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终收拨当心画 余音绕梁久不绝

2018-06-28 11:39黄云燕
新校园·中旬刊 2018年3期
关键词:小学数学

黄云燕

摘 要:课堂结尾是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有机组成部分,它虽然占整堂课的时间比例小,但是如果运用恰当,能起到“曲终收拨当心画,余音绕梁久不绝”的艺术效果。本文具体介绍了名师课堂中的应用式、文化式、伏笔式、游戏式、赏析式五种课堂结尾艺术,为数学课堂教学增添光彩。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结尾;艺术方式

课堂结尾是教师在课堂任务终结阶段,引导学生对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再认识、再总结、再实践、再升华的教学行为方式。教学实践表明,课堂结尾是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环节,它有着独特而无可替代的作用,并且得到了越来越多的数学教师和专家的关注。

一、重视课堂结尾艺术的意义

课堂结尾不但能概括总结、巩固知识,是联系新旧知识和课内外知识的纽带,还能积极地调动学生继续探索、学习的欲望,提升认识。

一节数学课的最后5分钟往往是学生精神最疲劳、注意力最分散、学习效率最差的时候。面对“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的归纳式课堂结尾,让学生概括本节课学到了什么、重点是什么、难点是什么、自己还有哪些疑问等,虽然能在较短时间内强化知识结构,使知识系统化,但是如此千篇一律的课堂结尾使学生觉得索然无味。

因此,小学数学教学需要讲究结尾的艺术。好的课堂结尾,有如咀嚼干果,品尝香茗,令人回味再三;好的课堂结尾,会产生“课虽尽,趣犹存,意未尽,情无止”的韵味;好的课堂结尾,犹如“画龙点睛”,给课堂教学画上一个完美的句号。

二、小学数学课堂结尾的艺术方式

笔者总结出以下几种常用的数学课堂结尾艺术方式,并引用了几位名师的示范课,希望能提高小学数学教师课堂结尾的能力。

1.应用式结尾——联系生活

数学家华罗庚曾经说过:“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变,日用之繁,无处不用数学。”这是对数学与生活关系的精彩描述。新课程标准下,在课堂中我们经常会创设与知识内容紧密联系的生活情境,理解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搭建起数学与生活之间的桥梁。数学教学必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和感兴趣的事物中提供观察和操作的机会,使他们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对数学产生亲切感。

2.文化式结尾——数学文化

数学是一种文化。数学文化的内涵不仅表现在知识本身,还寓于它的历史。数学文化润泽着课堂,教师可以在课堂结尾时带着学生一起去欣赏古今中外的数学故事。如数学家祖冲之把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第7位,阿基米德用排水法解决皇冠掺假问题,哥德巴赫猜想的故事……这些文化的沉淀,对学生的数学学习起到了锦上添花的作用。

3.伏笔式结尾——体验应用

说评书的人在结尾阶段都有这样一句话:“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这句充满悬念的话语,吊足听众的胃口,吸引他们产生继续来听的欲望。在课堂教学中,一节课的结束,并不是知识传授的终止,留给学生一个问号,留下待探索的未知数, 引起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探究欲。

歌德说过:“哪里没有兴趣,哪里就没有记忆。”在这堂课的结尾,教师没有说一句背π值好处的话,可是学生却能背得那么起劲,争先恐后。这是为什么呢?因为与教師PK背诵π值一下子激发了学生的表现欲,倘若自己能超越教师,那会是一件多么值得令人骄傲的事情啊!这样不显山不露水的伏笔式课堂结尾,正是教学的高明之处。

三、小结

课堂结尾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艺术,富有后劲,回味无穷。在实际的数学教学活动中,课堂结尾方式数不胜数,由于篇幅原因就不展开列举。如对话式结尾、歌诀式结尾、德育式结尾、首尾呼应式结尾……

正如邵守义教授所说:“结尾无定法,巧在好用中。”如果一堂课是一首优美的诗,那么课堂结尾就是完美的句号;如果一堂课是一件精美的艺术品,那么课堂结尾就是点睛之笔;如果一堂课是一曲乐章,那么课堂结尾就是绕梁之音。作为教师,我们对于精彩课堂结尾的探索和提升应该是无止境的。我们应当创造出更加丰富多彩、新颖有趣、耐人寻味的课堂结尾方式,真正起到“曲终收拨当心画,余音绕梁久不绝”的艺术效果!

参考文献:

[1]季海霞.高中数学有效课堂小结的实践与研究[D].苏州:苏州大学,2011.

[2]方传国.如何激发学生学习思想政治课的兴趣[J].素质教育论坛, 2007(12).

[3]谢雪颖.数学趣事[J].素质教育博览:小学中高年级版,2009(7).

猜你喜欢
小学数学
小学数学“反思型” 教学的探索与实践
生活化教学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影响探析
小学数学课堂选择生活情境的误区及对策
数学教学中的互动教学策略探究
数学课堂中实施生活化教学的研究
优化例题呈现方式夯实数学教学研究
数学错题的自主管理与有效利用研究
建模思想在数学教学中的渗透研究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