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血化瘀法在中医内科中的临床应用分析

2018-06-29 06:28张万欣
关键词:胸痹瘀血血瘀

张万欣

(四川省通江县永安中心卫生院,四川 巴中 636759)

血瘀是一种十分常见的病理产物,可直接或间接对患者腑脏器官造成损害,同时也属于中医内科病症范畴,临床表现为血流不畅、血液离经等。中医常采用活血化瘀法以实现畅通血脉、消散瘀滞的目的。该疗法适用广泛,可治疗瘀阻于心、肺、肝等器官所出现的各类疾病[1]。选取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78例中医内科病患列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后,分别采用活血化瘀法和常规西医方法治疗,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对象选取自2015年2月~2017年3月我院收治的中医内科病患78例,所有其均被详细告知本研究目的,由患者自愿签署知情协议书后入组,将选中的患者78例按照门诊就诊号或住院号排序,构建随机分配表格后,奇数者纳入观察组,偶数者纳入对照组,各39例。观察组:男22例,女17例,年龄25~51岁,平均年龄(37.80±4.51)岁,病程3个月~11年,平均病程(5.61±1.90)年,临床表现:头痛14例,腹痛11例,胃脘痛9例,心悸4例,胸痹1例,对照组:男23例,女16例,年龄范围26-53岁,平均年龄(38.16±4.42)岁,病程2个月~10年,平均病程(6.10±1.43)年,临床表现:头痛13例,腹痛10例,胃脘痛8例,心悸5例,胸痹3例。两组患者各项一般资料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诊断标准

结合患者临床特征表现及实验室辅助检查证实为血瘀证,符合“血瘀证中西医结合诊断标准”,以下主要标准符合1条或次要标准符合2条即可确诊。主要标准:①舌质有瘀点、瘀斑;②面部、口唇、眼周等青紫;③毛细血管异常扩张;④间歇性跛行;⑤腹部压痛感;⑥闭经或月经暗黑;⑦血管闭塞或狭窄≥50%。次要标准:①固定性疼痛、刺痛、绞痛等;②肢体麻木;③痛经;④肌肤甲错;⑤精神狂躁;⑥脉涩;⑦脏器肿大、组织增生;⑧凝血、纤溶等理化指标异常。

1.3 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西医治疗,根据临床症状表现不同使用不同药物治疗,头痛者给予非甾体抗炎止痛药,腹痛、胃脘痛者给予腹可安等药物,心悸、胸痹者给予消心痛等药物,同时采取吸氧、吸痰、使用抗生素等对症疗法。观察组根据患者症候表现采取活血化瘀法进行辨证施治:(1)头痛:头痛为瘀血者普遍表现,往往迁延久治不愈,需予以通窍活血汤以达到化瘀止痛的功效。(2)腹痛、胃脘痛:腹痛、胃脘痛者常在饭后疼痛加剧,治疗重点为理气和胃、通络化瘀,需予以失笑散合丹参饮以达到活血通脉的功效。(3)心悸:心悸系血瘀气滞所致,心悸期间患者往往有胸闷不适症状,需以理气通络作为治疗重点,予以红花、当归、桃仁、川穹、赤芍、丹参、桃仁等药物,重用红花、当归,以上药物组成方剂以水煎煮,滤去药渣分早晚2次服用。(4)胸痹:胸痹系心脉不通所致,需予以血府逐瘀汤辅助治疗。

1.4 观察指标

(1)临床疗效:以中医内科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OO1.1-94)进行疗效评估,痊愈标准:临床症状完全消失,身体无不适,3个月未复发;显效标准:临床症状大部分消失,身体无明显不适,3个月未复发;有效标准:临床症状有所减轻,身体有轻微不适,3个月内复发;无效:未达到上述标准。治疗总有效率(%)=痊愈率+显效率+有效率。(2)不良反应:治疗后随访6个月观察不良反应情况。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对比

采取不同方法治疗后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较对照组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对比

2.2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情况对比

观察组经中医活血化瘀法治疗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56%,对照组经常规西医治疗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5.3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2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情况对比 [n(%)]

3 讨 论

瘀血证是中医内科常见病症,现代中医研究认为,瘀血是机体损伤后出现的一种病理产物,长期瘀血得不到疏解就会对腑脏及气血运行造成影响,造成头痛、痛经等症状表现。瘀血部位不同,所采取的具体治疗方法也有明显不同,但治疗原则均需遵循活血化瘀通络,正所谓通则不痛。瘀血证与活血化瘀法早在《内经》中即有论述,“血实宜决之”意即血瘀当化而除之,后代医家对本证与活血化瘀法也各有见解,张仲景在其《伤寒论》一作中记载了核桃承气汤、抵挡汤等具有祛瘀作用的中药方剂[2]。清代王清任对瘀血证的诊治贡献极高,他提出“百病不离乎气、不离乎血”的论述,同时兼顾气血、病变部位等各种因素提出了许多具有活血化瘀功效的方剂,包括血府逐瘀汤、少腹逐瘀汤等,而且实践证实确有疗效[3]。

经过中医学者的不断探索实践,对血瘀证与活血化瘀法的认识持续深入,血瘀证多为血运受阻所致,是一种十分常见的病理变化产物,一般集中在组织细胞、脏腑器官等处出现,可对相关器官组织产生损害,影响其正常功能,严重危害患者健康。瘀血证久治不愈可引起痛经、头痛、腹痛、心悸、胸痹等症状,对患者正常生活造成不利影响[4]。瘀血部位不同症状表现有所差异,所采取的具体方法也不同,但需以活血化瘀法为整体治疗原则,在实际治疗过程中需结合患者症状表现与病情进行辨证施治。本次研究中观察组采取活血化瘀法治疗后,与常规西医治疗的对照组相比,治疗总有效率更高,而且不良反应更少,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对瘀血证患者采取活血化瘀法进行辨证施治,能够对症下药保证疗效,头痛者需予通窍活血药物,腹痛需予失笑散合丹参饮,心悸则取红花、当归、桃仁、川穹等组成药方,胸痹以血府逐瘀汤辅助治疗。活血化瘀法在中医内科治疗中的应用范围较大,可治疗的病种也较多,只有灵活运用辨证治疗才能达到良好的疗效。需要注意的是,活血化瘀法虽能致多种病,但同时也会耗气伤阴,因此临床用药的前提条件是明确诊断,此外在治疗过程中需做到攻补兼施,切忌贪功求快。

综上所述,活血化瘀法治疗中医内科疾病不仅疗效值得肯定,而且安全性高,不良反应少,临床应用价值高于常规西医疗法,值得在临床实践中进一步推广应用,从而提高疗效。

[1]周 松.活血化瘀法在中医内科中的临床应用分析[J].中医临床研究,2016,8(21):7-8.

[2]方枢人.活血化瘀在中医内科临床治疗中的应用探讨[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7,17(97):62-63.

[3]张 锋.活血化瘀在中医内科临床治疗应用疗效观察[J].中医临床研究,2017,9(28):108-109.

[4]李运峰.活血化瘀方联合血塞通治疗中风随机平行对照研究[J].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15,29(05):56-58.

猜你喜欢
胸痹瘀血血瘀
从“痹症有瘀血说”论治膝关节骨性关节炎
胸痹合剂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研究
话说血瘀证
基于中药药物代谢动力学的中医血瘀证研究概述
炙甘草汤加制水蛭治疗胸痹心痛作用机制、效果及安全性研究
中医学关于“瘀血”的用法
观舌头辨血瘀程度
胸痹气虚证疗效评价量表探讨
瘀血被清除掉,身体会有什么变化?
有一种口渴和瘀血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