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的误区与对策

2018-06-28 16:46王梓王新燕
神州·下旬刊 2018年6期
关键词:误区小组合作小学数学

王梓 王新燕

摘要:数学课程的设置对于学生的身心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要想提高授课质量,教师采就必须取科学合理的教学模式。在新课程背景下,小组合作学习模式越来越受到青睐,“但”其中也存在着很多的问题。本文对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的误区进行分析,并提出一些对策,希望对数学课程的学习有所助益。

关键词:小学数学;小组合作;误区;对策

引言: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变得尤为重要,教师必须注重数学知识在促进学生发展方面的重要性。为了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教学质量,很多教师开始转变传统的教学模式,采取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但其中出现很多问题,只有对其进行正确的把握,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一、小组合作学习中存在的误区

(一)教师方面

在小学数学的教学活动中,教师作为学生的引导者,应该积极带领学生进行高效的学生,让学生体验到数学的魅力,然而,在进行小组教学模式的实际应用过程中,教师并没有尽到应有的责任[1]。由于我国大多数的教师长期运用的都是传统的教学模式,在思想上并没有充分注重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重要性。在实际教学活动中,教师仅仅是追求这种教学模式的形式,而没有充分考虑到教学模式与课程内容之间的关系,在小组合作学习活动结束后,也并没有及时了解与解答学生遇到的问题,从而导致了虽然对教学模式进行革新,教学效果却没有得到提升的情况。

(二)学生方面

学生作为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在教学活动中应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尤其是在实行小组合作学习时,学生更应该积极参与,以增进自身对数学知识的理解。然而,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学生对于小组合作学习活动的参与度不高,一方面,在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时,小组中学习成绩较好的学生掌握了绝大多数的主动权,从而使学习水平差的学生失去发表言论的机会,从而失去对小组活动的兴趣。另一方面,由于小学生的之间的性格不尽相同,在小组学习时,很多性格内向的学生不能完全的融入群体,从而导致与教师与学生交流较少,长此以往,学生的学习效率得不到提高,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应用也失去了原有的意义。

二、小组合作学习的对策

(一)教师应科学合理的安排合作小组

教师在采取数学小组合作学习模式之前,应积极了解班级内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做到适当的安排小组成员[2]。对此,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来进行小组划分,使各个小组内部的学生既有学习成绩好的,也有学习成绩相对较弱的,这样有利于学生之间进行相互的交流与探讨,做到各个小组实力相当。同时,教师应积极了解每个学生的性格特征,做到每个小组内的成员既有性格活跃的,也有相对内向的学生,从而使小组内部成员的性格可以达到互补,促进性格内向的学生积极参与到小组合作学习活动之中。

另外,在班级人数较多的情况下,教师应该对小组人数进行恰当的设置。小组的成员数量以不低于四人,不大于六人为佳,只有这样,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才能达到理想地效果。例如,教师在教授“分数的基本性质”这一内容时,将班级成员分成四人小组,每个小组都有高、中、低三个层次的的学生,从而实现小组成员间的互帮互助,互相促进。分组后,教师安排相应的学习任务,让小组成员合作解决。例如小组合作用一张同样大小的圆形纸表示二分之一,四分之二,八分之四并涂上颜色。然后让各个小组成员之间相互沟通,观察涂色部分大小来探究分数的分子分母变化规律,最后再由小组汇报研究的结果。这种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有助于激发小学生对数学的兴趣,进而提高自身的学习效率。

(二)教師应激发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由于小学生自身的学习水平与性格特征等不尽相同,因此在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活动中会出现学生参与积极性不高的现象,甚至出现了对数学课程的厌倦心理。对此,在开展小组活动之前,教师首先应给学生足够的准备时间,让学生熟悉小组谈论的话题,只有学生做足了充分的学前准备后,在进活动开展时才能进行更多的交流与合作,促进学生根据自身的难题进行有目标的学习。

除此之外,在合作活动结束后,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表现对学习积极性高的学生进行奖励,并积极对学生没有解决的问题进行合理的解答。同时,教师更应该关注学习水平差的学生与性格较为内向的学生,给这些学生更多的表现机会,比如将这类学生选作小组长,积极鼓励这类学生举手发言等,让他们树立自信,积极参与小组合作学习活动之中,从而在教学活动中使集体智慧得到最大程度上的发挥,提升数学课程的学习效率。例如,在对三年级的小学生进行“时、分、秒”的相关知识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将班级成员按照学习成绩的高低以及性格特征分为不同的小组,做到小组内部既有学习好的学生,也有学习成绩差的学生,并将一些平时不爱发言的学生设置为小组的组长。教师在向学生展示两点二十二分的钟面时,可以向各个小组长进行提问,有的小组长说这是两点二十二分,还有其他的小组长说是四点二十二分,教师就可以把这些学生的不同答案作为不同的任务下发到各个小组进行合作讨论,最后对答对的小组长进行奖励,并告诉答错的小组长不要灰心,从而促进学生们学习数学的信心。

结语:

总而言之,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要想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能力,就必须采取行之有效的教学手段,因此,教师在组织小组合作活动时,既要不断增强自身的专业素养,还有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只有这样,小学生的数学素养才能得到整体的提升。

参考文献:

[1]鲁年珍.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课堂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构建研究[J].新课程(小学),2017(05):33.

[2]柴凤霞.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策略[J].中华少年,2016(07):185-186.

猜你喜欢
误区小组合作小学数学
圆锥曲线学习中的六种误区
关于野生动物行为的5个误区
解析几何常见误区
作文评改“五步曲”
论构建英语高效互动课堂的策略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新课标下物理小组合作学习策略的研究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