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亚坤,朱亚成
(1.广州城建职业学院 体育教研室,广东 广州 510925;2.西藏民族大学 体育学院,陕西 咸阳 712082)
胡锦涛总书记早在2008年就提出要坚持提高全民族的体质健康与身体素质,积极推动我国由体育大国迈向体育强国,努力实现竞技体育与群众体育协调发展,竞技体育与群众体育事业两者共同发展成为体育强国的标志。习近平总书记2017年在天津全运会上提出:“要努力运用好体育事业,加快实现体育强国梦想”,全面贯彻十九大精神,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积极推动群众体育、竞技体育及体育产业的协调发展,建设体育强国,标志着我国全运会竞赛制度改革的应然。因此,我国天津第十三届全运会竞赛制度进一步创新改革,首次将群众体育赛事纳入比赛项目,全运会成为真正的全民参与的竞技运动,同时对广大人民群众参与体育运动起到积极的引领作用。然而,全运会竞赛制度的制度目标是否实现,在执行过程中存在哪些问题?全运会竞赛制度改革是否有效地推动了竞技体育与群众体育的协调发展,即全运会竞赛制度改革的实然现状如何?本文主要对我国全运会竞赛的制度文本及制度实施过程进行研究,从应然和实然两方面分析竞赛制度,使全运会竞赛制度的功能得到充分发挥,推动全运会的可持续发展,进一步实现体育大国迈向体育强国。
众所周知,全运会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竞技水平最高、规模最大的综合性体育赛事,以选拔竞技体育人才为目的,每4年举办一届,我国首届全运会于1959年在北京举行,至今已有近60年历程,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全运会竞赛组织过程中逐渐凸显种种不合理现象,全运会竞赛制度开始积极顺应时代发展,进行一系列的改革与创新[1]。
自1959年首届全运会至今,我国已举办十三届全运会,是我国“奥运争光计划”人才选拔的重要举措,其比赛项目除武术外与奥运会项目基本一致。全运会的具体比赛举办地及竞赛项目内容如表1所示,从举办城市概况我们发现,我国前九届全运会基本选择在北京、上海、广东三大城市办赛,对于这种限制举办的政策,不足以推动全民健身,为了实现体育大国迈向体育强国,国务院于2001年颁布了《关于取消全国运动会由北京、上海、广东轮流举办限制的函》[2],该文件的颁布实现了全运会竞赛制度的首次改革,举办城市由北上广到江苏、山东、天津等城市,进一步推动了全民健身热潮,这对于全运会发挥健康中国及体育强国的建设具有重要的作用。据统计我国已举办的十三届全运会,每届的竞赛项目均有差异,这主要是围绕奥运会项目及我国潜优势项目筛选竞技比赛项目,其主要为实现奥运计划而调整。随着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举办我国夺得奥运会奖牌榜第一名,首次取得辉煌成绩,这一成绩将我国竞技体育推向高潮,提升了我国的国际地位,随后我国在2012年伦敦奥运会和2016年里约奥运会虽排在奖牌榜第二、第三名,但仍然提升了我国竞技体育的综合实力。“十三五”规划时期,为实现我国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竞技体育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此时我国必须要积极推动竞技体育与群众体育的协调发展,不断提升体育软实力,打造健康中国战略,建设体育强国成为我国“十三五”规划时期竞技体育的重要发展目标,因此“全运惠民”成为竞技体育带动群众体育发展的新思路。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民的体育需求也日益增加,群众体育项目出现供给不足,是我国群众体育发展的重要历史阶段。综上,全运会竞赛项目的改革创新迫在眉睫,竞技体育与群众体育协调与可持续发展成为我国体育事业亟待解决的问题。
表1 我国十三届全运会概况
注:数据来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运动会官方网站,统计时间为2017-11-10
全运会是仅次于奥运会的综合性运动会,是国内最受群众关注的大型比赛之一。据了解,我们发现,近几届全运会举办过程中出现了众多不公平现象,全运会竞赛制度的赛风赛纪问题比比皆是。较为突出的主要体现在体育相关部门的政绩表现、唯金牌主义及商业经济效益等方面,全运会已成为各地方体育相关部门领导的政绩表现,为了取得全运会金牌,全运会竞赛制度逐渐偏离其预期目标,并非为奥运会选拔培养人才,而是将大量的财力物力投资在容易拿金牌的项目上,除此之外,竞赛过程中频频出现黑哨、假球、金牌东道主效应等现象。全运会作为我国建设体育强国的重要推动力,必须要端正竞赛态度、端正赛风赛纪,推动体育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全运会竞赛制度改革显得极其重要。
全运会是我国体育事业发展的重要比赛之一,承担为奥运选拔和培养人才的重任,在竞技体育发展中占不可替代的地位,对推动我国体育强国建设起着不容忽视的作用。从已举办过的十三届全运会口号,不难发现全运会竞赛的价值取向,最初全运会的口号是“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到接轨“奥运争光计划”,到十二届全运会“节俭办赛”再到十三届全运会“全运惠民”,以上办赛理念充分体现出全运会竞赛的功能与价值的多元化与综合性。即起初作为推动竞技体育发展的重要力量,为奥运会选拔竞技人才,到十三届全运会增加群众体育项目,带动全民健身,围绕“健康中国、体育强国”目标,发挥其多元性价值和综合功能。随着我国竞技体育国际地位的提升,以及人民日益增长的体育需求,全运会“金牌至上”、政府“唯金牌论”的政绩显然已无法适应当今社会,多元化市场化社会同时要求全运会与时俱进,发挥其综合功能,因此,增设群众体育项目是全运会赛事发挥其综合性功能及多元化价值的重要体现。
天津第十三届全运会竞赛制度首次进行大规模的改革和创新,被称为“后全运”时代,以全运会来带动全民健身的热潮,实现中国体育梦和体育强国梦。
为加强全运会的关注度以及群众的参与度,同时为消除全运会“唯金牌论”等政绩利益关系,国务院及国家体育总局对第十三届全运会竞赛体制机制及办赛理念进行改革和创新,主要包括增设群众体育项目、专业与业余运动员同场竞技、允许国际运动员参与、跨地区组队以及制定教练员激励制度等八项具体的改革措施[3]。具体政策文件如下:《关于第十三届全运会实施4人以下(含4人)项目跨单位组队参赛政策的通知》,文件中明确规定,部分比赛项目鼓励跨单位组队参赛,为保证国家队运动员训练及比赛的完整性;国家体育总局印发《关于支持少数民族自治区参加第十三届全国运动会有关问题的通知》,实施引进少数民族运动员,实现真正的全民参赛;积极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讲话,建设健康中国,第十三届全运会首次增设19个群众体育项目,允许专业运动员与非专业运动员实现同场竞技,这一改革是竞技体育带动群众体育发展的制度创新内容,充分体现了竞技体育与群众体育的协调发展;颁布《第十三届全运会教练员激励政策的通知》明确规定,教练员与获奖运动员同台领奖,对教练员进行激励,教练员在竞技体育人才培养过程中起十分重要的作用,能够促进竞技体育的可持续发展;同时,明确提出“取消奖牌榜”的改革,这一举措更是体现了全运惠民,取消金牌作为评价比赛成绩的唯一标准,打造轻松公平的竞赛环境[4]。
第十三届全运会与以往不同,其竞赛制度进行了多项改革与创新,那么其具体执行过程中是否遵循新制度内容?首先,增设群众体育项目这一重大举措,虽称得上竞技体育竞赛制度的重大改革和创新,却对全运会赛事的举办和执行造成了前所未有的挑战。据相关数据,本届全运会群众项目集聚全国各地众多群众运动员参与选拔,通过各地选拔,最终有8 022名群众选手参与到19个群众体育赛事中。群众体育赛事竞赛制度明确规定:不允许专业运动员参与、不允许跨省选材、拒绝兴奋剂[5],具体实施过程中严格遵循新赛制。国家拳击队解散成为全运会竞赛制度执行的典型案例,在十三届全运会中,拳击项目出现了严重的赛风赛纪问题,拳击项目运动员对裁判的执裁结果表示质疑。经调查,确实是拳击队的管理与选派裁判问题,对此,天津全运会依照国家相关规定,解散了国家拳击队,制度实施的有效性得到肯定。其次,兴奋剂事件也是大型赛事中人们备受关注的问题之一。据新闻报道,天津全运会比赛期间共发生三例兴奋剂事件,对于兴奋剂事件,全运会新赛制采取零容忍,对相关运动员采取了反兴奋机的相应措施,竞赛制度执行力度强。但是制度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例如,虽取消奖牌榜,但各地市仍在在竞赛结束后第一时间统计并公告本省金牌数,金牌意识及政绩观仍存在,各地方全运战略仍然围绕金牌榜投资与开展。
全运会已然是计划经济时代的产物,随着市场经济及经济新常态,全运会已无法适应经济新常态,为推动体育大国迈向体育强国,全运会竞赛制度改革迫在眉睫。
群众体育与竞技体育的协调发展是带动我国体育事业发展的重要举措,因此针对全运会竞赛制度,当前对于全运会的改革与创新的竞赛制度仍没有完善与具体的政策文件,应积极完善制度文本设计,制定与《全民健身条例》《健康中国2030规划》等文件同等重要的全运会竞赛的通知或规程,将群众体育项目正式纳入全运会的竞赛项目,在制度文本设计上考虑群众的体育需求,得到群众的认同与支持,逐渐将群众体育项目纳入到全运会的常规项目,竞技体育带动群众体育的发展,以人民健康为中心,推动全民健身,建设健康中国。
当前全运会竞赛制度的内容主要是由多个政策文件构成,包括《第十三届全运会足球等5个项目的竞赛规程》、《全国体育运动项目单项竞赛制度》、《第十三届全运会反兴奋剂试行办法》、《教练员激励政策》等相关条例,但未形成系统的实施机制。因此,为更好地推动群众体育与竞技体育的协调发展,应积极建立健全对竞赛制度利益相关者(群众体育相关部门、竞技体育相关部门、教练员及运动员)的激励约束机制,同时要求全运会体育部门重视和关注制度执行情况与制度落实绩效,进一步加强国家体育总局群体司与竞体司的协调配合,对全运会竞赛制度实施的过程进行监督,提升全运会竞赛制度的有效性。
竞赛制度的改革与创新是受到一定制度环境的影响,全运会竞赛制度的改革也是伴随我国经济新常态环境实现。近些年来全运会出现种种赛风赛纪问题严重,使得体育相关部门开始鼓励去行政化、反对金牌政绩化等措施,同时群众也对全运会的各种暗箱操作、使用兴奋剂等现象表示十分不满,全运会的受关注度越来越低,甚至一度成为各省代表团自己的竞赛战场,“唯金牌论和为政绩论”违背了全运会办赛初衷。国家体育总局及相关部门表示,全运会竞赛制度应积极适应新环境,适应全民健身、健康中国及体育强国发展战略,为实现与制度实施环境的相容性,群众体育项目成为全运会竞赛制度改革的突破口,让人民群众能积极参与到全运会中。再者,“互联网+体育”的时代环境下,越来越多的线上体育健身项目及比赛项目融入人民闲暇生活,体育锻炼更成为一种时尚,这些对于全运会竞赛制度的改革同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有效发挥了全运会竞赛制度改革的功能,旨在进一步推动体育强国建设[6]。
路漫漫其修远兮,体育大国转向体育强国的道路漫长,全运会作为我国全国人民群众的体育盛宴,十三届全运会的改革无疑是良好的开端。“取消奖牌榜”是为淡化政府政绩观及金牌至上的意识与目标,而是积极鼓励各地方将大部分财政、人力等投入到全民健身和群众项目上,这是全运会带动体育强国发展的重要举措。体育的本质一直以来是“发展全民健身”,全运会也正在通过竞技体育的发展带动全民健身,带动体育回归本真;同时伴随体育产业的蓬勃发展,全运会的改革也将以“群众体育赛事”的办赛理念与商业效应带动全民健身,第十三届全运会竞赛制度的改革创新内容与执行,积极发挥竞技体育的功能,带动群众体育同步发展,努力适应我国由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发展的必然趋势。
[1] 郭权,高玉花,田麦久.奥运战略视角下全运会竞赛制度改革的成效与期望[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10,27(5):540-545.
[2] 国务院.关于取消全国运动会由北京、上海、广东轮流举办限制的函[Z].2001.
[3] 第十三届全运会推出多项改革:告别“金牌至上”,享受快乐.[EB/OL].http://www.zjknews.com/news/201708/185775.html.
[4] 国家体育总局.第十三届全运会具有七大改革措施[EB/OL].2017-03-20.
[5] 网易体育.中国第十三届全运会增设19个群众比赛项目[EB/OL].2017-04-26.
[6] 网易新闻.全运会改革为何这么难[EB/OL].2015-02-06.
[7] 龙佳怀,刘玉.健康中国建设背景下全民科学健身的实然与应然[J].体育科学,2017,37(6):91-97.
[8] 郑霞,布特,王凯强.困境与思路:全运会改革与发展的理性审视[J].运动,2016(2):5-10.
[9] 赵杰,赵晓春.渐进式视角下的全运会赛制改革探讨——兼论当前体育改革的方法论[J].体育研究与教育,2017,32(2):6-10.
[10] 孙科,张秀云.天津全运会:探索、求证、启示——《体育与科学》学术工作坊“探索与求证——天津全运会启示录”论坛综述[J].体育与科学.2017,38(5):1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