碎石术与经输尿管镜碎石术治疗输尿管上段结石效果对比[J].临床医学,2017,37(2):84-85.

[3]陈建刚,陈新凤,顾栋华.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对上段输尿管结石的治疗效果研究[J].航空航天医学杂志,2016,27(7):836-838.

[4]蔡海泉,侯贤琼,陈新桂.三种方法治疗输尿管上段嵌顿结石的效果对比分析[J].白求恩医学杂志,2016,14(2):236-238.

[5]农竟军.输尿管上段结石微创治疗的临床新进展[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16(17):33-34.

[6]沈滔.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治疗嵌顿输尿管上段结石的临床疗效[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6,10(2):86-87.

[7]王国平,王建锋,沈利红.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与钬激光碎石术治疗输尿管上段结石的临床疗效对比分析[J].中华全科医学,2015,13(11):1892-1894.

[8]刘鹏斌.三种微创手术方法治疗上段输尿管复杂结石的探讨[D].福州:福建医科大学,2015.

[9]蒋廷森.三种微创术式治疗嵌顿性输尿管上段结石的临床对照研究[D].广州:南方医科大学,2015.

[10]许生.后腹腔镜与经皮肾镜治疗复杂性输尿管上段结石的比较研究[D].合肥:安徽医科大学,2014.

猜你喜欢
石术肾镜清除率
膀胱镜对泌尿系结石患者结石清除率和VAS评分的影响
不同通道经皮肾镜治疗上尿路结石的研究进展
昆明市女性宫颈高危型HPV清除率相关因素分析
云南医药(2021年3期)2021-07-21 05:40:38
加强护理预防经皮肾镜取石术术后并发出血
血液透析滤过中前稀释和后稀释的选择
连续筋膜扩张法和球囊扩张法建立经皮肾镜通道在经皮肾镜碎石术中的对比研究
早期血乳酸清除率与重度急性颅脑外伤患者预后的相关性分析
经皮肾镜围手术期的中医辨证施护体会
后腹腔镜肾实质切开取石术1例报告
单孔后腹腔镜下输尿管切开取石术的初步应用(附23例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