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霞 孔淑珠
【摘要】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不动笔墨不看书,读书是离不开动笔的,做读书摘抄是阅读的重要辅助手段,是读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写读书摘记有助于阅读注意力的集中,有助于理解和积累资料,读书不记笔记,犹如“黑瞎子掰玉米”,学多少扔多少,记笔记就像“燕子垒窝”,点点滴滴积得牢牢实实,从小培养学生读书记笔记的习惯,对学生阅读和习作能力的提高起着重要作用。
【关键词】小学;阅读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为了激发孩子记记读书笔记的兴趣,培养读书摘抄习惯的养成,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我主要从以下方面着手:
一、涂涂画画,自主设计
学生拿起彩笔,自己画画、涂涂,把图画和文字相结合,既避免了摘抄过程的单调,增添了趣味性,又顺应了孩子们热衷画画的心理,展示了大家的绘画才能;同时,学生分门别类地设计的摘抄栏目,有的分成“好词荟萃”“佳句欣赏”“读后思考”,有的分成“词语天地”“句子乐园”“读后感悟”等等,清晰醒目的分栏设计,配上色彩缤纷的图画,让学生再回头翻看笔记时也饶有兴趣,甚至也激发了大家互相传阅的热情,看到别的小伙伴富有个性的版面设计,工整认真的字迹,妙语连珠的词句摘录,大家在啧啧称赞的同时,也在提高自己的摘抄质量。
二、摘录有法,活动引领
学生的理解水平达不到,可能会出现“捡了芝麻丢了西瓜”,不知道哪些该记,哪些不该记,哪些应该详记,哪些需要简单记,还有的同学没有把读书笔记利用好,觉得它们可有可无,因此,在记读书笔记之前,教师需要加强指导,使学生有法可依。
三、理解为先,明确重点
在记读书笔记之前,我教导学生要先对读物的内容有真正的理解,心中明确摘抄的关键点,例如阅读写人的文章,重点摘录描写人物外貌、神态的词句,记事的文章着重摘抄人物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等几方面的描写,写景的要把作者看到、听到、想象到的摘抄出来,着重摘抄作者运用多种修辞方法的句子。课堂上,我给大家找来许多描写人物外貌的词语、句子,大家一边摘抄,一边感叹原来写人的方法这么多,这样在平时的阅读中,渐渐地,学生就能找到摘抄的重点所在。
四、丰富活动,养成习惯
为了使摘抄本发挥应有的作用,派上更大的用场,利用每天晨读时间,我让孩子拿出笔记本读一读,重温一下,通过读不断理解、消化读到的知识,还可以同桌小组交换,取长补短;坚持写读书笔记,做到持之以恒,养成习惯,必须克服怕苦怕累的思想,只凭从兴趣出发是不够的,因此我通过各种活动,如班级宣传栏展示优秀摘抄,班级小黑板分享好词佳句,每周评比“勤劳小蜜蜂”等活动,促进写读书笔记习惯的养成。
五、写景类文章
小学三年级开始接触写景类习作,小学生缺乏观察、思考的方法对此类文体的写作常感到无从下手,只有引导他们养成勤于动手,一点一滴的积累习惯,才能使他们在写作时得心应手。对写景类文章的摘抄,先从学会摘抄课本上好词佳句开始,学习了《富饶的西沙群岛》一文,我引导学生摘抄出课文中体现西沙群岛美丽、富饶的句子,课文中描写海底珊瑚、大龙虾和鱼的句子,不仅抓住了物种的特点,而且运用了丰富的修辞手法。在学习《美丽的小兴安岭》一课时,抓住“落叶在林中飞舞”这个句子,我让学生体会“飞舞”一词好在哪里,有的说好像看到了彩蝶飞舞的情景,有的说飞舞一词表现了落叶活泼、快乐的情绪。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这样学生在课外阅读写景类文章时,他们便找到了摘抄的重点和目标,这样有的放矢的积累,能帮助他们在写作文时学以致用。
六、记事类文章
对于记事类文章的摘抄,我引导学生采用做摘要笔记的方法,抓住事情的“六要素”,用自己的语言,对原文中心内容进行简单概括;写人离不开写事,同样写事也离不开写人,在阅读此类记事文章时,注意摘抄描写人物外貌、语言、神态、动作、心理的句子,摘抄文章生动传神的细节描写,文章如同一棵大树。我告诉学生要学会摘抄那些造就一棵枝繁叶茂、生机勃勃的大树的生动描写。
七、应用类文章
对说明文或议论文,我引导学生在通读全文后做提纲挈领式的笔记,先一句一句地认真读,弄清文章可以划分为几个层次,然后对每个层次进行归纳总结,得出段落大意,在几个段落大意的基础上进行综合加工,就是作者要表达的思想,这主要是针对高年级。通过这样的读书笔记训练,既提高了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又训练了学生的概括综合能力。
八、反复诵读,内化于心
明确摘抄的方法,养成勤动手的习惯,只是摘抄的开始,如何将摘抄到的内容应用于实际习作当中,还需要培养学生勤于诵读的习惯。在日常教学中,每天利用清晨读书时间,让学生拿出摘抄本读一读前面摘抄的内容,还可以同桌交换着互相读一读;教室里有一块小黑板,專门用来供学生和全班同学分享读书摘抄所得,根据课本单元学习主题和单元习作,提前布置学生阅读相关文章,摘抄好词佳句,并和全班分享阅读所得,这样既激励了学生深入阅读的兴趣,又使学生的摘抄习惯得以保持下去。例如在学习“秋天的快乐”这一单元,学生将自己制作的精美的实践活动卡片进行展示,上面是学生摘抄的满满的有关描写秋天景物的词语、俗语和诗句,在摘抄分享课上,大家先在小组内交流,然后是小组代表全班交流,在优美的音乐渲染下,大家得到了一次美的享受,在不知不觉中又积累了语言。
清代史学家章学诚曾说,读书不及时做笔记犹如雨落大海没有踪迹。眼过千遍,不如手抄一遍,做读书的有心人,在博览、勤思的基础上,还应做到精摘,唯有如此,才能提高阅读质量,激发创造阅读,提升写作能力。阅读,从学会摘抄开始,会使阅读走得更远。
(编辑:郭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