臧晓亚
(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开元院区 麻醉科,河南 洛阳471000)
手术围术前多因素均可引起机体细胞免疫功能抑制,对患者发生术后感染及肿瘤细胞复发转移产生影响[1],麻醉方式的选择为其中常见的影响因素[2]。本研究回顾性分析2016年2月至2017年10月我院不同麻醉方式的200例择期上腹部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旨在探讨硬膜外复合静脉全身麻醉与单纯全身麻醉对上腹部手术患者血清白介素-6(IL-6)、皮质醇及T细胞亚群的影响,以期在上腹部手术中麻醉方式的合理选择以保护患者的自身免疫功能提供临床指导。
2016年2月至2017年10月我院行择期上腹部手术患者200例,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Ⅰ-Ⅲ级,男103例,女97例,年龄32-68岁,参照随机数字表分为A组100例,男51例,女49例,年龄 32-67岁,平均(47.52±7.21)岁;B组100例,男52例,女48例,年龄32-67岁,平均(45.53±8.48)岁;两组在年龄、性别构成上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纳入及排除标准:研究对象无硬膜外阻滞禁忌症,无免疫性及内分泌性疾病,术前无免疫性治疗及放化疗,6个月内无类固醇药物使用史。本研究经医院伦理会批准通过,所有研究对象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A组行硬膜外复合静脉全身麻醉,B组行单纯全身麻醉,硬膜外麻醉:于全身麻醉诱导前20 min行T10-11椎间隙硬膜外穿刺,向上置管4 cm,0.5%左旋布比卡因5 ml阻滞平面T6-T12,术中追加药量5-10 ml。全身麻醉:瑞芬太尼1 μg/kg、咪达唑仑0.10-0.15 mg/kg、维库溴铵0.10 mg/kg全麻诱导,气管插管控制呼吸频率、二氧化碳分压,静脉泵入瑞芬太尼1 μg/(kg.min)、维库溴铵0.1 mg/(kg·h)、1%-3%七氟醚维持麻醉,并根据术中血压、心率波动增减七氟醚及瑞芬太尼调节,维持血压、心率、血气指标稳定,于手术结束前10 min停止给药。
两组研究对象于麻醉诱导前30 min、切皮后1 h、术毕、术后1 h、术后3 d采集静脉血检测血清IL-6、皮质醇及T细胞亚群,血清IL-6、皮质醇采用放射免疫法,试剂使用北京东亚免疫研究所产品,T细胞亚群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CD3+、CD4+、CD8+、CD4+/CD8+,流式细胞仪为FACSCalibur购自美国BD公司,使用厂家配套试剂。
数据分析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9.0,两组间均值比较方差齐性采用t检验,方差不齐采用改良t检验(t’检验),以P<0.05有统计学意义。
两组不同麻醉方式研究对象诱导前30 min、术后3 d血清IL-6经t检验分析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切皮后1 h、术毕及术后1 h血清IL-6经t检验分析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B组血清IL-6切皮后1 h、术毕及术后1 h均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不同麻醉方式研究对象不同时间点IL-6比较
注:与A组比较*P<0.05
两组不同麻醉方式研究对象诱导前30 min、切皮后1 h、术后1 h、术后3 d血清皮质醇经t检验分析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B组血清皮质醇术毕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2。
表2 两组不同麻醉方式研究对象不同时间点皮质醇比较
注:与A组比较*P<0.05
两组不同麻醉方式研究对象不同时间点T细胞亚群比较详见表3,CD3+、CD4+及CD4+/CD8+两组均表现为先下降后升高,B组下降程度更深,升高也较缓慢。CD8+两组变化不明显。
表3 两组不同麻醉方式研究对象不同时间点T细胞亚群比较
注:与A组比较*P<0.05
研究显示手术创伤应激可对围术期机体造成免疫抑制,其中尤以细胞免疫抑制较为显著且免疫抑制程度与应激程度高度相关[3-5]。细胞免疫抑制的临床实验室指标主要表现为T淋巴细胞数量及活性降低。动物实验显示小鼠的神经切除可防止损伤导致的应激激素改变[6]。麻醉抑制神经反射一定程度可减轻手术的应激反应[7],而另一方面部分麻醉药物也可直接导致免疫功能的抑制[8]。虽然麻醉对术者免疫抑制呈现一过性,但对于基础情况较差的手术患者,低下的免疫功能往往易导致感染的发生及肿瘤的复发。良好的免疫状态对于术者术后康复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不同的麻醉方式对免疫功能影响不同[9]。
IL-6主要由纤维母细胞、单核/巨噬细胞、T淋巴细胞等所产生。可刺激参与免疫反应的细胞增殖、分化并提高其功能。在手术应激反应中,IL-6可激活下丘脑-垂体-肾上腺(HPA)轴,刺激肾上腺皮质激素的分泌。两组研究对象在切皮1 h后IL-6开始升高,术毕达峰值开始下降,硬膜外复合全身麻醉IL-6峰值低于单纯全身麻醉,这与硬膜外阻滞阻断了损伤性刺激的传导关系密切。在术后1 h全麻药物作用消失,单纯全麻组IL-6仍保持较高水平。该组研究对象对疼痛的感知早于硬膜外复合全身麻醉。细胞因子可刺激肾上腺皮质激素的合成分泌,皮质醇也可负反馈调节细胞因子分泌,硬膜外复合全身麻醉相对单纯全身麻醉阻滞了手术创伤上行神经冲动,抑制了HPA轴兴奋性,同时也减少了皮质醇的分泌[10,11]。
本研究数据显示:上腹部手术患者CD3+、CD4+T细胞亚群均出现降低再恢复的过程,其中CD3+、CD4+均以术毕最低,单纯全身麻醉组术者下降更严重。CD4+/CD8+降低为免疫功能低下的指标之一[12]。两组术后CD4+/CD8+均维持在较低水平。手术创伤为围术期免疫抑制的主要因素[13],全身麻醉主要抑制下丘脑对大脑皮层及大脑皮层边缘系投射系统。硬膜外阻滞在上述基础上还可阻滞手术区域伤害性刺激向中枢的传导途径,并抑制交感神经活性[14]。硬膜外复合全身麻醉能有效减轻术者围术期的细胞免疫功能的抑制情况。
综上所述,在上腹部的手术中,如无特殊禁忌,选择硬膜外复合全身麻醉可一定程度减少患者的细胞免疫抑制,有利于患者术后的康复。
参考文献:
[1]徐小波,董蜀华.不同麻醉方式对老年患者术后肺部感染的影响[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3,23(13):3136.
[2]易 斌,陶国才,阮志华,等.乳腺癌根治术患者术后不同镇痛方式对T细胞亚群和自然杀伤细胞活性的影响[J].中华麻醉学杂志,2005,25(3):213.
[3]时文珠,徐美英,曹金妹,等.两种镇痛方式对胃癌术后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J].临床麻醉学杂志,2003,19(5):279.
[4]Snyder GL,Greenberg S.Effect of anaesthetic technique and other perioperative factors on cancer recurrence[J].Br J Anaesth,2010,105(2):106.
[5]肖 波,任光国,方 强,等.术后不同镇痛方式对胸外科肿瘤患者IL-2、IL-8和皮质醇的影响[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4,34(1):93.
[6]刘 丹,汪晓东,吕东昊.结直肠癌围手术期炎症反应的研究进展[J].临床肿瘤学杂志,2010,15(8):755.
[7]周召文,姜景卫,鲁华荣.不同麻醉方式对直肠癌根治术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J].中国基层医药,2014,21:3235.
[8]何相好,郭 霞,何智勇,等.不同麻醉方式对腹部手术患者术后感染与免疫功能及血清IL-6和TNF-α水平的影响研究[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7,27(5):1074.
[9]郑 伟.不同麻醉方式及麻醉药物对荷瘤大鼠免疫监视功能及肿瘤转移的影响[D].中山大学,2010:1-32.
[10]冉德伟.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对胃癌根治术患者术后疼痛程度的影响研究[J].实用癌症杂志,2016,31(12):2026.
[11]Moselli NM,Baricocchi E,Ribero D,et al.Intraoperative epidural analgesia prevents the early proinflammatory response to surgical trauma.Results from a prospective randomized clinical trial of intraoperative epidural versus general analgesia[J].Ann Surg Oncol,2011,18(10):2722.
[12]Shin Kurosawa,Masato KATO.Anesthetics,immune cells,and immune responses[J].J Anesth,2008,22(3):263.
[13]Gottschalk A,Ford JG,Regelin CC,et al.Association between epidural analgesia and cancer recurrence after colorectal cancer surgery[J].Anesthesiology,2010,113(1):27.
[14]袁友红,刘永峰,周翠云,等.不同剂量乌司他丁对腹腔镜结直肠癌手术患者细胞免疫和肝肾功能的影响[J].广东医学,2013,34( 8):1262.