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中“生活化”隐性课程的实践

2018-06-28 10:22姚能静
考试周刊 2018年58期
关键词:隐性课程教学创新生活化

摘要:随着现代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入,小学语文教育不断向深层次发展。在开展小学语文教学中,由于受到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在教学实践中仍然存在诸多问题,通过运用生活化教学法,探索生活化隐性课程,可以让小学语文教学更具有活力,也可以提升教学针对性和实效性,值得教师深入研究、探索创新。

关键词:小学语文;生活化;隐性课程;教学创新

在小学教育体系中,语文是重要的学科,对于学生人文思维的养成和锻炼具有重要的意义。在教学中,如何让课堂教学更具有活力,是语文教师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利用生活化教学法,开发隐性课程,引入更多的教学元素,让课堂更加多元,是一个重要的教研课题。进一步拉近语文学科与学生生活的距离,提升教学的实践性,是现代教学改革的重点。

一、 传统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毋庸置疑,语文学科学习难度较大,很多小学生理解和认知能力有限,因此在课堂学习中,很多学生无法及时融入知识体系中来,无法及时与教师和其他同学互动,导致课堂整体缺乏活力,而且这样的教学现状容易形成恶性循环,由于语文知识具有较强的体系性和关联性,如果不能及时补正,及时提升教学效果,更容易拉大学习差距,导致教育的不平衡现象。由于语文知识具有较高的学习难度,所以在教学中很难兼顾教学实效性和趣味性,很多教师采用保守的教学模式,课堂授课方式较为陈旧,采取传统的方式给学生灌输知识,很多学生对于死板的授课模式缺乏兴趣,也就缺乏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对此,通过融入多种教学元素,通过生活化教学法等多元教学模式,搭建现实生活与语文知识之间的桥梁,可以丰富小学语文课堂教育体系,满足学生的多元化学习需求,提升语文教学效率。在小学语文课堂上,很多教师固守传统教学模式,语文知识没有与生活有机结合起来,知识渗透效果不够好,很多学生虽然表面上掌握了课本上的知识,但是不会学以致用,也无法利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这与现代小学语文教育改革目标出现了偏差。在教学中,有效整合多种教学元素,进行有效的课堂渗透,是现代小学语文教育改革的重要目标,值得教师进一步深入探索。

二、 生活化隐性课程对小学语文教育的意义

小学语文作为重点学科,由于具有较强的逻辑性,对于小学生而言具有较高的学习难度,如何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语文知识,是困扰每一个教师的问题。生活化教学法作为一种现代化教学模式,可以构建生活化隐性课程,旨在引入多种教学元素,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语文知识,将晦涩难懂的知识转化为生活化的实用知识,可以提升语文课堂的有效性,满足现代学生的需求。随着社会经济条件的发展,现代小学生对于语文教育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通过在语文教学中融入生活化教学法,可以拉近学生与知识的距离,激发学生深入探索和学习的积极性,激活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更好地融入语文知识体系中。通过在小学语文课堂中融入生活化教学法,有助于解决困扰学生的问题,提升学生学习效果。基于此,生活化教学法可以有效整合教学元素,打造新型隐性课程,释放课堂活力,对于小学语文教育具有积极意义。不管是从教学实践还是教学理论探索角度来说,利用生活化教学法寻求有效的教育整合路径,都是教学创新的必然路径。

三、 探索小学语文生活化隐性课程的实践策略

(一) 打造生活化隐性课程需要关注学生个体

由于基础教育的差别,现代学生个体認知和理解能力不尽相同,小学语文教师在探索生活化隐性课程的时候,不能采取“一刀切”的教育模式,而要根据不同学生的基础与个性,充分践行并落实生本理念,加强对学生个体的关注,提升学生的教学认知与理解,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相比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开展生活化教学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的任务量也会相应增加,但是可以有效提升学生效果,而且个性化的教学指导与关注,可以增强学生的教学认同感,让学生以更饱满、热情的状态投入到学习当中。因此,作为教师要加强对学生的个体关注与引领,真正让生活化隐性课程落到实处。

(二) 打造生活化隐性课程需要利用多媒体设备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由于知识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和体系性,因此很多知识无法在书本和黑板上进行直观的展示。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多媒体教学设备得到了普及与运用,在探索生活化隐性课程过程中,要想融入更多彩的生活化教学元素,教师要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通过多媒体的多样展现形式,将多种教学理念和学习方式直观呈现给学生,这样也能将课堂知识融入学生的生活中,让学生更直观化的理解和感知语文的魅力。此外,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要通过课上与课下两种教学方式,课堂上通过多媒体开展现代化教学,课下则可以利用现代教学信息系统,让学生在生活中随时随地进行语文学习,锻炼语文能力。

(三) 帮助学生积累生活化素材

小学语文知识的学习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教师在探索生活化隐性课程时,要想实现多元教学元素的有效融入,需要帮助学生积累生活化教育素材,提升学生对语文学科的理解和感知能力。比如说,在讲解很多语文阅读文章的时候,很多内容都源自生活,但是学生由于对知识的理解和认知能力有限,无法在知识和生活中搭建起有效的桥梁,教师在这时候就要稍加引导,然后让学生记录课本知识的同时,比对生活中用到这种知识的场景,实现生活化教育目标。通过这样的方式,也能激发起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活力,让语文教学更具针对性和实践性,真正满足学生发展目标,提高学生语文综合素养。

四、 结语

综上所述,在开展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想打造生活化隐性课程,要引入更多的教学元素,让课堂教学更具有活力。毋庸置疑,在教学实践中,小学语文教学仍存在诸多问题,通过创新教学模式解决相应的教学问题,是教师的重点任务,有待进一步挖掘探索,实现小学语文教育改革目标。

参考文献:

[1]徐天尉.小学语文生活化教学策略探究[J].小作家选刊,2017(36):74.

[2]黄晓华.谈小学语文习作教学中生活化教学的应用[J].才智,2017(26):112.

[3]颜川.小学语文生活化教学探讨[J].南北桥,2017(9):173.

[4]孙凤莲.探讨小学语文生活化教学的实施[J].情感读本,2018(2):79.

[5]胡梅芳.关于开展小学语文生活化教学的探究[J].神州,2018(1):118.

作者简介:

姚能静,四川省广元市,旺苍县实验小学。

猜你喜欢
隐性课程教学创新生活化
初中生活化写作教学实践
如何让数学教学生活化
初中数学生活化教学初探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校企合作开发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隐性课程的优势与机制研究
中国古代教育对高职院校隐性课程的启示
浅析隐性课程对中学生道德教育的影响
论小学隐性课程的德育功能
中职美术创新教学实施的方法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