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阳 王阿明 王文标
摘要:通过调查问卷和访谈进行调研,文章总结了我校藏族学生日常生活、学习存在的问题,结合教育管理实际,针对问题给出了对策,力争可以帮助更多的藏族学生适应内地高校的生活和学习。
关键词:藏族学生;管理;调查问卷
西藏地区地处祖国西南边陲,自80年代內地设立了西藏班开始,累计已有超过10万的藏族学生到内地求学。我校2016级学生中有藏族学生22人,2017级藏族学生有14人,均来自西藏。后续随着国家政策的调整以及内地高校招生规模的扩大,势必还会有藏族学生的不断涌入。因内地高校主要还是以汉族学生为主体,大多仍沿用传统的教育和管理理念,经过一年多的教育教学工作,我们发现这一特殊群体在学习生活中呈现的问题越发突出。我们通过对36名在徐州医科大学就读的藏族学生发放调查问卷和进行访谈,以期找出藏生进入大学校园后学习生活中的问题所在,溯本求原,积极改进我们的教育管理方法,以求更好地更快地帮助藏族学生适应内地高校的生活和学习。
一、 我校藏族学生存在的问题
(一) 生活环境不适应
西藏的高原气候和江苏的亚热带季风气候之间差异较大,问卷调查显示三分之二以上的我校藏族学生来到内地后都有低原反应,即从低压低氧环境进入到正常大气压和氧气环境中的一种不适应,拉肚子、嗜睡、头晕、胸闷等,普遍都要持续三个月左右才能适应。此外也有来自传统民族文化的影响,“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中的时间观念本身就很弱,时间并不是一个明确的数字概念,而是一个有弹性的模糊概念”有些藏族学生时间观念比较淡薄,生活节奏缓慢,不善于安排时间。
(二) 语言障碍
通过问卷调研了解到我校藏族学生大部分来自拉萨,其次是日喀则,还有个别的来自林芝、达孜和那曲。汉语学习的起步时间较晚,都是到进入小学后才开始学习汉语,由于高中及以前的学习都是在西藏地区完成,这一过程中在校园里与同学或老师的交流基本上还是用藏语,更不用说在校园以外的地方。进入大学校园后,藏族学生课余时间还是喜欢与老乡在一起,用藏语聊天、交流。藏语和汉语在结构、词序、联结手段等方面都有各自的特点,加之语言和思维是相通的,藏生用的是本民族的语言和思维模式,课堂汉语教学用的是汉语的思维,这就势必会造成绝大多数藏族学生进入内地高校后,在各科学习中存在难以理解老师授课内容的现象。
(三) 所受关注度不够
我校由于各年级藏族学生人数并不多,没有单独成班,教学模式上采用插班教学的方式。由于分摊在各个班级中人数极少,教师在日常教学活动中常会不经意间忽略了他们的客观存在,往往将其与汉族学生“平等相待”。该课题的研究也是源于我校2016级学生经过一个学期的课堂学习后,发现个别课程普遍跟不上教学进度,集体向我校教务部门进行反映,从而引起相关部门的重视。如果不是学生本人主动提及或辅导员提醒,任课教师一般不会给予这部分藏族学生过多的关注。
二、 解决对策
在一开始学生表现出彷徨无措的时候,学校可以组织新生茶话会、组织他们参观熟悉校园、参观城市的名胜古迹等,帮助学生尽快熟悉校园和城市文化,更快地融入新的环境。后续可以针对学生学习和生活中出现的问题定期组织专题活动,并穿插举办具有民族特色的活动,对少数民族学生的风俗和传统给予充分尊重和支持,使其有归属感。
为解决语言障碍,学生管理部门应创造条件,开设针对藏族学生的普通话培训课程,帮助藏族学生补学和练习普通话,鼓励藏族学生参加普通话等级考试,提高其普通话水平。另一方面,学校教务部门应加强课堂管理,进一步规范教师尤其是藏生授课教师的普通话授课,杜绝方言教学。
学校应多关注这一特殊群体,考虑到藏生们的语言障碍及人数问题,仍可沿用插班教学的模式进行大部分课程的授课,保证课堂上一定要使用汉语的大环境。遇到存在矛盾比较集中的课程,适时改用集中授课的方式做相应调整,比如我校英语课程,由于藏生基础普遍较低,英语授课在大一第二学期就采用了周末组织藏族学生单独授课的形式。与藏生相关的一系列教学管理制度也应有所调整,如奖学金的评选办法、困难学生补助的发放标准、发展党员中的学生成绩评价标准等都应针对这些少数民族学生的不同特点给予适当的政策倾斜。
三、 小结
藏族学生是一个特殊的教育群体,他们需要学校各个部门教育管理工作者和教师的重视。我们提出的一些想法对学校教学管理所起的作用不一定能立竿见影,但我们相信,只要我们不断努力、深入研究和实践,对帮助这一特殊群体一定会起到积极的作用。
(通讯作者:程阳)
参考文献:
[1]马生梅.影响青藏高原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的文化因素探析[J].青海民族研究,2006(4):83.
[2]赵铭锡.内地西藏班学生文化适应对心理健康的影响[J].中国学校卫生,2012,Vol.33(No.2):207-208.
[3]王树田,陈蕾,毛勇.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探析——基于南京审计学院藏族学生学习生活的调研分析[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3(464):77-78.
[4]张旻宇.内地高职院校藏族大学生学困问题应对策略研究[J].民族教育研究,2016,Vol.27(No.132):136-140.
作者简介:
程阳,王阿明,王文标,江苏省徐州市,徐州医科大学公共教育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