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伟
(浙江医药高等专科学校,浙江 宁波 315100)
社区体育公共服务体系是一个增强居民体质、促进其身心健康的保障体系,它主要突出能够为广大社区居民提供基本体育服务的公益性,是政府部门、行业交叉、社会组织以及产业投资的多元化体系,通过优化资源配置、规范工作管理、提高服务意识与效益,从而保障广大社区居民得到基本公共体育服务。
通过调查研究发现,现阶段宁波市社区体育公共服务主体现状中的体系服务主体即社区体育公共服务供给者,包括政府各个有关部门、社会组织和其它。体育政府主管部门是管理和统筹机构,主要任务是制定和落实政策法规,规划和建设场地设施,组织和主办各种群体活动,保证体育信息的畅通与共享,建立和健全社区体育公共服务标准化和评价指标体系等,它服务于广大人民群众,又反过来受群众监督与评价。本研究随机调研了覆盖宁波市辖11个县市区中的22个较大规模社区居民,回收有效问卷416份,统计分析后发现,宁波市社区居民对社区体育服务主体所提供的各项公共服务满意度多介于“一般与比较满意之间”,选择“未接触”的所占比例不高,结果表明宁波市各级体育行政部门已经开展体育公共服务的工作行之有效,但是由于普遍受场地设施和人员经费的影响,工作瓶颈问题凸显,例如广场舞扰民问题需要进一步引导、雨天室内场馆设施不够用、有资格认证的社会体育指导员参与率低等。
国务院颁布的《公共文化体育设施条例》第一章第六条强调“国家鼓励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个人等社会力量举办公共文化体育设施”。鉴此,国家政策层面是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公共体育事业。社区体育公共服务,在社区管理基础上,可以吸引各类体育经营性和非营利体育组织和企业、有条件的学校参与其中,经营性企业需要政府倡导其社会公益性,经营收入外,加强社会反哺功能,组织公益活动。非营利组织需要基层体育协会组织、社区体育俱乐部、各级各类的活动辅导站点及民办非企业等来提供服务。非营利组织通常以其自身的公益性和自发自治性,凭借横向、平等信息交流的特点,发挥其组织管理及资源动员方式上的优点,灵活机动地解决其他途径解决不了的问题,这有利于提升参与者对组织的可信度,吸引了社会体育指导员及志愿者的参与,营造了社区体育公共服务参与氛围。社区体育公共服务组织需具备信任度、合作性、互惠目标以及奖惩措施等内部规范,形成社区体育服务的权责机制才能保证其可持续发展。例如社区群体活动辅导点、社区体育俱乐部以及其他非营利性组织,都需要制定管理人员工作规范、会员准入条例、经费来源与使用规定等规则,严格管理才能组织规范有序发展,才能保证服务质量,实现有组织、有自律、可持续、志愿性和非营利性等特点。这种良性循环既健全了体育公共服务系统,又能吸引更多社区的单位和个人参与和赞助,达到良好社区体育氛围,这样才能构建一个健康、稳定、协调、持续的社区体育公共服务运行机制。
此外,吸引社会资本的投入也是社区体育公共服务的另一需求。体育公共服务能促进社区居民的凝聚力和增强其认同感,但是,目前宁波市社区体育公共服务方面仍旧存在一些瓶颈问题,例如场地设施不足、组织管理不到位、居民参与机制不强等一系列的问题。目前,社会转型对社区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公共服务不仅仅是要提升医疗、卫生、文化、养老等常规内容,而体育公共服务的加入是有效提供凝聚力,增加社会幸福指数,并且促进健康的一剂良药。这就需要我们在社区建立一套信任度高、服务组织体系完善、资源配置合理机制。社区体育服务既是一种社会活动、也是一种经济活动、可以是纯公益性的、也可以是半公益性质的。不是所有经营性的就是不利于社会体育服务发展的,不同层次、不同需求,构建了一个立体的、全面的供求关系。因此,首先要对体育资源进行协调整合,包括资金、场地、设施等物质资本和技术指导、组织管理等人力资本。首先,每个社区结合自身实际,打破以往居民对体育需求认为免费福利的现象,需求层次不一样,提供的服务也应该有所区别,基本的公共服务每个人都应该平等,但也鼓励中高端的体育服务消费,从而对“社会资本”有一个理性认识。这样一个立体的、全面的、能满足社区不同人群需求的体育服务体系才能形成,才能促进其普遍参与性,扩大服务组织的广泛性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有效性。
从社区层面引入社会资本,是社区个人和组织的关系资本,这样一个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社区大家庭式的社区网络终将形成。这种网络并非是简单的投资者与参与者普通的投入与获益关系,更是一种潜在的社区邻里之间互相信任和协调关系。因此,完善宁波市社区体育服务,需要利用各社区间的网络作用,使居民体育需求和投资利益得到人们认可,并结合本地区的地缘、环境、文化等特点,发挥社区成员对社区体育参与意识的合力,在社区网络中达到内在信任和资源互补,促进社区体育公共服务的进一步发展。
目前,长三角区域经济社会的联动发展中,宁波市社区体育公共服务正由免费型和一般消费型向发展型升级,而现阶段的宁波市社区体育公共服务体系及模式趋势很难适应这一趋势。而社区体育公共服务的公共性、自然垄断和外部经济等基本特性,决定了其无法完全由市场有效提供。这时,掌握公共权力的政府必须承担起提供社会公共服务的责任,以凸显公平。
随着政府职能改革的推进,新型政府需要承担的主要职能应该包括:政策调节,标准制定,社会管理,公共服务及市场监管,其中提供并优化公共服务是其中一个重要方面。在充分考虑社区居民的利益需求上,就始终要把公益性原则放在的首位,再辅以经营性内容,全面发挥社区管理部门的引领作用,强调其引领、监督和管理的功能,在适当发展经营性社区体育组织下,加大扶持和发展公益性体育组织力度。
社区体育公共服务体系是一项系统工程,首先政府行政部门的领导必须重视和支持。社区体育公共服务是政府提供的公共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民生的一个分支,只有领导和决策人认识到社区体育的重要性,才能有效解决和发展社区体育公共服务。政府在社区体育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中的角色定位必须找准,这样才能充分发挥政府的指导作用。
全民健身运动开展的基础是社区,社区体育的蓬勃开展,有助于活跃宁波城市社区体育文化氛围,有助于促进和谐社会的构建。社区体育公共服务体系的建设应纳入宁波市发展的总体规划,这样才能为其创建良好的发展运行环境。依据不同区域,应有不同层次的社区体育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标准与之对应,宁波市现阶段的工作重点,还应转移到创建适合农村社区的体育公共服务体系,制定有序的启动机制和帮扶政策,只有建立健全架构,社区体育公共服务才能有序、和谐发展,才能实现其公共服务功能特性,才能满足全民需求,保障群众的基本文体权益。
此外,公共体育设施是提供社区体育公共服务的必要保障,这就需要政府在城市总体规划或区域规划中考虑社区需求。特别是居民集中的社区体育设施规划内容需要在新建小区开发之初就纳入规划,规划部门应会同体育行政部门协调规划,在审批、建设和验收过程中进行全程指导和监管,这样才能保障社区体育设施建设落实实处。
随着长三角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地处长三角南翼重要城市的宁波在社会发展中,应对社区体育公共服务体系提出新的挑战和要求。社区体育公共服务也应该投入市场竞争之中,优胜劣汰,但它有不同于普通文化娱乐业,它必须有稳定的人、财和物的体育资源作为保障,充分发挥本社区各行各业的支援,发掘内部潜力。如何筹措和配置稳定、多元的资源是社区体育公共服务系统的重要内容。社区体育公共服务体系的发展动力是以政府主导下的多元投入,突出其公益性,鼓励民营经济参与,充分利用体育资源,推进社区体育公共服务产业的优化升级,促进其繁荣发展。
把握政策导向,发挥政府宏观调控职能,加强体育行政部门服务功能,起到社会化兴体。实体经济发展的城市化进程中,开发商受经济利益驱动,在开发建设住宅时往往都是压缩绿地面积和公共体育设施,部分老旧社区的体育设施受场地限制没有建设多少,既使有也是年久失修,制约着社区体育公共服务体系的发展。所以相关行政部门应将公共体育设施建设列为住宅小区建设的必须配套内容,加强职能部门的监管,改变目前单靠政府投入社区体育的旧模式,使公共体育设施建设融合到社区的生活环境建设之中,使公共服务与宁波市经济社会的整体发展相协调。
随着人们对健康的重视,社区体育也将越来越被人们看重。此时,群众的需求不是简单地运动,他们需要更科学、更有效的运动来达到锻炼身体的目的,这就要求我们能提供更多的体育专业技术服务的人员,来满足他们达到强身健体需求。虽然宁波市已经拥有一定数量规模的社会体育指导员群体,但是他们的实际参与度与社区日益增长的体育需求不配套,差距较大。在充分发挥社会体育指导员作用的同时,还要挖掘各辖区内学校的体育教师、单位专职体育干事及热心体育事业或有体育特长人的作用,吸收他们参与管理、组织和技术指导等工作。
据调查显示,宁波市社区居民大都就近求便进行体育活动,对体育活动项目的选择上主要集中在散步与跑步、球类和休闲类等运动,简便、易学,趣味性强,受场地制约因素小的项目上。因此,健全的社区体育公共服务网络,有利于社区体育公共服务的开展。每个社区都拥有一支稳定的志愿队伍或各种体育俱乐部,并以公益性为主的承担社区体育服务职能,就能全面、有效并可以持续性地开展活动,社区体育公共服务才具有活力和生命力。以人为本,重视社区体育基础设施建设,形成亲民便民利民的社区体育公共服务内容和服务网络;就地就近开展社区或社区间的体育文化活动和交流,把社区居民发动起来,用健康的理念影响其的生活方式,用科学的、进步的文化代替迷信的、落后的文化;倡导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提高生活质量。
服务标准的设计和服务质量的监控为政府的服务供给模式的评估修正,为后续服务供应者的选择替换,以及市场竞争秩序的维护提供依据,宁波市政府主要通过制定规则和标准,实现广义上的政府监管职能。
构建和提升宁波市社区体育公共服务体系有利于宁波市民更好地就近开展体育运动,促进健康,提高生活品质。宁波体育生态环境较好,里约奥运会后,宁波竞技体育实现金牌零的突破,群众体育也将迎来新的跨越式发展。应根据本市实际情况,构建一个政府主导下全体参与的社区体育公共服务理念,多元化、全方位构建既能满足居民社区体育公共服务需求的,又有利于和谐社会、和谐社区建设的宁波市社区公共体育服务体系。
[1] 李宗浩,毛振明,周爱光.体育人文社会学导论[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8.
[2] 李建国.体育公共服务体系的基本构架[N].中国体育报,2008-07-11(8).
[3] 吴玉磊.鲁西地区城市社区体育公共服务体系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D].曲阜:曲阜师范大学,2012.
[4] 朱征宇.广州市公共体育服务体系的构建与完善[D].广州:华南理工大学,2011.
[5] 董翠香,等.上海市社区体育公共服务发展对策[J].体育文化导刊2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